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胡生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22-523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内分泌治疗诊断意义。方法对62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PSA检测及SPECT骨显像。结果①内分泌治疗后核素显像为C型PSA平均值远高于核素骨显像为A、B型患者的PSA平均值(P<0.01);②经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核素骨显像的A、B型患者血清PSA平均值同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明显下降(P<0.01)。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协同血清PSA共同作为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殷健 《江西医药》2013,48(5):445-446
目的探讨SPECT骨显像联合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0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核素骨显像和血清PSA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至脊柱最为多见,其次为盆骨、颅骨和四肢骨。骨显像检查发现50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382例出现骨转移,发生率为76.4%。3种不同血清PSA浓度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SA水平对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有重要价值,当患者PSA水平>20μg/L时,应行核素骨显像以明确是否发生骨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89锶(89Sr)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并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患者66例,使用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其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不良反应等。结果66例患者接受89Sr治疗后,止痛的总有效率达89.4%(59/66),无效10.6%(7/66),骨转移灶有明显减少。对PS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有治疗者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效果明显,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亦有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99Tcm-MDP全身骨显像(ECT)与PSA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9例可疑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ECT和血清PSA测定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二者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和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89例中ECT与病理一致者79例(88.76%),敏感性87.72%.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SA均值显著增高(P<0.05).二者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正相关关系.结论 PSA和ECT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516例恶性肿瘤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有无骨转移及转移部位,为恶性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价值.方法 对51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结果 516例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骨显像有276例阳性,而其中多发转移者253例,其转移灶分布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胸骨、肩胛骨、四肢骨、颅骨.骨转移灶的放射性分布表现为增高和减低或缺损.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89锶(^89Sr)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并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患者66例,使用^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其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不良反应等。结果66例患者接受。^89Sr治疗后,止痛的总有效率达89.4%(59/66),无效10.6%(7/66),骨转移灶有明显减少。对PS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有治疗者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效果明显,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亦有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陶绪长  鄢文静  方颖慧 《江西医药》2021,56(7):1017-1019,1025
目的 探讨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睾酮(T)对前列腺癌(P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7月PC患者87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确诊前患者均行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SA水平,采用免疫组电化学发光仪测定T水平.比较骨转移与非骨转移患者PSA及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PSA及T在PC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87例PC患者病理检查骨转移68例,转移率为78.16%;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确诊50例,诊断准确率为83.82%(P<0.05);诊断灵敏度为80.88%,特异度为84.21%;骨转移患者PSA水平高于非骨转移者(P<0.05);骨转移患者T水平低于非骨转移者(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PSA和T在PC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2.49%、85.45%,特异度分别为69.31和60.22%;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PSA、T在PC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为82.53%,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24%,阴性预测值为60.00%.结论 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PSA和T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及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清PSA联合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素骨显像结果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17例,根据血清PSA与Gleason评分,对比各不同临界值的NPV、PPV,并预测分析骨显像结果。结果 PSA0~10 ng/m L、Gleason评分<8分患者,PPV、NPV分别为71%、100%;PSA>100 ng/m L/Gleason评分>7分患者,NPV、PPV分别为42%、93%,提示血清PSA水平与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都是前列腺癌骨显像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诊疗上,对T1、T2分期患者行ECT骨显像,可降低治疗反应,而T3、T4期患者,骨转移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89SrCl2联合唑来磷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患者34例,使用89SrCl2联合唑来磷酸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其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4例患者接受89Sr联合唑来磷酸治疗后,止痛的总有效率达94.12%,无效5.88%,骨转移灶有明显减少。PS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有治疗者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89SrCl2联合唑来磷酸对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的临床止痛疗效明显,特别是对多发骨转移癌伴骨痛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对于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核素全身骨显像为标准,分析了47例前列腺癌患的血清PSA水平(其中骨转移32例、非骨转移15例)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PSA≥20ng/ml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PSA≥30ng/ml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最佳临界值。结论:血清PSA水平对于预测列腺癌患骨转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PSA、ALP检测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全身核素骨显像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123例PCa(其中58例发生骨转移和65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 骨转移PCa组患者血清PSA、AL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骨转移PCa组(P〈0.05).血清PSA≥20 μ g/L的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45.5%)明显高于PSA〈20μg/L的患者(1.63%);血清ALP≥90 U/L的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39.02%)也明显高于ALP〈90 U/L的患者(8.13%).结论 对于新诊断而未治疗的PCa患者,PSA≥20 μg/L和(或)ALP≥90 U/L时,应常规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以早期诊断PCa骨转移.  相似文献   

12.
