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45例使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观察组,31例单用机械通气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乳酸水平、氧合指数、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转归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氧合指数为284.48±48.11,与对照组237.88±4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95.46±17.41) h、总吸氧时间为(96.61±18.09) h、住院时间为(21.30±4.60)h,对照组分别为(112.58±20.21) h、(116.72±28.11) h、(27.12±5.14) h(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8.89%)、呼吸机相关肺损伤(2.22%)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03%、16.13%,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气胸发生率(4.44% vs 3.23%)、肺出血的发生率(2.22% vs 6.4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95.56%)高于对照组(80.65%,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肺炎早期使用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8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患儿氧合指数、精度均值(MAP)以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平均动脉压(MAP)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PaCO_2、MAP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可增强患儿肺部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患儿氧合指数,临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选择早期机械通气方法开展治疗工作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2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治疗,观察组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基础上,配合早期机械通气开展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氧合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等表现优于对照组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差异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加以治疗基础上,配合开展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工作,对于患儿氧合指数的改善可以发挥显著效果,最终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82-185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科学评估两种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24h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PaCO_2低于对照组,pH值、PaO_2、PaO_2/FiO_2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呼吸窘迫症状,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安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和机械通气分别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某院治疗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一般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而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两组均持续治疗两天的时间,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相关血气指标(SaO_2、PaO_2、 PaO_2/FiO_2、 pH以及PaCO_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相关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效果确切,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机械通气进行之劳,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为(3.14±1.22)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01.24±22.61)h、住院时间为(11.54±3.27)d,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加速患儿症状恢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30例我院2015年1~12月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呼吸窘迫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48 h后的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大于对照组,氧指数小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存活率、3 d内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显著改善呼吸窘迫新生儿的肺功能和氧合功能,减少上机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产前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患儿采用产前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33例患儿仅采用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参数高浓度氧持续时间和最高MAP水平。结果实验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机参数高浓度氧持续时间和最高MAP水平都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最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MAS患儿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上呼吸机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气道充分灌洗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150 mg/kg气管内给药。观察两组患儿的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气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程,减少气胸及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NPH)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在我科住院,符合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的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他支持及对症治疗两组一致.比较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症及转归.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O2/FiO2逐渐上升,治疗后6、12、24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氧合功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7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2例;对照组治愈20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显著提高肺出血新生儿的氧合功能,缩短出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模式空氧混合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疗效及对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到某院接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治疗的患儿2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通气模式空氧混合气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3例)与观察组(14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照组采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比较患儿氧合功能、转归情况、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结论:治疗后观察组PaO_2、PaCO_2和OI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泡复张时间、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不同两种通气方式在气胸治疗中,HFOV能显著改善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临病的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92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2、12 h血气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2、12 h后PaO_2、PaO_2/FiO_2血气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谭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2,(4):23+25-23,25
目的研究对比单独应用机械通气和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治愈率为62.2%,观察组治愈率为93.3%。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优势互补作用,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症状,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将40例达到机械通气标准的PPHN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18例在常规机械通气基础上、采用从气管插管内滴入PS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治疗相同。比较分析两组肺动脉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肺动脉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PPHN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 h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衰竭Ⅱ型患儿32例随机分为2组,2组基本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HFOV,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比较2组患儿上机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及上机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儿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肺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及费用,且安全性好,与CMV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源性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辅助治疗新生儿科的大量羊水吸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新生儿大量羊水吸入所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32例,通过知情同意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6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商品名珂立苏,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40100 mg/kg。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1、12、24、36 h血气在正常范围的呼吸机参数变化。监测吸氧浓度、血气分析的结果,计算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观察上机、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给予PS气管滴入后,呼吸机参数明显下调,OI明显降低,a/APO2明显升高,肺氧合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治疗新生儿大量羊水吸入所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对改善症状及预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住院的20例重症MAS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仅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PS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及预后。结果应用PS治疗后,治疗组发绀明显改善,呼吸性三凹征明显减轻,氧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能有效改善严重MAS患儿肺氧合功能,促进康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组64例患JLDII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为(198.5±49.3)mg、机械通气时间为(78.4±18,4)h、住院时间为(18.5±5.6)d、并发症发生率为31.3%、病死率为10.9%,治疗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为(134.1±33.6)mg、机械通气时间为(56.1±11.9)h、住院时间为(11.2±3.8)d、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病死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管理要点。35例患儿均接受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方案下的机械通气,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及呼吸机管路的精心管理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有积极的作用,35例患儿除2例因入院时即表现为重症的呼吸窘迫综合症而死亡外,其余均恢复良好,随访4~6月,均无远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