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止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2000年的53/10万降至2018年的18.3/10万,其中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更是下降了接近80%,但产后出血依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018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23.2%[1],据此估算2018年我国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产...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科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1996-2000年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产科出血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我国1996-200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产科出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996-2000年我国产科出血死亡率由31.4/10万下降到20.8/10万,下降幅度为33.8%;农村由48.2/10万下降到31.4/10万,下降幅度为34.9%.我国产科出血死亡以产后出血死亡为主,占81.2%,其中胎盘滞留和宫缩乏力是主要原因.大多数农村产科出血病例在家中死亡.我国77.8%产后出血死亡发生于分娩后12h内.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高于城市.预防产科出血的重点应放在产后出血,产后第1个12h是发生产后出血死亡的危险时期.  相似文献   

3.
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12,自引:2,他引:210  
目的 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和变化特征。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差别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1)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63.9/10万下降到53.0/10万,下降幅度为17.1%;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7.2/10万,下降幅度为22.2%;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9.2/10万下降到28.9/10万,下降幅度为1.0%。(2)全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羊水栓塞,农村和城市的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略有差异。(3)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分别下降33.8%和34.9%。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波动。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积极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研究的进展,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产后出血仍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为当前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1984年21个省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8.8/10万,产科出血是第一位死因,占全部孕产妇死亡的45.4%。上海市1976年至1985年,10年内因产科出血死亡的产妇有110例,产后出血死亡者89例,占产科出血的80.9%。但其产后出血死亡率总趋势是逐年下降的,1976年产后出血死亡率为14.4/10万,1985年下降至1.3/10万,下降了90%,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在每年孕产妇死亡中的构成比也有下降趋势。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通过对1949~1988年40年孕产妇死亡的分析表明,直接产科原因引起孕产妇死亡者  相似文献   

5.
产科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及防治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1996年至200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53/10万。前3位的死亡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在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中,产科出血占50%~55%。值得欣慰的是,产科出血在孕产妇死亡构成比中,已从1996年的49.2%降至2000年的40.5%,产后出血仍在产科出血中占很大比例,但已从1996年的88.8%降至2000年的85.5%,其中产后2h的出血量占产后出血量的90%。因此,如何控制和进一步降低产科出血、尤其是产后出血的发生,仍需做出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核心指标持续改善,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2020年分别降至16.9/10万和5.4/1000[1],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中国2030》提出战略目标:孕产妇死亡率在2030年降至12/10万[2],目前产后出血等阴道分娩并发症仍然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调查分析2007~2013年山东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点资料,并进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死亡率预测。结果:7年孕产妇死亡率依次为20.91/10万、20.85/10万、22.24/10万、21.13/10万、20.59/10万、18.94/10万和16.80/10万,平均为19.53/10万,年平均下降率为3.58%;预测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4.11/10万。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肺栓塞。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及文化程度对其死亡有影响。评审结果显示,50.82%的死亡孕产妇是可避免的。结论:山东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减慢,处于平台期。实现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降低有赖于提高产科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孕产妇及家属认知与识别能力等综合措施的共同干预。  相似文献   

8.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但是联合国千年目标,更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基本保障。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全球孕产妇死亡率已大幅下降,而中国在促进母婴健康方面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53.0/10万下降至34.2/10万,较上世纪90年代下降59%[1];1990-2007年  相似文献   

