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78-1680
目的 探讨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RA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ACR20/50、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组ACRS0改善率为69.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00%(x2=6.001,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在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RF、CRP的降低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尚华 《中国药业》2014,(12):52-53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益赛普(皮下注射,每次25 mg,每周2次)联合甲氨蝶呤(口服,每次100 mg,每周1次)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在短期使用益赛普与甲氨蝶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晨僵时间、疼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及握力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3.25,2.98,3.02,4.58,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62,3.05,6.9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在ACR20,ACR50和ACR70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3.20,5.67,3.98,P<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老年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7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n=35)基于对照组加用雷公藤多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RF、CRP及关节压痛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10例类风湿患者临床资料,在常规用非甾体药的基础上,对照组仅用甲氨蝶呤,而治疗组加用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更显著。两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结论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甲氨蝶呤(MTX)及雷公藤多苷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索合适的方法。方法将8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TGP+MTX联合治疗组和MTX+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GP+MTX联合治疗组和MTX+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组疗效接近但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结论TGP+MTX联合和MTX+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RA均具有协同作用,但TGP+MTX联合治疗R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本病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9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有压痛症状和肿胀症状的关节数目、关节压痛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为(16.49±6.27)min,关节压痛数目为(3.81±1.03)个,关节肿胀数目为(3.41±1.08)个,关节疼痛NRS评分为(3.16±0.61)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ESR为(21.52±3.27)mm/h,CRP为(16.58±2.63)mg/L,RF为(42.84±9.08)U/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 0.05)。结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蝶呤可更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显著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进展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进展性类风湿关节炎及疾病活动性指数(DAS28)≥3.2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40例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分别在治疗0、6周及22周记录临床、实验室指标数值及关节肿胀及压痛数改善达20%(ACR20)、50%(ACR50)和70%(ACR70)的例数。结果对照组在6周时除关节肿胀数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改善,22周时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在6周时各项指标均有改善,22周疗效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20在6周、22周ACR50、ACR70疗效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严重。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进展性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口服雷公藤和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对照组(26例)口服雷公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患者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DAS28指标上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采取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喋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量、关节肿胀数量、关节疼痛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量、关节肿胀数量、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量、关节肿胀数量、关节疼痛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喋呤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RA)15mo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重症RA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接受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31例接受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及放射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ACR20,ACR50和ACR70分别为90%vs 62%,70%vs 41%,47%vs 2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总Sharp评分和关节侵蚀进展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对药物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2组均能有效缓解病情,对控制关节破坏效果也较明显,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联合作用更为显著。对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应尽早予以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增效减毒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及雷公藤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与雷公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T明显低于雷公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P联合雷公藤治疗RA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佳  梁翼  李敏  沙湖  王翠平  王磊  许静 《安徽医药》2022,26(1):183-187
目的 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关节软骨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活动期RA病人11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拉莫德治疗,持续治疗18周.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缓解率、ACR50缓解率、晨僵时间、血清相关因子、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8周后,观察组病人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1β(IL-1β)、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AS28评分(2.18±0.51)分、环氧合酶2(COX-2)(10.51±2.39)p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0.78±0.16)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21±0.31)pg/mL,低于对照组的(3.58±0.84)分、(14.25±2.61)pg/mL、(1.04±0.25)ng/mL、(6.83±0.64)pg/mL(P<0.05),观察组的ACR 20缓解率、ACR 50缓解率水平分别为77.59%(45/58)、ACR 50改善率为46.55%(27/58),均高于对照组的53.45%(31/58)和27.59%(16/58)(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6/58)与对照组的12.07%(7/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能够有效缓解RA病人关节疼痛及临床症状,改善骨代谢状况,修复关节软骨细胞损伤,且不会增加病人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明确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予以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每组均为40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即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个数、关节压痛数、疼痛评分及D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血沉、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在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8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22.5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β-HCG、P水平及包块直径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在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应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蝶呤片实施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8%高于对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活动评分DAS28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效果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DAS28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探究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青蒿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探讨青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5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10 mg,1次/周;治疗组口服中药青蒿20 g,每日1剂,甲氨蝶呤10 mg,1次/周。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活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24.533,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活动性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953,P<0.05)。结论中药青蒿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较单用甲氨蝶呤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当归黄芪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联合当归黄芪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6个月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6个月的血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当归黄芪汤治疗DN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脂,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严瑾  荣晓凤 《中国药房》2012,(16):1485-1487
目的:观察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将5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静脉滴注云克,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单纯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12周时的关节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并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为27例(90.00%),ACR50为7例(23.33%);对照组达到ACR20为18例(67.00%),ACR50为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达到ACR50为21例(70.00%),ACR70为9例(30.00%);对照组达到ACR50为9例(33.33%),ACR70为2例(7.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远期效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周波 《黑龙江医药》2021,34(3):640-642
目的:为探究雷公藤多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骨代谢及炎症水平.结果:观察组CTX(胶原特殊序列)、PINP(总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对增加骨密度,缓解炎症反应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