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门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门诊采血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方法:分析门诊采血护士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采血护士发生职业暴露与防护意识薄弱、不规范操作、缺乏培训教育等有密切联系。结论:重视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采血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包括加强对采血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当职业暴露发生时所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力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3):126-127
目的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妇产科护士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通过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2011年5月,我们对40名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细节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妇产科护士在产房、病房工作,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皮肤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护士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较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结论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全身性疾病,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感染HIV后,经过8~10年的潜伏期,人的抵抗力逐渐降低甚至丧失,出现难以治愈的机会性感染,病死率极高。尽管我国加强血液管理后,经过血液途径传播的机会减少,但是我国艾滋病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有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当人感染HIV并处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增强采血人员的防护意识。方法对10名采血操作人员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采血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42人次,其中血液接触27人次占64%,针头刺破皮肤8人次占19%,皮肤擦伤5人次占12%,化学因素2人次占5%。结论应强化采血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减轻职业暴露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站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对采血流程进行危险性分析,找出控制点,制定出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血站24名护士进行自愿问卷调查。结果发生职业暴露人数为79.2%。其中被针头刺伤和硬物撞击伤为57.9%,处理血液和离心破袋渗漏42.1%;工作时间3年的15人,占78.9%;二次发生暴露21.1%,均为工作年限3年的护士。结论血站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重要人群,实施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具体措施,防止血行性感染传染病的发生,是血站护士必须重视和不可缺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对护士的影响,探讨职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全院151名临床护士采用调查问卷随机抽样法,对2007年和2008年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加强标准预防教育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减少。结论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应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职业安全,使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0.
浅谈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使护士达到自我防护及医疗部门对预防职业暴露工作的重视。方法分析血源性病原体的特征、危害,职业暴露的相对因素及预防感染的措施。结果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可以避免的,在实践中要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才能有效防范并控制。 相似文献
11.
王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40(3):308-309
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的对象主要是患者,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较少。国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关于职业暴露的相关研究,并定义医务人员是高危人群。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1]。我国目前人口中感染乙肝病毒者高达60%左右,艾滋病流 相似文献
12.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职业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玉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236-237
目的了解血站采血护士在一线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现状,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对血站采血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有关职业危害因素,在工作中存在的情况,并对其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36名采血护士全部发生皮肤被血液溅污占100%,曾被利器刺伤者34人占94%。结论采血护士针对职业防护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训职业防护流程,预防站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陶长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0):53-53
护士职业暴露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黏膜或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从而感染某种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站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分析血站护士的工作特点以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实施。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记录、查看现场等方式,对干预前后血站护士职业安全认知情况、手卫生认知情况以及受细菌培养合格率、锐器伤发生率和职业暴露报告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24名护士对职业安全认知及手卫生认知情况得分分别为(504.0±6.8)分及(516.9±5.2)分,明显高于干预前(283.8±7.2)分及(290.6±5.3)分:干预后手细菌合格率为97.74%。明显高于干预前的91.49%;锐器伤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干预前的95.83%;职业暴露人次由812.50%降为104.17%,报告率和随访率由12.50%分别升高至83.33%和87.50%。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护士客观存在着职业暴露的风险,但是只要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仍然是可以有效降低相关危险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探讨科学、可行的手术室管理方法及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知识结构、心理压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对手术室护士行为规范、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其可能潜在的危险因素。结果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确保护士以及患者的人身安全。结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在保证手术室护士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前提下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献血法》颁布实施以后,血站的采血模式是先采血后检测,献血者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均占有一定比例。艾滋病的流行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枣庄血站每年采约3万人次,其中98%在流动采血车上完成,空间的狭小,采血车环境秩序的混乱,工作人员的急躁情绪很空易使之刺伤手指而造成血液污染[1,2]。为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在诊疗、护理及其操作过程中,护士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采取得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包括针刺损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外部工作环境对护士造成的损伤等几个方面[1-3]。针对以上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介绍如下,以维护广大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20.
<正>手术室是一个为患者施行手术以及进行急救的重要场所,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术室的内环境中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其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手术室护士都必须了解其危害并掌握其防护措施。1常见的职业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