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止2021年1月发布的全国妇幼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从2000年的53/10万降到2019年的17.8/10万,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更是下降了85.6%,但产科出血仍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病因[1].2019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16.9%[1],根据产前出血和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
截止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2000年的53/10万降至2018年的18.3/10万,其中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更是下降了接近80%,但产后出血依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018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23.2%[1],据此估算2018年我国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产...  相似文献   

3.
<正>WHO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goals,SDG)目标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幸福"下涵盖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确保普遍获得性和生殖卫生保健服务等目标,明确提出到2030年消除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降低全球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io,MMR)至70/10万[1]。  相似文献   

4.
积极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研究的进展,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产后出血仍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为当前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1984年21个省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8.8/10万,产科出血是第一位死因,占全部孕产妇死亡的45.4%。上海市1976年至1985年,10年内因产科出血死亡的产妇有110例,产后出血死亡者89例,占产科出血的80.9%。但其产后出血死亡率总趋势是逐年下降的,1976年产后出血死亡率为14.4/10万,1985年下降至1.3/10万,下降了90%,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在每年孕产妇死亡中的构成比也有下降趋势。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通过对1949~1988年40年孕产妇死亡的分析表明,直接产科原因引起孕产妇死亡者  相似文献   

5.
WHO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goals,SDG)目标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幸福"下涵盖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确保普遍获得性和生殖卫生保健服务等目标,明确提出到2030年消除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降低全球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io,MMR)至70/10万^([1])。  相似文献   

6.
聚力前行     
过去的一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围产医学取得了丰硕成绩,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至2018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到1&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围产医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与国家层面关注和重视妇幼健康工作,逐渐建立起中国妇幼保健网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孕产妇死亡(maternal mortality,MM),2018年最新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 版(ICD-11)沿用了之前ICD-10的定义,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 d 内死亡的妇女(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全球每年孕产妇死亡约30万,大多发生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国家,是社会经济状况及妇幼保健工作极为敏感的指标,早已认为是保护妇女“人权”的指标之一[1-2]。新中国成立之初孕产妇死亡率为1500/10万,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8.3/10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在围产医学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中国政府保护妇女“人权”的具体体现[3]。虽然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面,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下降到21.7/10万来看[1],近年来我们的孕产妇死亡率的下降已然进入一个瓶颈期,如何进一步持续降低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是我们每一位围产工作者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调查分析2007~2013年山东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点资料,并进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死亡率预测。结果:7年孕产妇死亡率依次为20.91/10万、20.85/10万、22.24/10万、21.13/10万、20.59/10万、18.94/10万和16.80/10万,平均为19.53/10万,年平均下降率为3.58%;预测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4.11/10万。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肺栓塞。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及文化程度对其死亡有影响。评审结果显示,50.82%的死亡孕产妇是可避免的。结论:山东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减慢,处于平台期。实现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降低有赖于提高产科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孕产妇及家属认知与识别能力等综合措施的共同干预。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2000年我市实施"两纲"即《博乐市妇女发展纲要》和《博乐市儿童发展纲要》,目标包括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要求降至80/10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城市90%,农村60%;住院分娩率达6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等在内的22项国家及省级指标,为按期完成指标,不断提高妇女生殖保健水平、围产保健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关于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虽然是产科专用名词,但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代表一个地区及一个国家文化、经济和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孕产妇死亡率为例:在1995年,非洲孕产妇死亡率仍高达870/10万,其中8个国家在1500/10万以上;而欧洲则已降至平均36/10万,仅约为非洲的二十分之一;英、法、德、荷兰、丹麦等已降至10/10万以下;有些较小的国家如冰岛、马耳他、卢森堡均已无死亡。回顾我国,1990年为94.7/10万,1995  相似文献   

