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实施摘除术后采用红光理疗促进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52例耳前瘘管感染期摘除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红光理疗[波长为(630±10)mm,10min/次,1次/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第3、7天的VAS评分与第1天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3、7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的VAS评分(P<0.05)。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33±0.54)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0.65)d(P<0.05)。观察组的完全愈合率为5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结论对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实施摘除术后采用红光理疗能够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轻切口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观察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36例为观察组,行手术治疗,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本院已行非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感染、复发率及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预后与手术是否彻底切除瘘管有关,选择感染期行瘘管切除术,只要彻底切除瘘管,就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病程,不但减少患者身心上的痛苦,同时也可减少经济上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耳前瘘管属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数耳前瘘管无须治疗,只有部分发生感染者需要手术摘除.个别耳前瘘管患者由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导致病情的复杂化,使感染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造成附近皮肤缺损溃烂,不仅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更是增加了患方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2001年1月-2010年6月共...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为提高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的治愈率,对45例反复感染1-3个月不愈的病例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进行了总结。方法:全病例在感染期手术治疗。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灶中的脓性分泌物及肉芽。结果:术后Ⅰ期愈合38例,占84.44%,7例因皮缺损延长愈合时间,均无手后感染,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不是手术禁忌证,只要术中病变清理彻底,均可一次性手术痊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脊柱手术后感染病例给予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及内固定取出、灌洗引流术,辅以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结果 随访6~24个月,14例切口全部愈合,优1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病灶尽早切开引流,行内固定取出、清创、灌洗引流术,辅以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1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脊柱手术后感染病例给予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及内固定取出、灌洗引流术,辅以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结果 随访6~24个月,14例切口全部愈合,优1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病灶尽早切开引流,行内固定取出、清创、灌洗引流术,辅以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脊柱...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究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采取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对照组采取切开挂线治疗,对比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肛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25%的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5%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挂线手术,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创面愈合更快更好,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肛瘘术后的创面促愈合作用.方法:237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25)给予rh-aFGF,对照组(n=112)给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创面治疗.观察治疗3周后两组剩余创面大小、愈合率、创面祛腐时间、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肉芽生长开始时间等情况,及治疗后第7、14、21天肉芽组织生长、创面疼痛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在减少创面面积,增强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祛腐时间,以及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第7天两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及第21天,两组肉芽组织生长及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FGF对肛瘘术后的促修复作用较bFGF更强,有效促进创面缩小、缩短祛腐时间与愈合时间、缩短肉芽生长开始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有效提高肉芽组织生长、缓解创面疼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6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个月~3年。结果眼压均得到控制,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某院行剖宫产术627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切口愈合不良者(病例组)76例及切口甲级愈合者(对照组)6197例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腹壁切口愈合不良76例,发生率为1.21%。单因素分析示病例组中初产妇、低蛋白血症、胎膜早破、贫血、肥胖(BMI≥30)、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试产及产后出血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与多种因素相关,肥胖、试产及产后出血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因素。孕期、产时及产后均应加强管理,预防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就急性阑尾炎微创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7年2月~2020年5月期间于某院接受急性阑尾炎微创手术治疗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感染组),将同期同类型未发生新发感染的37例患者纳入未感染组,通过临床治疗情况对比明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