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对输卵管结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15例输卵管结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入站序号将其分为实验组(258例)和对照组(25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疼痛感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Ⅲ级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输卵管结扎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度,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共接诊青光眼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的治疗及临床护理,实验组80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指导、术前、术中、术后等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出院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遵医行为、满意度及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治疗护理后前房深度为(3.13±0.29)mm,术后眼压为(13.9±3.1)mmHg(1mmHg=0.133kPa),达到治疗依从性77例(96.3%),满意度为9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前房深度为(2.71±0.30)mm,术后眼压为(18.9±3.6)mmHg,达到治疗依从性56例(70%),满意度为60.0%,治疗总有效率为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30.8±5.1)明显低于对照组(45.8±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的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青光眼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治疗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110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实验组由专业心理医护人员采取每周一次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护理。并记录两组实验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调查结果以及预期治疗完成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有48例(87.3%)患者能够完成预期治疗,对照组仅为35例(63.6%),有20例无法完成,心理干预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经常出现的负面情绪,同时可有效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137-139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饮食安全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61例精神病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1例)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分析两组的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饮食依从性、患者家属的总满意度均显著比实验组低(P0.05),对照组的噎食、误吸及死亡发生率均明显比实验组高(P0.05)。结论给予精神病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患者饮食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就诊的5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92例)和对照组(29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在输液的全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问卷调查并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情绪稳定患者270例(92.47%)明显高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患者207例(70.89%),接受心理护理措施后焦虑和抑郁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缓解恐惧、焦虑及抑郁情绪,对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患儿接受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依从性与家属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依照随机数表法对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PDCA循环护理,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及家属心理状态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的依从性评分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护理后,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偏高,且家属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偏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在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家属的心理状态,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在改善先兆流产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存在负性情绪的先兆流产患者及陪护家属各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利用患者的焦虑评分量表及抑郁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保胎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DS(抑郁)及SAS(焦虑)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后实验组SDS及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保胎成功率93.88%,高于对照组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与实验组27例9(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与病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2.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的发生,并且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6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入院后第1天和第30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入院30 d后,实验组的SAS和SDS评分结果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护理,实验组执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患者满意占比;抢救时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的配合度;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症状、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患者满意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抢救时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的配合度(3.24±1.41)min、(96.56±3.61)分优于对照组(5.45±2.17)min、(82.41±3.57)分,P <0.05。实验组病死率0%低于对照组17.78%,P <0.05。护理前两组焦虑症状、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相似,P> 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症状、西雅图心绞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配合度,缓解焦虑和更好改善心功能,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丹东市第一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高血压合并高龄耳鼻喉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于护理干预前后行心理评分,并比较两组心理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实验组SAS评分(20.6±1.3)分、SDS评分(23.1±2.2)分低于对照组(31.4±1.7)分、(30.9+2.8)分。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缓解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习惯性流产患者在妊娠以后的心理状态以及有关因素,探讨有效、科学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习惯性流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给予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以及有效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对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以及有效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提供科学依据,使护理措施更具有可信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进行急救的患者120例用数字法分为实验组(61例)与对照组(59例),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之间的焦虑情况、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t=9.736,P=0.000;焦虑评分评分比较差异亦显著,t=10.949,P=0.000。实验组非常满意+满意共59例,护理满意程度为96.72%(5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4%(51/59),两组比较χ2=4.013,P=0.045。结论对院前急诊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应在临床的实践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MECT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7月在我院住院的94例行MECT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普通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护理心理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采用自编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及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并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行MECT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控制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共收冠心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测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护理之后的负面情绪该病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7.3±2.4),SDS评分为(48.2±4.2),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1.5±2.7),SDS评分为(54.6±3.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病患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以及改善病患的日常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阐述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7例,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两组对比分析,实验组显效31例(40.26%),有效43例(55.84%),无效3例(3.90%),总有效率96.10%;对照组显效28例(36.36%),有效34例(44.16%),无效15例(19.48%),总有效率80.51%。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加强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了治疗效果,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治疗提供心理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重要意义。方法 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的用药方案一致,比较其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7.14%;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4.29%和71.43%,两组数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消化性溃疡时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高,治疗效果较好。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9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疾病的认知、治疗的依从性评分、水肿持续时间、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心功能;家属投诉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疾病的认知、治疗的依从性评分、水肿持续时间、呼吸困难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心功能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家属投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缓解焦虑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功能,患者疾病认知好,依从性高,症状缓解快,满意度高,投诉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肠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小儿肠炎患者10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90.20%)、患儿治疗依从性(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74.51%),差异显著(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明显提高肠炎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