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再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药物治疗后,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辽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每组各75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罗帕酮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0.00%,有效率14.67%,对照组显效率为38.67%,有效率2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4.392,P=0.0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3%高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就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胺碘酮及盐酸维拉帕米治疗,观察和统计患者用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治疗成功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口服胺碘酮口服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5例。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胺碘酮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有效率为51.2%,对照组有效率为9.3%;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组显效率为53.5%,对照组为9.3%。结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雷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75-37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研究组给予胺碘酮,比较二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过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6):1411-1413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为47.50%(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为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3/82),其中2例均为胃肠道反应,1例为静脉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2/82),其中2例均为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71.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快速室上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按照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红梅 《安徽医药》2013,17(7):1228-1230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期间心绞痛发生次数、平均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且累积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97、-9.791、-7.836,P<0.05);观察组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室性早搏、室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45、5.029,P<0.05);观察组患者疗程以及随访期间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47、3.934,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胺碘酮,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和部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0.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为32.50%(P<0.05)。结论:对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多卡因,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律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心功能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两组QTc、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功能改善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QTc和心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实验组QTc和心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明显,可很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配伍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罗布麻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显示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小。结论复方罗麻布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9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采用胺碘酮治疗,于治疗前后行心功能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室早数、短阵室速降低(P<0.05)。两组QTc间期增加(P<0.05)。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c间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短期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短期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短期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在常规改善供血、抗凝等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予以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多卡因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4%)明显低于对照组(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能有效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少,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4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观察分析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5%(34/40),QT间期延长患者的疗效优于QT间期未延长患者。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QT间期延长的疗效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分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24例,临床疗效良26例,临床疗效中2例,临床疗效差0例;对照组临床疗效优8例,临床疗效良33例,临床疗效中8例,临床疗效差3例。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优良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皮疹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对照组发生呕吐1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临床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利多卡因,观察组为胺碘酮,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统计学有意义(χ~2=5.3247、5.2457,P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