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组患者实施头颅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左侧和右侧海马体积、左侧和右侧的颞叶沟回间距。计算两组患者海马体积情况,测算两组患者颞叶沟回间距大小和大脑左右经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的大脑左右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小于对照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比值小于对照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的左侧海马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右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右侧海马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利于对脑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进行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在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中方法及使用价值。方法通过运用头颅磁共振成像对所选取的三组患者进行检测,对比海马体积、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以及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结果脑血管性痴呆患者(A组)的海马体积比对照组小,但比阿尔兹海默病(B组)的海马体积大;脑血管性痴呆患者(A组)的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以及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与对照组,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头颅磁共振成像在脑血管性痴呆诊断中应充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确保诊断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痴呆患者60例,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AD患者,B组为VD患者,同时选取30例健康患者为C组,采用MRI进行扫描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组海马体积明显小于B、C两组(P0.05);B、C两组海马体积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颞叶沟回间距明显高于B、C两组(P0.05)。A组大脑萎缩26例,B组19例,A组大脑萎缩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海马萎缩18例,B组10例,A组海马萎缩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MRI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从影象学角度活体区分AD、VD,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诊断中头颅血管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50例脑血管痴呆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阿尔茨海默病作为对照组,并观察头颅血管磁共振诊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侧海马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颞叶沟回间距及二者比值均明显较小,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大脑左右径方面,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血管磁共振诊断脑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韦建武  方达  巨喜焕  付晓燕  魏宏晨 《河北医药》2012,34(15):2266-2268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病(AD)脑部MRI的特点,为临床对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104例经临床拟诊为VD患者(VD组)及116例AD患者(AD组)进行脑部MRI平扫并对比分析其MRI图像特征.结果 AD组的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P<0.05).VD组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VD组脑白质疏松(LA)3~4分出现率高于AD组(P<0.05).结论根据VD和AD不同的脑部MRI特点,结合临床有助于对这两种痴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痴呆中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3年住院治疗的痴呆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D 41例,VD 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RI检查发现海马萎缩、脑萎缩、脑室改变、脑梗死、脑出血、脱髓鞘改变及无异常的发生比例。结果 AD组患者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脑萎缩以颞、顶叶明显;VD可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分别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及脑室旁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呈全脑萎缩或局限性脑萎缩。结论根据AD和VD不同的颅脑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有助于对2种痴呆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搜集25例AD患者(AD组),30例VD患者(VD组),另选取无痴呆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G组),比较3组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AD组和VD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CG组(P〈0.05或〈0.01);AD组和VD组载脂蛋白A1低于CG组(P〈0.05或〈0.01),VD组α-脂蛋白高于AD组和CG组(P〈0.05或〈0.01),VD组高血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高于CG组(P〈0.05或〈0.01)。结论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α-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A1降低可能与痴呆的发病有关,依据患者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临床医生更有效地诊断和鉴别诊断AD与VD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痴呆患者112例,将其中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6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脑白质疏松情况、两侧海马体积、颞角深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磁共振成像鉴别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脑白质疏松评分0、1分者占比(各8.9%,5/56)低于对照组[35.7%(20/56)、32.1%(18/56)],两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颞角深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小于对照组。ROC曲线分析显示,磁共振成像对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有助于鉴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定41例AD和41例VD患者的BPSD。结果:所有痴呆患者均存在BPSD,发生率为100%,AD与VD患者BEHAVE-AD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常见的症状群是日夜节律紊乱(79.3%)、偏执和妄想(43.9%)和行为紊乱(42.7%)。AD组较VD组,攻击行为发生率高(P<0.05)。重度VD较重度AD,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程度重,P均<0.05。轻中度痴呆的焦虑和恐惧症状发生率较重度患者高(P<0.05)。结论:痴呆患者的BPSD发生率高,不同类型和不同严重度痴呆患者的BDSP呈现不同的特点,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方法分别对1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13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MCI)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NC)组进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各脑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D组和VaMCI组与对照组相比;VD组与VaMCI组相比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局部脑血流灌注减少(P<0.05)。尤以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最为显著(P<0.01),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间呈正相关(r额=0.981,P<0.01,r颞=0.76,P<0.05),尤以额叶更显著。结论SPECT对VD患者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即使对VaMCI患者SPECT也同样敏感。其对于VD的预测、早期治疗以及VCI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鉴别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的认知功能总体衰退量表(GDS)及脑电图(EEG)分析,了解二者关系。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38例AD患者和49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及总体衰退量表检查并比较。结果 EEG异常率AD组89.5%、VD组85.7%,AD组随病程延长GDS、EEG呈现逐渐加重趋势,而VD组经治疗后程度有改善。两组患者EEG异常程度与认知功能GDS减退程度相平行。结论 对疑有痴呆病人进行EEG和GDS检查对AD和VD的鉴别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宗颖 《上海医药》2012,(14):21-23
