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能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给予系统教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来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88名,选取时段为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44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实习生作为对照组,而另44名采用系统教案法的实习生为实验组,对2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健康教育能力、专题讲座、教学查房各项满意度均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均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系统教案法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教学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下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届护理专业本科学生2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171人和实验组109人,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带教。实习结束,对两组学生实习综合成绩和带教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带教有利于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200例消化内科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在康复效果、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让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护联合下迷你临床演练评估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4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名.两组护理实习生均经过专业理论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观察组采用医疗护理联合与迷你临床演练评估相结合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一对一带教法.实习时间为10个月,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专科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能力以及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护理程序运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专业态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培训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护结合模式下实施迷你临床演练评估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护理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成绩,提升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48名新进儿科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给予PBL结合传统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成绩(P<0.05)和操作成绩(P<0.01)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护理操作无章法(P<0.01)、不规范操作(P<0.05)和其他(P<0.01)等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总体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为新进实习生今后的护理工作夯实了基础,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增添的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层次培训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名临床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观察组进行分层次带教,观察实习结束时综合评分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实习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实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结束时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实习生对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实习生的满意度、护理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层次培训的教学模式在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效果良好,在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推荐积极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之间在结核内科实习的80名护士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40名护士给予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进行教学,而观察组40名护士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带教方法进行教学,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士理论知识、机能操作成绩以及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士理论知识、机能操作成绩以及护士满意度情况,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结核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机能操作水平,同时提高其满意度,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采用PDCA循环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8.0%(78/100)和61.0%(61/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eased Learning,PBL)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8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40名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作为对照组,38名采用PBL教学作为实验组,两组在出科前进行考核,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操作、病历书写成绩以及综合成绩.结果 实验组考核成绩为(86.57±4.6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83±4.72)分(P<0.01).结论 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临床带教中,有利于培养护理实习生的自学能力和评判性思维,显著提高了临床护理教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实验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个性化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患者HAMA、HAMD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为患者心理恢复健康提供一定帮助,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陶蓉  张雅静 《江西医药》2023,(8):983-985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护理实习生带教过程中,采用目标管理法对实习生护理技能综合水平、满意度等情况产生的影响,以分析目标管理法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接收于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护理实习生80例为研究对象,将实习生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临床带教方式)、目标组(目标管理法应用临床带教方式),观察两组实习生带教3个月后综合护理水平、教学满意度、实习生受益情况。结果 教学前,对照组、目标组,护理操作基础知识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评分、综合能力评分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3个月后,两组护理操作基础知识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评分、综合能力评分明显升高,目标组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3个月后,目标组较之对照组教学满意度、实习受益率、学习积极性、操作技能规范性、护理评估受益率、综合护理能力受益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目标管理法应用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可以提升护理实习生综合护理技能水平,提升其实习受益率,使得实习生对教学工作更满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躁狂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躁狂抑郁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躁狂抑郁症的治疗中可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血脂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126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方法 ,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不同临床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各指标变化差异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脂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对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规范化管理在骨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骨科实习的53例护理实习生为B组研究主体,在临床带教中行常规管理。以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骨科实习的53例护理实习生为A组研究主体,在临床带教中行规划范管理。结果 A组的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B组,对比有差异(P <0.05)。A组的带教满意度为96.23%,B组为84.91%,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实习期间行规范化管理可提高临床带教效果,增强实习生的护理技能,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病区实习的2009级统招护理本科学生80名分别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即实验组使用泌尿外科护理案例体验的方法进行临床教学,而对照组使用常规带教方法,并比较两组学生理论和操作等成绩及学生主观评价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等成绩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优势,能为护理本科学生的知识培养提供更优化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讨论于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应用一对一全程带教之教学模式对于改善教学成果报告。方法:选取50名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的100名进入我院进行手术室实习的护理本科实习生,随机各取50名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手术室护理教学;实验组学生将全程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实习生进行手术室护理教学,并于实习结束后,考核两组手术室实习护理生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教学成果。结果:实习结束后进行知识技能及风险防护考核,实验组之护理实习生的知识技能及风险防护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考核内容包含手术室护理之基本知识理论和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防护考核方面包含了解手术室护理之防护缺陷并评估其风险,两组考核成绩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全程进行一对一带教模式后,更加有效的掌握了手术室护理之理论知识及技能,并且实验组护理实习生更加具备风险防范意识,验证了全程一对一带教模式具有实际推广及应用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让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同时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20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00例实验组患者则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让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有效降低,同时还能让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