11.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但是联合国千年目标,更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基本保障。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全球孕产妇死亡率已大幅下降,而中国在促进母婴健康方面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53.0/10万下降至34.2/10万,较上世纪90年代下降59%[1];1990-2007年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千年发展计划(millennium developmentgoals,MDG)"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MDG-5)的实施,2015年全球妊娠相关的死亡人数约在30万左右,孕产妇死亡率约为216/10万,比1990年降低了44%。其中高收入国家死亡率为12/10万,芬兰最低为3/10万。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entable development goal,SDG),要求全球在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0/10万以下。在低收入国家(low income countries,LIC)和中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全世界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世界每7分钟就有1例孕产妇因PPH死亡[1].经过多年、多方面的努力以及《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的推广,我国孕产妇死亡率2012年已降至30/10万,但与多数发达国家(10~15)/10万[3]的孕产妇死亡率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我国1/3的孕产妇死亡是由PPH引起的,在孕产妇死亡评审中,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中有一半是PPH导致的[1].由此可见,我国PPH的诊治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PPH预防及处理相关方法及措施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11年9月107例广东省中山市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山市10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常住人口死亡率低于流动人口;其中前后5年对比死亡顺位发生较大改变,产科出血由第1位(构成比35.82%)降至第3位(20.00%),妊娠高血压疾病由第2位(25.37%)降至第5位(2.50%),栓塞类疾病由第4位(13.42%)升至第2位(22.50%);内科疾病(包括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由第3位(16.40%)升至第1位(45.00%),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羊水栓塞病死率下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0年来中山市孕产妇死亡直接产科原因下降,间接产科原因上升,产科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栓塞类排名有提前,需加强羊水栓塞及肺栓塞的预防诊疗措施,提高孕产妇综合救治能力,加强多学科合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率 1990年为 6 4 .8/ 10万 ,2 0 0 0年为 2 7.8/ 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同时 ,主要死亡原因 (简称死因 )也发生了变化 ,现将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2 .孕产妇主要死因 :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地区活产总计 86 9348例、孕产妇死亡 4 14例。直接产科死因占 75 .6 % (313/ 4 14 ) ,间接产科死因占 2 4 .4 % (10 1/4 14 )。主要死因依次为产科…  相似文献   

16.
生殖健康与母亲安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20世纪特别是近 2 0年 ,世界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及人类的福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一项重要成就是人寿命的延长。全世界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约 2 0年 ,出生后第一年的死亡率降低了约 1/3 ,由 1970~ 1975年的 92‰降到 1990~ 1995年的 62‰。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在相应的时间内围生儿死亡率从 2 2‰降到 12‰ ,发展中国家从 10 5‰降到 69‰。发达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已降到 10 /10万活产以下 ,妇女平均寿命已达到 80岁以上。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从解放前的 15 0 0 /10万活产降到 2 0 0 0年的 5 3 /10万活产 ,围生儿死亡率从 2 0 0…  相似文献   