9.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数据,截至2017年,全球孕产妇死亡率仍然高达211/10万,每年死亡人数达到29.5万人[1]。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9.6/10万,2018年为18.3/10万。虽然我国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上已经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但与高收入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是我国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仍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0.
        孕产妇死亡(maternal mortality,MM),2018年最新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 版(ICD-11)沿用了之前ICD-10的定义,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 d 内死亡的妇女(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全球每年孕产妇死亡约30万,大多发生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国家,是社会经济状况及妇幼保健工作极为敏感的指标,早已认为是保护妇女“人权”的指标之一[1-2]。新中国成立之初孕产妇死亡率为1500/10万,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8.3/10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在围产医学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中国政府保护妇女“人权”的具体体现[3]。虽然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面,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下降到21.7/10万来看[1],近年来我们的孕产妇死亡率的下降已然进入一个瓶颈期,如何进一步持续降低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是我们每一位围产工作者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数据,截至2017年,全球孕产妇死亡率仍然高达211/10万,每年死亡人数达到29.5万人[1]。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9.6/10万,2018年为18.3/10万。虽然我国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上已经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但与高收入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是我国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仍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孕产妇死亡中,49.9%由产科出血所致,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的87.8%,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青岛市生育保险参保职工2004年1—12月发生产后出血74例,本文通过对分娩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找出相关病因并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4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提出降低长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长春地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附卷、报表以及专家评审资料。结果:2002~2010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14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46例,占死亡的31.94%。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9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3.04%。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8.7%。结论:①加强乡级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助产机构质量。②加强基层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率 1990年为 6 4 .8/ 10万 ,2 0 0 0年为 2 7.8/ 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同时 ,主要死亡原因 (简称死因 )也发生了变化 ,现将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2 .孕产妇主要死因 :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地区活产总计 86 9348例、孕产妇死亡 4 14例。直接产科死因占 75 .6 % (313/ 4 14 ) ,间接产科死因占 2 4 .4 % (10 1/4 14 )。主要死因依次为产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前后对产科重症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包括本院转入ICU和外院直接转入ICU的产科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第2组:2016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转入ICU主要原因、疾病严重程度、ICU内主要干预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转入ICU的主要原因(ICU第一诊断),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母亲结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孕产妇死亡疾病分类-10(ICD-10)将产妇死亡原因分为:直接产科死亡和间接产科死亡。结果:(1)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63703人次。两组共计转入ICU患者540例,其中第1组376例(本院340例,外院36例),第2组164例(本院159例,外院5例)。本院孕产妇ICU转入率0.78%(499/63703)。(2)转入ICU主要原因中以产科因素为主,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脓毒症和急性胰腺炎。其中,第2组患者产后出血(P=0.02)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P0.01)的比例更高,但脓毒症患者的比例下降(P=0.04)。(3)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第2组患者年龄更大,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更多,失血量更多,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更长(P均0.05),通过介入栓塞动脉止血的比例更高,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也更高(P均0.05)。(4)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第2组产后出血的比例较高,其中以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升高,宫缩乏力的因素下降(P均0.05)。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及甲状腺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HELLP综合征、先心病的比例下降(P均0.05)。(5)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共13例(本院8例,外院5例);10例间接产科死亡,3例直接产科死亡。本院孕产妇死亡率为12.6/10万(8/63703),濒临死亡率为536.9/10万(342/63703)。结论:研究期内,重症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仍以产科因素为主,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和脓毒症。"二孩政策"之后,短期内年分娩数量达到顶峰,转入ICU的重症孕产妇数量随之上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其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比例增加而宫缩乏力所占的比例下降,失血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死亡原因主要以妊娠期的合并症/并发症为主。  相似文献   

16.
2001~2006年成都市孕产妇死亡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寻求影响死亡的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01~2006年度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全市孕产妇死亡125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MMR)28.5/10万,其中常住人口平均MMR 21.9/10万,流动人口平均MMR 71.1/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第1位是产科出血,而内科合并症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由第4位上升为第2位.死亡病例中,选择在乡卫生院、家中或个体诊所分娩的占51.38%.结论及时掌握孕情,提高孕期保健覆盖率和保健质量,提高基层产科人员综合知识水平和综合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孕产妇死亡是指任何妊娠或妊娠相关的原因导致孕产妇从开始妊娠至产后42d内出现死亡(意外死亡的孕产妇不包括在内)。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提示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8.3/10万。据统计,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前4种疾病是产科出血(4.7/10万)、羊水栓塞(2.2/10万)、心脏病(2.0/10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10万)。2008-2017年上海危重孕产妇死亡64例,前2位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心脏病17例(26.15%)、重度子痫前期/子痫9例(13.85%)[1],以上数据显示妊娠合并心脏病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非产科因素首位因素。如何优化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仍是需亟待完善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丽水市10年间25例产科出血死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浙江省丽水市10年间因产科出血死亡25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供妇产科同道参考。 1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1995—10—2005—10凡丽水市及9个县正式户口的已婚育龄妇女,孕产妇活产分娩228760例,孕产妇死亡77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25例。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11年间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科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第 1位原因。减少产科出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研究资料来源于辽宁省 14个市 2 5个监测点 1990 2 0 0 0年的孕产妇死亡监测网。1.2 方法在全省 2 5个以县、区为监测单位的监测点内 ,建立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活产统计和孕产妇死亡报告系统 ,对所有死亡病例按统一内容进行死亡调查 ,县区、市、省逐级每年一次对死亡病案开展技术评审。通过逐例评审 ,明确死因和分析影响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借助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在毕节示范区实施重症孕产妇救治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评估该模式对当地重症孕产妇救治的临床效果。 方法2020年6月,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依托,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重症孕产妇救治阶梯式亚专科培训,培养市级产科重症救治骨干,并持续深入到各县各乡镇的所有助产机构。观察和了解该培训模式前后受训人员考核成绩与孕产妇临床相关质控指标及各项产科质控指标的变化。 结果(1)培训前学员的平均理论成绩为(62.9±3.2)分,培训后的理论成绩为(81.8±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8,P<0.001);培训前技能成绩为(57.5±3.8)分,培训后的平均技能成绩为(75.1±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92,P<0.001)。(2)毕节市2020年上半年的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子痫发生率、羊水栓塞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34.66‰、8.39‰、8.58/万、7.22/万、1.455/10万;下半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1.92‰、4.65‰、5.55/万、0.61/万、1.069/10万,毕节全市2020年下半年的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子痫发生率、羊水栓塞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上半年;下半年的危重症孕产妇发生率较上半年无明显降低。 结论采用重症孕产妇救治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对改善危重症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可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