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跟据中医分型分别给予中成药治疗。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行正规系统的运动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针灸采用体针治疗方法,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为主。对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患肢运动功能评价(FMA)、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以及下肢Brunnatro m评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两组下肢Bru nnatrom评级、下肢FMA积分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下肢Brunnatrom评级、下肢FMA积分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中风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针灸并配合康复训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40例,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外加康复治疗的方式,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外加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显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70%,有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5%,无效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显效1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0%,有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5%,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5%。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结论采用针灸外加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比单纯采取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其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治疗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共8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配合以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测法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比治疗前得到改善,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观察组的患者改善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的改善程度强,其差异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上疗效显著,应当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风偏瘫采取针灸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当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工具(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量...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蕾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2):84-85
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疾病,中风失语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对中风失语的描述有:神昏不语、语言不利、暴痦难言、中风不语、舌强言蹇、痦痱、风懿、风喑等不同的论述。《素问·脉解》日:“内夺而厥为痦痱,此肾虚也。” 相似文献
10.
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中风是一种致残率和发病率非常高的常见病。现代临床急救医学的发展,虽然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致残率也明显增加。在本院收治的60例脑中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康复训练方法配合针灸治疗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银卫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5):695-69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四肢痉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沪〈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甜一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O.05);实验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肌张力,增强四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行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康复运动,n=40)和联合组(针灸联合康复运动,n=40),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FMA总分均明显升高,并且经过干预后联合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FMA总分均分别高于运动组相应评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肌力及BI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经过干预后联合组NIHSS、肌力及BI评分均分别高于运动组相应评分(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运动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增强疗效、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3.
中风偏瘫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3):88-89
目的探讨采用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偏瘫症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中风后遗偏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治:①阳亢血瘀,经络阻滞组:石决明、毛冬青、桃仁、归尾、豨莶草、地龙、田七、红花、天麻、川芎、桑枝、忍冬藤、全蝎;②血虚挟瘀,经络阻滞组:当归、赤芍、川芎、桃仁、地龙、红花、鸡血藤、葛根、丹参、田七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吡拉西坦(脑复康)片0.8g,3次/d;华佗再造丸6g,3次/d。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遗偏瘫症按阳亢血瘀、经络阻滞组和血虚挟瘀,经络阻滞组分型施治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风”,特别是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患者患侧穴位,采用电针针刺,7至10次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视病情休息3日后可再行第二个疗程。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以电针为主,辅以适量中药内服治疗中风,收到较好的效果。结论:电针为主,配合中药治疗偏瘫比单纯中西药效果好,能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轻后遗症,大部分患者可望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中风偏瘫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脑中风偏瘫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痊愈24例,占60%;显效8例,占20%;有效6例,占1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中,痊愈12例,占30%;显效16例,占40%;有效4例,占10%;无效8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偏瘫采用针灸治疗,操作简单、经济,无毒副作用,临床效果满意,明显降低了致残率和复发率,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符合诊断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两组,治疗组予针灸治疗4周,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4周。结果针灸治疗偏瘫的治疗组在治疗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上要优于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都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说明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行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我院收治84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常规疗法,n=42)、中医组(针灸+补阳还五汤,n=42),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比较,中医组ADL、FMA值更高,有效率更高,P<0.05.结...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老年人逐渐增多,脑中风的老年患者很常见,脑中风最常导致偏瘫,半身不遂等严重后果,严重危害着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每年在我国就新增大约200万的脑中风患者。现存的脑中风患者中大约有75%的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行动不方便,生活也不能自理。这类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给患者也带来极大痛苦。因此,这类患者的康复护理对减轻后遗症,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中风又称卒中、真中风、脑中风等名,由此所致的偏瘫,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病和难治病,其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均较高。中医药治疗中风及其偏瘫有其独特之处,合理地采用中医药之法来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中医治疗的优点1.1方法学的优点①根据传统医学理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理,采取"三因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