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疾病的合理分型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而合理的分型又基于对该病发病机理的正确认识。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如何应用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提高对白血病细胞特性及恶变机理的认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生将急性白血病进行恰当分型,对于估价预后、观察病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病因都有重大意义.以往临床多采用形态学或形态学结合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进行急性白血病分型,尚不能全面反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1985年第一届及1986年第二届急性白血病分型会议上提出了MIC 分型方案,即将形态学(包括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学检查和细胞遗传学结合来进行细胞类型的分析,使急性  相似文献   

3.
<正>白血病/淋巴瘤的免疫分型已成为诊断血液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准之一。国际上公认的方法是以流式细胞术为基础的免疫分型,能区分细胞起源、划分其分化发育阶段,能区分出用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不能确定细胞来源的白血病、混合性白血病及部分髓系白血病。因此,免疫分型是对形态学分型的重要补充和进一步深化,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判断及发病机制研究等有重要价值。本院于2009年收治1例白血病患儿,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的准确分型是急性白血病治疗关键,而白血病细胞的高度异质性为细胞形态学诊断带来困难,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化学染色和胞浆胞膜免疫标记分析,可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程度,明显提高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我们对2002~2005年在我院治疗的儿童急性白血病116例进行形态学、细胞化学和免疫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根据白血病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及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进行分型的方法即MIC分型法.国际MIC协作组于20世纪80年代AL分型会议上分别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急淋)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提出了MIC分型方案,并将其和FAB(French-American-British)分型及临床治疗和预后相联系,使对AL本质的认识和分型诊断更为精确[1,2].基因分型是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白血病分型方法,它在AL尤其是AML-M0和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等常规手段分类困难AL中的作用和意义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现将MIC的主要内容和几种主要的基因标志在AL分型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的MIC(形态、免疫、细胞遗传学)分型是国际公认的反映白血病临床及预后的分型方法,我国小儿白血病协作网十分强调MIC分型对白血病诊断及预后的重要性,并强调能否进行MIC分型是参加白血病协作网的重要条件之一。但由于白血病的染色体制备较难成功,故在我国,能全面进行MIC分型的单位还不多,本文就小儿白血病染色体制备及染色体改变对白血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2例均为本院儿科住院病人,男10例,女2例;年龄1-8岁。根据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及免疫分型确诊。其中急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可根据白血病细胞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及分子生物学(M)特征进行分类,即MICM分型。其能更全面的反映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弥补以往单纯形态学分型的不足,准确诊断及评估预后,更有利于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 ( AL )的形态学 ( M)、免疫学 ( )及细胞遗传学( C)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对形态学诊断为 AL的 14例患儿分别用流式细胞仪 ,单克隆抗体检测作免疫分型 ,对其中 11例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培养法 ,G显带技术作核型分析。结果显示 :14例 AL中形态学分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 L ) 9例占64.3 % ,急性髓性白血病 ( AML) 5例占 3 5 .7%。免疫学分型证实其中 1例 AL L是混杂型白血病 ( HAC) ,2例 M5分别是早期前 B- ALL和 M3 ,1例 M3 定为 M4。14例 AL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者 10例 ,符合率 71.4 % ,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符合 4例占 2 8.6%。 14例 AL中作细胞遗传学分析 11例 ,检出异常核型 3例 ,检出率2 7.3 % ,在 11例细胞遗传学分型的 AL中 ,形态学分型与 MIC分型的符合率72 .7% ,而免疫学分型与 MIC分型符合率为 10 0 %。表明 MIC分型研究对小儿 AL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的正确分型 ,对治疗方案选择 ,预后判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经典和广泛应用的是形态学分型。但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异质性大 ,很容易造成分型误差。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确定分化型 (M0 )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容易混淆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在形态学和常规细胞化学上无诊断特征。免疫学分型可区分 98%以上的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 ,并且可以发现双表型白血病 ,为形态学分型极好的补充。免疫学表型的预后意义尚未确定。认为无预后意义的研究报道大多只将预后与某一抗原表达关联分析 ,还可能与所用试剂来源、开窗(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6例AL患儿进行免疫学分析,取患者肝素抗凝骨髓或静脉血2 mL,采用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测定.用CD45/侧向角光散射(SSC)设门分析R2内细胞,根据细胞CD45的抗原表达及细胞颗粒表达程度区分各种细胞及异常细胞群.阳性细胞≥20%为阳性.结果 46例患者中,有2例形态学误诊被免疫分型纠正.形态学不典型无法准确判断者3例,经免疫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杂合细胞白血病.3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10例(31.25%)伴淋系抗原表达;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27.27%)伴髓系抗原表达.