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晓平  冯小军  陈冲  鲍文 《安徽医药》2015,(6):1115-1118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周6次,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AC评分、FMA下肢评分、Ban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评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48例);常规康复治疗组(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个月进行以下评定:1、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2、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3、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FAC、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连续治疗8周.运用徒手肌力量表(MMT)、简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简易平衡评定系统mini-BESTest,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MMT、FMA和mini-BESTe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定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组(A组)和传统被动运动康复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简化Fugi-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简化Fugi-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患者治疗后其简化Fugi-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值及差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4例急性脑梗死下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像疗法。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将两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运动想像疗法有利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选标准,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2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8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再次基础上给予蜡疗联合肌力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下肢运动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收集评估结果,对比两组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康复治疗后,两组下肢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DL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蜡疗联合肌力训练能够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RF值及Barthel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下肢运动的功能指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以下评定:①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②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③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④Biodex平衡功能评分进行评定,分析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BBS、FAC、BIODEX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 BIODEX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偏瘫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护士给予实施个体化偏瘫康复操以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护士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测量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和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干预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偏瘫康复操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倒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将两组护理前与护理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下肢导向性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表面肌电图(EMG)的影响。方法 180例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9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下肢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干预前后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27.68±7.65)分、Barthel指数评分(28.45±3.68)分,均高于常规组的(21.56±5.69)、(21.89±4.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患侧下肢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均方根值(RMS)较干预前均改善,且实验组胫骨前肌与股四头肌的iEMG高于常规组, RMS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下肢导向性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EMG。  相似文献   

13.
江东农 《江西医药》2005,40(12):824-82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加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Fulg—Meyer(FMA)、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天后进行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镜像疗法。治疗4周后,专人采用盲法评定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手法测试(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升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升高(P<0.01),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BBS、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较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较高(P<0.01),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较高(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伴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外,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应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上肢、下肢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欧丽志  刘可威  罗应超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90+192-190,19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有利于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训练,其中治疗组在训练前进行15~20min运动想象训练。运动再学习训练1次/d,40min/次,疗程6周。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指数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改善明显优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末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步行速度、步长等指标进行步行功能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比较训练不同时间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MBI较对照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使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