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讨其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为疾病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CT显示的梗死灶体积分为小、中、大梗死组,并于发病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ox-LDL水平,比较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ox-LDL水平差异及ox-LDL水平与梗死体积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的血清ox-LDL水平分别为(514.9±65.4)、(655.4±53.6)、(699.1±102.2)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P<0.05),小梗死组血清ox-LDL水平较大、中梗死组明显降低(P<0.05),中梗死组血清ox-LDL水平亦显著低于大梗死组(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清ox-LDL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648,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清ox-LDL水平升高,且ox-LDL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ox-LDL水平越高,梗死体积越大,其病情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89例ACI患者在入院后48h内测清晨空腹血糖水平,依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范围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血糖组总有效率(87.75%)明显高于高血糖组(54.12%,P<0.01),高血糖组多发脑梗死发生率(40.00%)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10.29%,P<0.01)。结论ACI患者的脑梗死范围及预后与血糖水平有相关性,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提高AC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喻利  曹建华 《中华医护杂志》2007,4(5):397-397,396
目的 探讨体温升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体温升高组和体温正常组,通过NDS评分观察体温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体温升高组最初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与体温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体温升高可能加重脑缺血损害,加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猛   《中国医学工程》2011,(4):105-10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 I)的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等的相关性。方法将首次患AC I的患者87例根据梗死灶体积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于发病7d、14d及28d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于28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同时收集年龄、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分别对四组患者D-D含量及临床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梗死组血浆D-D含量在不同的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各梗死组血浆D-D含量显示,从发病时间方面:发病14 d〉发病7d〉发病28d,从梗死灶体积方面: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对照组,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发病28d各梗死组CSS评分: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水平在急性期逐步升高,在恢复期逐步降低,与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血浆D-二聚水平可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继发性纤溶状态和病情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如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致残率、致死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我们目前需要积极寻找的治疗手段.我院采用辛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并与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凝血和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对176例ACI住院患者根据CT或MRI扫描结果将梗死灶分为小、中、大3组,小梗死组72例,中梗死组66例,大梗死组38例,分别测定其凝血和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将梗死面积与凝血和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与不同梗死面积组之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死面积与Fbg、WBC、NE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57、0.35,P<0.05),而与PT、APTT、TT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0、0.45、-0.4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Fbg、WBC和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ACI患者的Fbg、WBC与脑梗死的程度相关,推测其可作为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尿酸水平变化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按梗死体积分为小体积梗死组(≤5 cm~3),大体积梗死组(>5 cm~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度损伤组(0~12分),重度损伤组(≥13分),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和损伤程度患者溶栓前后尿酸水平变化。结果重度损伤组尿激酶溶栓患者较轻中度损伤组溶栓第2天尿酸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积梗死组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较小体积梗死组溶栓第2天尿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后第7天、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梗死体积越大者尿酸水平下降越显著;同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者尿酸水平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参加体检的2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搜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受试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个人史、既往慢性疾病史、本次发病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治疗经过。根据血NfL水平中位数将病例组患者分为NfL高水平组和NfL低水平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个人史、合并症、发病及预后情况的差异;比较不同个人史、合并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情况患者的外周血NfL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评估外周血NfL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外周血NfL水平(79.71±16.85) pg·mL-1高于对照组的(25.25±7.17) pg·mL-1(P<0.05);NfL高水平组与NfL低水平组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fL高水平组患者吸烟、饮酒、罹患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Nf...  相似文献   

9.
麦贻思  周群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36-173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糖组的病死率(10.81%)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6.00%),P〈0.01;死亡组的血糖均值(7.56±1.04)mmol/L也显著高于存活组(6.09±1.35)mmol/L,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糖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以糖尿病组最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预后与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抽提,并进一步分离出溶血磷脂酸,以定磷方法测定62例急性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90d内死亡者(死亡组)12例,生存者(生存组)50例;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将50例生存者分为3组:轻度功能障碍组17例、中度功能障碍组16例和重度功能障碍组17例]和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LPA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重度功能障碍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功能障碍组(P〈0.01)、中度功能障碍组高于轻度功能障碍组(P〈0.05)。结论血浆LPA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三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分别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并分析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水平与病变部位关系。结果:血糖正常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与临床疗效明显好于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越靠近中线血糖水平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高血糖水平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姜兴千  闵连秋 《医学综述》2008,14(13):2003-2005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的变化十分常见,对血压的处理原则存在诸多争议。通过阅读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发现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独立影响预后,入院7d内血压处理应谨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预后。方法选择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1,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C反应蛋白(CRP)、双侧颈动脉B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测量斑块面积及斑块Crouse积分,并在治疗6个月进行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结果 (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个月后比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的水平降低(P均〈0.05),对照组CRP水平也比其治疗前降低(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前TC和LDL-C及CRP水平降低(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1个月后TC、LDL-C和CRP水平降低(P均〈0.05),但治疗3个月后CRP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其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IMT均降低(P均〈0.01);两组斑块面积在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Crouse积分较其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降低(P均〈0.05)。(3)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ADL评分增加(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降脂和抗炎的作用,并能稳定或逆转颈动脉斑块,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5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P各参数,同时评价病灶侧大血管情况;分别在发病时、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①75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2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狭窄6例,颈内动脉闭塞16例。②病灶侧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及血管正常组比较,患者缺血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异常面积、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异常面积、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异常面积、梗死区相对CBF(relative CBF,rCBF)及相对CBV(relative CBV,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参数异常改变均比血管正常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组CTP的脑灌注参数仅CBF面积比血管正常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异常范围(CBF面积、TTP面积、CBV面积)均明显大于血管狭窄组(P<0.05)。③患者发病时仅NIHS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正常组明显优于血管狭窄组和血管异常组;在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的NIHSS、BI、mR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CTP显示的缺血范围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白细胞数、血糖、血压和心电图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合并有白细胞数升高、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和死亡率与合并有白细胞数升高、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细胞数升高、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提示的心脏疾患影响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NIDDM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对住院老年NIDDM患者417例进行分析,其中86例合并急性脑梗死(20.6%)。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成轻、中、重3组,并按入院时血糖高低分成甲、乙、丙3组进行分析。结果老年NIDDM合并脑梗死者以多发性梗死及椎基底动脉梗死为主(79.1%);入院时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重,病死率愈高(P<0.01)。结论高血糖是老年NIDDM合并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67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50名健康自愿者为对照.根据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期相比下降是否超过一个急性期标准差(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的标准差,本实验为0.325)将病人分为下降组和稳定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病人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时下降者预后良好,稳定者预后不良(P<0.01). 结论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较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继发性纤溶状态和病情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74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例,对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等16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患者在脑梗死病人中占很大比例,肺部感染、发热、年龄及意识障碍变量进入多元回归方程.结论肺部感染、发热、年龄及意识障碍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