结论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可提高AL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AL)是高度异质性恶性肿瘤,其分类或分型对于AL诊断、治疗、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形态学分型(FAB分型)可对90%以上AL做出诊断,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上世纪80年代随着对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基因和表型的认识,白血病本质得到进一步了解,因此提出了白血病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es)即MIC分型,以指导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分辨同步化染色体制备技术等对7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58例(初诊及复发)检出异常核型(8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8%,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捡出率为86%。对31例患儿的核型与临床关系进行观察,发现小儿急性白血病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视为预后不佳的标志,而正常二倍体核型及超二倍体核型的急性白血病(尤其是超过50条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预后较好。还对8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核型进行动态观察以及对12例持续完全缓解者进行随访,认为细胞遗传学研究对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治疗相关白血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化疗后发生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t-MDS/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观察一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化疗后演变为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演变过程及治疗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经3年正规化疗停药后3月,外周血白细胞进行性增高并出现原始粒、单核细胞。各项检查支持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根据2000年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法,归于MDS/MPD一类疾病。患者迅速进展为AML-M4b,治疗无效死亡。结论t-MDS比原发性MDS病情进展更快,预后更差。t-AML临床预后不良,骨髓移植及大剂量化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应进一步加强儿童ALL患者的合理用药,根据不同危险度分型,选取相应治疗强度化疗方案,以减少t-MDS/AML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白血病患儿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4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8例异常核型检出(68%),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3%。急性白血病患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视为预后不佳的标志,而正常二倍体核型及超二倍体核型的白血病则预后较好,还对其中11例患儿核型进行动态观察,提示细胞遗传学研究可作为白血病患儿诊断分型、指  相似文献   

15.
髓淋双系列混合急性白血病是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中的一个类型,为髓系原始细胞及原始淋巴细胞2个系列同时发生的急性白血病。目前国内多以个案报告为主,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报道较少。现报告开封市儿童医院诊断的1例患儿的形态学特征、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的形态学(M)、免疫学(I)级细胞遗传学(C)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对形态学诊断为AL的14例患儿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检测作免疫分型,对其中11例用骨 细胞染色体直接培养法,G显带技术作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4例AL中形态学分型为生淋巴细胞白血身(ALL)9例占64.3%,急性髓性白血病(AML)5例占35.7%,免疫学分型证实其中1例ALL是混杂型白血病(HAC),2例M5分虽是早B-ALL和M3,1例M3定为M4,14例AL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者10例,符合率10例,符合率71.4%,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符合4例占28.6%,14例AL中作细胞遗传学分析11例,检出异常核型3例,栓出率27.3%,在11例细胞遗传学分型的AL中,形态学分型与MIC分型的符合率72.7%,而免疫学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为100%,表明MIC分型研究对小儿AL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后判断具有一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白血病患儿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4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8例异常核型检出(68%),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3%。急性白血病患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视为预后不佳的标志,而正常二倍体核型及超二倍体核型的白血病(尤其是超过50条的急淋)则预后较好,还对其中11例患儿核型进行动态观察,提示细胞遗传学研究可作为白血病患儿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它对治疗的反应依其类型而异。FAB分型对选择化疗方案作出了贡献,但对早期病变、杂合性白血病(HAL)不能作出诊断。免疫诊断的发展,对于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不能肯定来源的白血病及HAL有重要诊断意义。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对白血病的基因诊断显示出其价值,尤其用于早期及残留微小病变的诊断。另外生物化学的检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本文还介绍了几项新技术在白血病骨髓综合检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细胞的恶性增殖是与失去控制细胞生长的负调节有关。TGF-β1是为数不多的负调控因子之一,因而TGF-β1系统紊乱与肿瘤形成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我们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血清TGF-β1进行动态观察,特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经我院临床、血象、骨髓进行形态学及免疫学分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AL)。形态学分型,按1980和1986年全国白血病分型标准分型。免疫学分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骨髓阳性细胞率30%为阳性标准,所用单克隆抗体(M。Ah)中,B淋巴系列有;HLA-DR、CD;。、CD;。、CD。。、CD。。、Ig(。…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由于蛛网膜或其附近的神经组织受白血病细胞的侵犯所致。故除个别病例外,脑膜白血病可以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同义词。目前用于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方法有多种,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形态学检查简单易行,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生化检查为诊断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但不同作者对其看法不一。脑脊液中细胞免疫分型检查对于鉴别不典型肿瘤细胞特别有用。但目前最感兴趣的是白血病细胞脱落的白血病相关抗原和细胞因子及受体的检测,可是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