17.
围产保健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围产保健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方法 对1980年1月~1997年12月在本院分娩者根据围产保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并探讨有关因素,包括产前保健、高危妊娠及出生体重,统计各因素的特定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1960年到1997年孕产妇死亡率从31.7/105降到16.1/105,死亡原因从产科因素转向内科合并症.围产儿死亡率从1980年的21.2‰降到1997年10.9‰.结论 围产保健可有效降低两个死亡率,两个死亡率不仅是评估围产保健效果的指标,而且是重要的信息反馈及决定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10,自引:2,他引:210  
目的 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和变化特征。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差别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1)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63.9/10万下降到53.0/10万,下降幅度为17.1%;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7.2/10万,下降幅度为22.2%;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9.2/10万下降到28.9/10万,下降幅度为1.0%。(2)全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羊水栓塞,农村和城市的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略有差异。(3)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分别下降33.8%和34.9%。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波动。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2000-200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in M  Zhu LP  Zhang L  Du L  Xu H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4):244-249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孕产妇系统管理中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2000至2009年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WHO十二格表分类进行分析.结果 (1)活产数变化:上海市活产总数从2000年的84 898例上升到2009年的187 335例,10年增加了120.7%.其中外地户籍来上海分娩者近10年有大幅度增长,已从2000年的26.5%上升到2009年的54.8%,期间增长了4.6倍.(2)孕产妇死亡率及其构成比:2000至2009年上海市活产数共1 279 010例,其中孕产妇死亡262例,死亡率为20.48/10万(262/1 279 010).上海市户籍者死亡率为8.09/10万(55/680 005);外地户籍者死亡率为34.56/10万(207/599 005).(3)不同广籍死亡率变化趋势:从2000年的21.2/10万降至2009年的9.61/10万.上海市户籍者孕产妇死亡率除2003至2004年外基本稳定在10.00/10万以下;外地户籍者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明显,2002年高达77.42/10万,而到了2009年已下降到11.69/10万.(4)孕产妇死因构成比及顺位:262例孕产妇死亡前5位的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69例,26.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7例,10.3%)、妊娠合并心脏疾病(24例,9.2%)、妊娠合并肝脏疾病(17例,6.5%)、羊水栓塞和异位妊娠(均为15例,5.7%).(5)2000至2009年前后两个5年孕产妇主要死因变化:上海市户籍者的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合并心脏疾病的死因变化较大,其中异位妊娠死亡率从第一个5年的1.36/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0.26/10万;妊娠合并心脏疾病从第一个5年的1.36/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0.52/10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第一个5年的0上升到第二个5年的0.78/10万.外地户籍者孕产妇的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率下降显著,作为首位死因的产科出血从第一个5年的21.85/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5.47/10万;异位妊娠从第一个5年的4.37/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0.68/10万;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第一个5年的6.87/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2.96/10万.(6)直接产科原因与间接产科原因的死亡:262例死亡孕产妇中,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141例(53.8%);而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121例(46.2%).(7)产科出血死亡率的变化:2000至2009年的10年间,上海市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0.6/10万下降至2009年的1.7/10万.(8)孕产妇死亡病例的评审结果:262例死亡孕产妇经上海市级专家评审后结果分为3类,Ⅰ类(可避免死亡)41例(15.6%),Ⅱ类(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66例(25.2%),Ⅲ类(不可避免死亡)155例(59.2%).55例上海市户籍死亡孕产妇中,Ⅰ类17例(30.9%),Ⅱ类14例(25.5%),Ⅲ类24例(43.6%);207例外地户籍死亡孕产妇中,Ⅰ类24例(11.6%),Ⅱ类52例(25.1%),Ⅲ类131例(63.3%).(9)WHO十二格表分类:从死亡孕产妇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和管理方面分析上海市户籍和外地户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影响因素显示,上海市户籍死亡者中以医疗保健机构的知识技能问题占主要原因(80.0%);外地户籍死亡者中以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主要原因,分别为54.1%和40.1%.结论 (1)近10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尤其是外地户籍孕产妇死亡率)逐年显著下降,结果提示上海市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措施有效.(2)产科出血虽然跃居10年孕产妇死因的首位,但呈显著下降的趋势;30%~40%的孕产妇死亡可创造条件加以避免.(3)但随着孕产妇死因构成比的变化及服务需求的提高,探索新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以保障母婴安康更显得十分必要.
Abstract:
Objectives To find problems in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maternal health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maternal mortality in Shanghai. Methods Every maternal death from 2000 to 2009 was audited by experts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 1 ) Number of live births. The number of live births in Shanghai rised from 84 898 in 2000 to 187 335 in 2009, which increased by 120. 7%. Notably, the number of live births of migrating people increased 4. 6 times. In 2000, it took up 25.5% and in 2009, it rose to 54. 8%. ( 2 )Maternal mortality ratio (MMR) and its composition. The total live births from 2000 to 2009 was 1 279 010,among which there were 262 maternal deaths, with average maternal mortality of 20. 48 per 100 000 live birth (262/1 279 010). For Shanghai residents, the MMR was 8.09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55/680 005 ),while the MMR of migrating people was 34. 5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 207/599 005 ). ( 3 ) Trends of MMR. The MMR declined from 21.2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2000 to 9.61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2009. The MMR of Shanghai residents maintained below 10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with exception of year 2003 and 2004. The MMR of migrating people declined sharply. In 2002 it was 77.42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and in 2009 it decreased to 11. 