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爽 《中国实用医药》2014,(17):194-195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健康宣教,给患者发放宣教图卡。结果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疗效满意。宣教图卡的应用更有利于患者理解,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创伤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相关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创伤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对此80例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观察统计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28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包括管周疼痛、皮下气肿及导管滑脱,其中护理满意患者71例,患者满意度达88.8%。结论创伤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时对症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一次性带针胸管置入方法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大量自发性气胸或不稳定型自发性气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9例大量自发性气胸或不稳定型自发性气胸微创置管诊治的相关资料。结果:39例全部治愈,大部分病人l d内复张,3~6 d拔管,副作用少。结论:一次性带针胸管置入方法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方法易掌握,损伤小,疗效显著,快速,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4.
目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总结2003年以来收治53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12例,年龄2~83岁。均经胸片、CT或超声明确诊有行胸腔闭式引流指征。其中气胸23例,胸腔积液30例。做好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主观感受。结果共治疗53例,操作一次成功,胸腔积气积液消失后拔管。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是创伤小,耐受性好的技术,符合外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组20例患者均为矽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老年患者。通过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患者对安置胸引瓶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项、护理方法有所了解,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及紧张情绪,更好的配合医师、护士,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共对31例气胸患者采用一次性胃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效果较好,无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引流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欲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以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初次复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对照组改行传统外科治疗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P=0.018),对照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09)。结论腹腔引流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两种胸腔引流管用于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 《哈尔滨医药》2008,28(1):29-29
目的两种胸腔引流管用于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效果比较。方法1998~2005年59例气胸患者采用套管针插管引流术或带针胸管引流术。结果两组治愈率相同,复张、拔管及出院时间B组短,且有不易堵管等优点。结论粗管较套管针有较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240例气胸患者进行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对其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病例疼痛少,引流口创伤小愈合佳,气胸吸收快.结论 使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做好穿刺部位和导管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宋瑞佳 《河北医药》2014,(18):2793-2794
目的 观察液气胸患者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邢台县医院收治的50例液气胸患者采取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从疗效及并发症方面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n=29)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有效率为94.0%,达到传统法的疗效,且并发症、疼痛程度低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法(P〈0.05)。结论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婧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93-194
本文总结了胸腔闭式引流具体护理要点、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强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气胸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常用方法。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应用粗硅胶管,需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操作复杂,需外科医生完成,不利于临床广泛推广。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晓明 《江西医药》2007,42(11):996-997
目的 探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24例(简称尿管组),与传统胸导管闭式引流23例(简称胸管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尿管组气胸的总治愈率为91.6%,与胸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囊导尿管闭式引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P<0.05).结论 应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舒适护理在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减轻,并发症减少,满意率为97%,对照组满意率为8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舒适和放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G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价值。方法72例单侧创伤性气胸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12GPICC管引流组;B组:传统置管组;C组:16GPICC管引流组。比较A组与其他两组伤侧肺完全复张天数、引流管堵塞例数、需要用止痛药例数、置管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结果A、B组伤侧肺完全复张天数、堵管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用止痛药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1),置管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长于B组(P〈0.001),住院天数A组短于B组(P〈0.001);伤侧肺完全复张天数A组快于C组(P〈0.01),其堵管发生率A组低于C组(P〈0.05),需要用止痛药例数A组与C组相同,置管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比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A组短于C组(P〈0.001)。结论12GPICC管治疗创伤性气胸,疗效确切,相对微创,并发症较少,置管后活动方便,伤口易愈合,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26例自发性气胸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 126例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8例带管出院,1例胸腔大出血死亡,117例治愈出院,引流管留置时间7~132d,平均14d。通过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后及拔管后的护理,患者及家属均能很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结论自发性气胸确诊后如患者有呼吸困难均应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可减少引流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4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给予全部患者的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4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红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46-1247
目的总结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101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和总结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均在预期时间拔除引流管。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增加胸腔闭式引流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胸腔引流管的选择、置管方法、穿刺部住的选择、导管固定方法、引流瓶的改进及更换、引流期间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并发症等方面综述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发生气胸时肺失去膨胀能力,表现为肺容积缩小、肺活量减低、最大通气量降低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可发生低氧血症。大量气胸时引起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张力性气胸可引起纵隔移位,导致循环障碍,甚至窒息死亡[1]。临床上多沿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胸腔穿刺抽气治疗。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创伤大、痛苦多、患者耐受性差。胸腔穿刺抽气需要反复穿刺易造成胸腔内感染,增加胸膜反应机会[2],不能持续引流、不利于肺复张。我院采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