牟红云  张鑫圣 《医药导报》2011,30(4):464-466
目的 比较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与持续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 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每组28例. 两组患者均口服比卡鲁胺50 mg,qd,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 mg,每4周1次,每个月复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值. 间歇组当血清PSA值降到<0.2 ng&#8226;mL-1停用2种药物, PSA>4 ng&#8226;mL-1开始新一轮治疗,如此循环,持续组血清PSA值无论是否正常,均连续使用药物12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时血清PSA值、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骨转移灶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3,6,9,12个月血清PSA值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治疗后直肠指诊或影像学检查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骨转移灶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与持续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均能明显控制前列腺癌疾病进展,改善尿路梗阻与骨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PSA等。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处理治疗前后有关计量资料数据。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内分泌治疗(口服氟他胺或康士德);49患者采用双侧睾丸切除;17例排尿困难症状严重者加用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23例骨性疼痛患者服用唑来膦酸等。结果17例接受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中1例术后10天死于急性心肌梗塞,其余16例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缓解(缓解率94.1%)。69.6%患者(16/23)骨痛不同程度缓解,94.2%(49/52)血清PSA下降。各组数据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经过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缓解痛苦,提高生存质量。②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解除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有效方法。③唑来磷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可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化锶(89SrCl2)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对2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按体重静脉推注89SrCl21.48~2.22MBq.kg-1,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频率、病灶大小、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3~6个月后随访,14例(66.67%)患者疼痛消失(显效),7例(33.33%)明显减轻(有效),总有效率为100%;17例疼痛频率降低,降低率为80.95%;控制、缩小骨转移灶总有效率为85.71%;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碱性磷酸酶(ALP)均逐渐降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89SrCl2能安全、有效地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且维持时间长,对骨转移灶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使用周氏芪凌汤联合微波穴位照射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于我院治疗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给予西药进行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联合西药进行治疗),综合组(给予中药西药联合微波穴位照射进行治疗)各30例,三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睾酮(TT),以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并采用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ETROC-OQLO(30)生活量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间PSA、FPSA/PSA、TT、ALP等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间反应骨痛的NRS值显示对照组治疗骨痛进一步加剧(P<0.05),中药组骨痛有所稳定(P>0.05),综合组治疗骨痛有效减轻(P<0.05).中药联合微波穴位照射能改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痛症状.三组间生活质量(EORTC-QLQ:C30+PR25)值提示:中药组疲乏、排尿、治疗相关症状(潮红、盗汗、女性化特征、下肢水肿等)有所改善(P<0.05),综合组除了原来改善的疲乏、排尿、治疗相关症状外,疼痛、呼吸困难症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也有效改善(P<0.05).结论 应用周氏芪凌汤联合微波穴位照射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二者合用可以显著减轻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赵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29-1330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在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164例全身骨显像阳性病例同期检测血清中TPSA含量.结果:TPSA在多发性骨转移的阳性率为78.6%,单处骨转移的阳性率为42.8%,在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的阳性率为82.8%.结论:前列腺癌术后全身骨显像阳性时检测TPSA有助于提高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89SrC l2对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乳腺癌骨转移并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患者88例,使用89SrC l2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其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骨痛减轻或消失75例,总有效率为85.2%;治疗后骨显像有53.4%(47例)骨转移灶代谢减低,治疗前后RO I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骨髓抑制与肝肾脏功能损伤。结论89Sr对缓解乳腺癌骨转移瘤疼痛有较好疗效,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小,可重复用药。  相似文献   

18.
王雪芹  吴建国  陈志军 《江西医药》2007,42(10):940-941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与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动态观察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2~4次骨显像及同期血清乳腺癌肿瘤标志物CEA、CA15-3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4例乳腺癌骨显像中,40例诊断骨转移(74.1%),病情进展19例(67.8%).血清CEA或CA15-3升高29例(53.7%).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CEA/CA15-3明显升高(P<0.005),骨转移病情进展组同期血清CEA/CA15-3亦明显升高(P<0.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尤其是骨转移可疑者)定期复查骨显像并作动态观察,同时行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骨转移的预测、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99 mTc-MDP(99 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采用99 mTC-MDP为显像剂,对临床诊断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230例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230例癌症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36例,阳性率58.3%,其中肺癌100例,骨转移68例,阳性率68%;乳腺癌100例,骨转移49例,阳性率49%;前列腺癌30例,骨转移19例,阳性率63%.结论 肺、乳腺、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特点是早期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约为14%。骨扫描是新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分期的常规而有效的检查方法,然而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检的时代,很多患者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率也相对较低,常规骨扫描会增加患者的检查时间及治疗费用。因此对于临床上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根据PSA≤10μg/L或PSA≤20μg/L情况常规不进行骨扫描检查。在临床中PSA≤10μg/L或PSA≤20μg/L作为骨扫描的诊断标准尚有争议。本研究根据患者的病理、PSA及骨扫描评估新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情况,从而决定哪些患者该进行骨扫描检查来排除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