69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4)The composition of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s and rank order. The top 5 causes of deaths were obstetric hemorrhage (69 cases, 26. 3% of the total deaths),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27 cases, 10. 3% of the total deaths), heart diseases (24 cases,9. 2% of the total deaths), liver diseases ( 17 cases, 6. 5% of the total deaths),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nd ectopic pregnancy ( 15 cases respectively, 5.7% of the total deaths). ( 5 ) The changes of causes between the first 5 years and the latter 5 years. The MMR of ectopic pregnancy, heart diseases and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Shanghai residents. The MMR of ectopic pregnancy decreased from 1.3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the first 5 years to 0. 2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the latter 5 years. The MMR of heart diseases decreased from 1.3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to 0. 52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While the MMR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increased from 0 to 0. 78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For migrating population, the MMR of obstetric hemorrhage, ectopic pregnancy and pregnancy induced pregnancy dec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primary cause, the MMR of obstetric hemorrhage deceased from 21.85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the first 5 years to 5.47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the second 5 years. The MMR of ectopic pregnancy decreased from 4. 37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to 0. 68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And the MMR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decreased from 6. 87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to 2. 9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6) Direct obstetric causes and indirect obstetric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s. Among the 262 deaths,141 cases (53. 8% ) were due to Direct obstetric causes and 121 (46. 2% ) were due to indirect obstetric causes. (7)The trend of MMR of obstetric hemorrhage. The MMR of obstetric hemorrhage declined from 10. 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2000 to 1.7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2009. ( 8 ) The results of maternal death audit. The results of maternal death audit were classified into 3 categories: 41 cases ( 15.6% )belonged to the first category, i. e, avoidable deaths; 66 cases (25.2%) belonged to the second category,i. e, avoidable when creating some conditions; and 155 cases (59. 2% ) belonged to the third category,which means not avoidable. Among 55 deaths of Shanghai residents, 17 cases (30. 9% ) belonged to the first category, 14 cases (25.5%) belonged to the second, and 24 cases (43.6%) belonged to the third category. Among 207 deaths of migrating population, 24 cases (11.6%) belonged to the first category,52 cases (25. 1% ) belonged to the second, and 131 cases (63.3%) belonged to the third category. (9)WHO twelve-grid classification of maternal deaths. The factors, including attitude, knowledge and skills,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of the dead people and their families, the medical institutes and social supportive departments were integrated and analyzed. It showed that the main reason of maternal deaths of Shanghai residents was poor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edical staffs, accounting for 80. 0% of the deaths. While the main reasons of maternal deaths of migrating people were poor knowledge and skills, inappropriate attitude of the dead people and their families, which took up 54. 1% and 40. 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MMR in Shanghai declined continuously from 2000 to 2009, especially for migrating population which reflected the interventions of maternal management in Shanghai were effective. Though obstetric hemorrhage was the first top cause of maternal death during past 10 years, it declined Sharply. 30% to 40% maternal deaths were avoidable if some conditions were created. However, in order to adapt the changes of main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s and accomplish increasing service require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new service and management mode.  相似文献   

20.
        孕产妇死亡是指任何妊娠或妊娠相关的原因导致孕产妇从开始妊娠至产后42d内出现死亡(意外死亡的孕产妇不包括在内)。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提示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8.3/10万。据统计,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前4种疾病是产科出血(4.7/10万)、羊水栓塞(2.2/10万)、心脏病(2.0/10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10万)。2008-2017年上海危重孕产妇死亡64例,前2位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心脏病17例(26.15%)、重度子痫前期/子痫9例(13.85%)[1],以上数据显示妊娠合并心脏病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非产科因素首位因素。如何优化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仍是需亟待完善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