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Thompson手术入路,对15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施行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结果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表进行术后功能评估,本组15例患者术后肩关节稳定,无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患者日常生活动作良好,主观满意。X线片提示人工肱骨头位置正确,未出现假体松动、断柄。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与肱骨头置换治疗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本科收治的42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随机分为钢板内固定组21例和肱骨头置换组21例,钢板内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肱骨头置换组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手术后6周,12周及24周随访,应用Neer评分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6周肱骨头置换组肩关节功能显著优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和24周时,对比两组间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和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都能取得不错疗效。肱骨头置换术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获得良好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宇卫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28-2430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仍然存在争议。对于肱骨近端严重3~4部分骨折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一个可望取得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法,关节置换术可能比开放复位内固定更有利。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的更坚强的肩袖固定和更积极的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的改善。本研究讨论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头四部分骨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骨折的疗效.方法 1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4例Neer分型4部分骨折,1例3部分粉碎性骨折,均采用骨水泥型单极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均无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关节稳定,进行外展、上举、旋转等动作良好,主观状态满意,X 线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断柄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5~16 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神经损伤、术后感染、术后出血、肌肉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可以有效地缩短康复时间,改善关节功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43例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15例,行人工肱骨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开始活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达86.7%,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共50例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2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4例,比较两组病例术中、术后指标及Constant评分.结果 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天数与锁定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置换组优于锁定组(P<0.05),其中Neer四部分骨折置换组明显优于锁定组.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渊  高宜军  吴志强  叶晓生 《江苏医药》2012,38(20):2456-2457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25例患者,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3例.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11例;接骨板内固定组14例,其中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12例,肱骨近端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2例.结果 25例患者全部获得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24例均临床愈合,1例内固定失效后出现肱骨头坏死.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法:优10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0%(20/25).结论 二部分及三部分骨折尤其伴有肱骨干骨折的交锁髓内钉治疗优势在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四部分骨折尤其是伴有肱骨头粉碎骨折的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骨折43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院治疗且获得随访的43例肱骨近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4~86岁,平均45.8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6例;其中合并肩关节脱位5例。方法采用闭合或开放复位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6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17例,锁定钢板内固定18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结果 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月(平均11.6月);克氏针内固定患者均骨愈合,但有4枚克氏针滑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患者16例骨愈合,近端松质骨螺丝钉松动7根,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吸收;锁定钢板内固定18例患者均一期骨愈合,尚未发现明显并发症;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尚可。按NEER评分系统:优24例,良13,可5例,差1例。结论肱骨近端骨折不能一概而论用某种内固定适合,根据患者年龄和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方法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解放军第148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58~86岁,平均72.5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8例,四部分骨折14例,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2个月。Neer评分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肱骨头坏死病例,根据Neer评分标准:优11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4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1月应用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28例,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15例。根据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将患者分为两组三型,三叶草钢板内固定组三部分外展嵌插型18例平均年龄49.2岁,典型的四部分骨折6例平均年龄56.4岁,四部分骨折脱位4例平均年龄54岁。LPHP组15例三部分外展嵌插型8例平均年龄52岁,四部分骨折7例平均年龄56.1岁。应用Constant-Murley(CM)评分[1]评估治疗效果。结果除外展嵌插组4例失访外,其余39例获得随访,失访病例均为三叶草钢板内固组患者。三叶草钢板固定方法类外展嵌插组14例随访时间(18.1±11)个月,CM评分平均为(81±7.2);典型四部分骨折组6例随访时间(31.2±14.2)个月,CM评分平均为(71±3.5),其中发生大结节部分吸收的1例患者,CM评分为57;四部分骨折脱位组4例随访时间(22±18.5)个月,CM评分平均为(51±7.6),其中两例出现大结节吸收,1例肱骨头坏死,另外1例三部分骨折术后3月出现钢板断裂,引起医疗事件,并行二次手术。上述4例均为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早期患者。LPHP钢板固定组15例,随访(16±9.7)个月,CM评分平均为(85±8.3)。结论严重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钢板可以有效应用于年龄较小的外展嵌插型,对于典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脱位患者,若行切复内固定,则需坚强内固定,尽量达到解剖复位。近端锁定接骨板对三四部分骨折具有更强的内固定优势,更符合生物学内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合理的手术进路,恰当的软组织修复和保护,及时的功能训练是获得手术后功能良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4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完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6~77岁,平均63.7岁,皆为闭合性肱骨头或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摔伤7例,坠落伤1例,骨折分型(根据Neer分型原则[1]):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并脱位2例,肱骨头脱位并塌陷骨折大于45%者1例,患者术前均无肩部血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治疗高龄复杂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9月应用PHILOS治疗高龄患者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22例,患者年龄70~89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8例,四部分骨折4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采用Neer评定系统评定术后功能.结果 2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 min,平均术中透视时间(3.21±1.92)s.2例患者术中或术后接受输血治疗,平均住院15d.术后X线显示18例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8周,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术后并发症:肱骨头坏死1例,切口感染1例,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最后1次随访时,平均Neer评分(78±12)分,优秀及满意率达68%.结论 PHILOS能有效地维持骨折段的稳定性,对高龄复杂型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4~79岁,平均65岁。骨折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27例,三部分骨折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1.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疗效满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与切开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本院70例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人工肩关节组(A组,30例)和锁定接骨板组(B组,40例),观察A、B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18个月后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8个月,A组患者肩关节疼痛、功能及活动度及Neer总评分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肩关节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钢板切开复位法.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严重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3年10月,应用骨水泥型单极肱骨头假体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38~76岁,平均57.2岁。均为Neer四部分新鲜骨折。结果随访率100%,至2003年10月,随访5~29个月(平均16.2个月),采用Neer百分制评定标准,本组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0例。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其在减轻创伤后肩关节疼痛和重建肩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技巧及加强术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月应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38例。年龄41-73岁,平均62.1岁。骨折按Neer分型法,III部分骨折24例,IV部分骨折14例。均予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均获得5-24个月的长期随访,骨折均愈合。根据Neer评分,优26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总优良率达89.5%。结论AO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对肱骨头血供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不稳定的、骨质疏松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长期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轴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多轴锁定钢板治疗1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5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年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无肱骨头坏死,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塌陷及内固定物松动,患者术后12个月Neer评分优良率达83.3%,满意率为91.6%。结论多轴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近期的满意的临床疗效,在提供螺钉锁定角度灵活性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05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5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内固定术组(n=27)和肱骨头置换术组(n=18)。内固定术组给予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肱骨头置换术组给予人工肱骨头置换方法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在末次复诊时按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术组中的主要并发症是肱骨头坏死(6例)、骨折畸形愈合(7例)和骨性关节炎(2例);肱骨头置换术组的并发症是大结节、小结节(或两者均有之)骨质吸收(6例)、关节不稳定(1例)、异位骨化(1例)。内固定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高于肱骨头置管术组(44.4%)(P<0.05),优良率(77.8%)显著高于肱骨头置换组(66.7%)(P<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肱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优于人工肱骨头置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收治的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置换组和固定组,每组患者各15例,全体患者均于全麻状态下接受手术,对照组行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两组患者均以吊带悬吊患侧7d,可在卧床期间缴进行患侧前屈、外展等被动功能锻炼,2周后可下床进行肢体活动功能训练,4周后可开展患侧负重训练,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外旋功能较置换组均表现良好(P<0.05);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差异不显著(P>0.05)。肩关节功能:清洗对侧腋窝、拿重物,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效果,临床应结合患者不同病情、个体差异及康复需求,慎重选择治疗方式,以确保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