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作为生化检验样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主要生化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生化检验项目值,据此来评估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生化检验项目,其中的ALT、TBIL、AST、ALP、γ-GT、DBIL值,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的CHE、TP、ALB值,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检验项目能够为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1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的血脂、血糖、糖耐受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L-C、GLU、TG、TC明显升高,但HDL-C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2 h糖耐受实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临床诊断中进行生化检验,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检出率和准确性,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生化检验项目运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7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生化检验,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血清透明质酸以及层粘连蛋白等纤维化指标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白蛋白、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生化检验,能够将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充分反映出来,为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5例肝硬化患者与55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考组,采用两点终点法及循环酶法、速率法等对患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BL、TBA、DBL、ALT、AST、ALP等指标明显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P、ALB、CHE等指标亦与参考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生化指标检验能够对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受损、肝脏代谢异常等进行准确诊断,从而为肝脏损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疾病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的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ST、NAG、ADA、PAB、LAP、GLDH、AFU较观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B、CHE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利于了解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在疾病的预后诊疗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来我院进行诊治并被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60例和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0例,分别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学检测、肝功能试验、血常规、尿常规等常规检查,对于有腹水的患者,要行穿刺腹水常规检查;对于门脉高压患者,要行X线检查或纤维内镜检查。同时分别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5 m L,实施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值均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胆碱酯酶、总蛋白和白蛋白值均显著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不仅能够反映患者的肝脏情况,同时还能够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有效预防提供参考和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医院职工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比较不同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AST、ALT、TPA、TPL、DBIL和γ-GT等指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ALB、TP和CHE等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疾病会引起患者肝功能代谢异常,使其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与正常人存在差异,该检查可作为评估肝硬化疾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分析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56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同时择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5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应的仪器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PT、APTT、TT以及FIB。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FIB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可确定患者的凝血功能,以此监测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各项生化检验项目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及直接胆红素数值明显要高;总蛋白、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数值明显要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硬化上述主要生化检验指标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结论肝硬化疾病导致肝脏代谢异常,致使其各生化指标与正常人或正常范围值存在明显差异,是判断肝硬化疾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患者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对象均接受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小板参数检查,对比两组的差异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硬化患者中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对比也存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体内凝血机制出现较大的变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参数也出现一系列改变,因此使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指标能够较好的诊断肝硬化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生化检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接受的肝硬化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性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参照对象,将其设置为健康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检验各项结果。结果实验组ALT、AST、TBIL、DBIL、ALP与γ-GT各项检验结果显著高于健康组,TP、CHE、ALB则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健康组受检者差异显著,对肝硬化患者行血清生化项目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血清生化项目检查对肝硬化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各项生化检验结果,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体检者(P<0.05)。结论各项相关生化指标对诊断肝硬化具有价值,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等可提高肝硬化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应用于肝病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7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生化项目检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检验结果。结果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胆碱酯酶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总胆汁酸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肝病诊断中进行血清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能诊断检测者的肝功能状况,为肝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中血清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1200例肝硬化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生化指标检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HE等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HE为(2125.36±739.75)U/L,明显低于对照组(7136.51±2288.67)U/L,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L)、总胆红素(TBL)、总胆汁酸(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生化检验中CHE有利于肝硬化疾病的诊断,CHE是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肝硬化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和比较不同的方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各35例。对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抗病毒结合传统诊治方案,而试验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配合治疗。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蛋白、直接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纤维化指标可知,试验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可见,P<0.05。结论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传统方案结合抗病毒进行干预,能有效的调节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在此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添加中药治疗,可明显的转变患者肝纤维化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测定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指标AST/PLT、TCH和CHE,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静脉采血测定AST/PLT、TCH和CHE,与健康体检者相应的生化指标对比,并分析上述生化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ST/PLT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TCH值和CH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ST/PLT值显著升高(P<0.05),TCH值和CHE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AST/PLT、TCH和CHE生化指标检测,能够很好的反应病情,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各项生化指标的检验有助于提高临床肝硬化的筛查能力及检出率,可为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牟霞 《北方药学》2021,18(4):19-20
目的:分析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取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选取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研究的7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另一组为采取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的实验组,两组各有患者39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以及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取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主要对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指标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观察组)以及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人员100名(对照组),对以上所有人员进行生化检验项目指标检测,对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转肽酶以及直接胆红素等几个方面的数值要比对照组人员要明显的更高;其在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胆碱酯酶这几个方面的数值要比对照组的人员要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指标的数值均在正常的数值范围之内。结论肝硬化患者因为其肝脏代谢异常,所以其各项生化指标与健康人存在差异,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20,(3):210-212
目的:评价9项生化指标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生化指标检验,包括碱性硫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T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α-L-岩藻糖苷酶(AFU)。结果:观察组CHE和ALB低于对照组,ALP,AST,ALT,γ-GT,TBIL和DBI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U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越高,CHE,ALP,AST,ALT,γ-GT,ALB,TBIL和DBIL差异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运用8项生化指标联合AFU检测,利于疾病诊断,并能评估肝功能受损程度,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