目的:比较阿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症状(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方法:收集阿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各30例,采用Alzheimer病行为症状评定量表(the 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ing scale,BEHAVE-AD),Cohen-Mansfield激惹性问卷(the cohen-mansfield agitation inventory,CMAI)评定患者的BPSD。结果:①AD、VD两组的行为紊乱发生率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焦虑与恐惧发生率高于VD组,VD组焦虑与恐惧的严重程度重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D组乱走、无目的游荡的发生率高于AD组(P〈0.05),但严重程度相似;AD组试图出走的严重程度重于VD组(P〈0.05),但发生率无差异。两组在偏执与妄想观念、幻觉、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组AD、VD患者均呈现出不同类型的BPSD,而其严重程度不尽相同。针对其BPSD的特点进行相关治疗,对痴呆BPSD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义义  许静  杨卓 《天津医药》2011,39(10):936-938
目的:观察消旋丁苯肽(dl-NB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3-CA1区长时程增强(LTP)以及大鼠在Morris水迷宫(MWM)中表现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VD组)、血管性痴呆+消旋丁苯肽干预组(VD+dl-NBP组)。使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结合高脂喂养的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建模后VD+dl-NBP组大鼠给予dl-NBP灌胃,40mg/kg,1次/d。VD组和对照组自由摄食水。30d后进行MWM测试,而后记录大鼠海马CA3-CA1区LTP。结果:定位航行阶段,3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1.361,P<0.01)。VD组低于对照组和VD+dl-N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间搜索阶段,对照组、VD组及VD+dl-NBP组的目标象限百分比分别为(51.1±2.87)%,(37.03±3.50)%和(54.4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P<0.01)。VD组低于对照组和VD+dl-N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VD组和VD+dl-NBP组的LTP幅值分别为(133.4±10.1)%,(108.4±16.9)%和(120.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1,P<0.01)。VD组低于对照组和VD+dl-N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l-NBP对VD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具有改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区的LTP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磁共振DTI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患者的脑白质进行研究,探讨AD早期脑白质的DTI改变.方法 选取AD早期患者和对照组各35例进行DTI序列扫描,通过设置脑白质感兴趣区,测量两组的MD、FA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D组的MD值较对照组增高,在穹隆、左侧颞叶有统计学差异;AD组的FA值较对照组减低,在穹隆、左侧颞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穹隆和左侧颞叶是AD早期DTI检查的敏感结构,可反映AD早期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痴呆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老年性痴呆系指发生在老年期的各种痴呆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又称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isease,VD)、混合性痴呆及其他痴呆。前两种为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占所有痴呆的90%以上。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脑的退行性病变,脑细胞萎缩为其病理基础的痴呆症候群。而血管性痴呆多由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两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因认知功能减退所致记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冯少慧  王锐  曾林  张惠实 《医药导报》2006,25(5):433-435
目的观察奎硫平短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入选AD患者23例,VD患者27例,均给予奎硫平口服,25~400 mg·d-1,疗程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精神行为症状及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TESS)量表评价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评价因子治疗开始后2,4,8周均平稳上升。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因子有效率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奎硫平短期治疗AD和VD均有效,且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盐酸丁咯地尔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给予盐酸丁咯地尔150~2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31例)给予胞二磷胆碱75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4周为1个疗程。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WMS)评定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判定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VMCA)、大脑前动脉(VACA)、大脑后动脉(VPCA)、椎动脉(VVA)、基底动脉(VBA)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和P<0.01),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可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智能状态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β-AP)在Alzheimer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临床诊断为AD患者8例,VD患者15例及63例不同类型ICVD患者血清β-AP含量,以38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D与VD组β-AP血清含量明显高于ICVD组(P<0.05)和对照组(P<0.01)。ICVD组β-A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脑梗塞后遗症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增高显著(均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AP是AD和VD发病的危险因素;β-AP在ICVD患者中过度表达与VD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一项有410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证实专利的银杏(GingkoBiloba)提取物EGb761(I),对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患者有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护理,研究组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MSSE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研究组MSSE评分为(27.66±1.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数(21.52±3.9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重VD患者康复护理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对改善其认知功能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