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术前经肠道净化准备与未肠道净化准备的结肠粘膜进行观察。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观察并评估临床实用意义。结果;1.未经净化的肠道粘膜上的有细菌和原虫的三维形象;2.经净化者肠粘膜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结论:扫描电镜可用于确定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估,有益于判定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肠黏膜低度炎症及免疫因素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表明肠道粘膜免疫异常与IBS发病相关,有报道称IBS胃肠功能紊乱由肠道免疫系统紊乱导致。本文就近年来关于IBS与肠粘膜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及差异蛋白质之间的网络调控关系.方法 16只雌性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IBS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以樟脑丸特殊气味作为条件刺激、结直肠扩张结合经典的肢体束缚作为非条件刺激建立大鼠IBS模型.分别提取IBS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总蛋白,应用差异荧光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差异蛋白质筛选,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应用Gene Ontology软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功能分类.以蛋白质印迹法对个别有价值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 在1396个蛋白点中筛选出19个差异蛋白点,鉴定出13个特异蛋白质,其中8个蛋白质在IBS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上调,5个下调.8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分别是角蛋白8、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PDIA3)、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6、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F、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5A、羰基还原酶1和乙二醛还原酶I,5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分别是α-烯醇化酶、Transgelin蛋白、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B5、心脏α-肌动蛋白1和40S核糖体蛋白SA.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证实,PDIA3在IBS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高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一致.结论 IBS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与肠道免疫、炎症、神经相关的某些蛋白分子的表达发生改变,提示IBS的发生与肠道免疫、炎症、神经内分泌网络调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但是IBS的症状并非都是一致的 ,IBS往往是以各自的主要症状来加以区分 ,如腹泻型、便秘型或疼痛型。在缺乏如发热、体重下降以及胃肠出血等器质性疾病症状的情况下 ,只需要进行有限的诊断检查 ,一旦IBS被确诊 ,系统性治疗将有效减轻以上症状的严重程度。为了提高对IBS诊断的准确性 ,国际专家委员会建立了一套以症状为基础的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是建立在Manning等人临床统计数据之上的 ,被命名为Rome诊断标准。1 流…  相似文献   

5.
6.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晶新 《中级医刊》1991,26(6):17-19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长期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的症候群,经检查又未发现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肠IBS全球患病率很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占所有年龄组患病率的20%~30%,占成人组的15%~20%,意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IBS患者在空腹和进食状态下乙状结肠动力的改变。方法 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的便秘型和腹泻型IBS患者各 2 0名及对照组 1 5名 ,分别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记录空腹和进餐状态下乙状结肠移行性高幅突发波、非移行性高幅突发波的波幅及占记录时间百分比的变化 ;比较乙状结肠在进食前后的动力指数。结果 在空腹状态下 ,腹泻型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1 5 9± 4 9)显著高于便秘型IBS组 (1 0 9± 5 6 )和对照组 (9 4± 3 6 ) ,主要表现为移行性高幅突发波的波幅和持续时间延长 ,便秘型IBS组非移行性高幅突发波持续时间也显著延长。进食后 30min内 ,对照组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2 1 8 7± 76 5 )升高的幅度更为显著 ,腹泻组的动力指数 (86 5± 5 3 4 )改变幅度也显著高于便秘组 (4 2 4± 2 9 6 )。试餐后第 6 0min ,腹泻型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6 5 4± 1 1 7)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便秘组 (1 9 8± 1 4 5 )和正常组 (2 3 2± 1 1 3)。结论 空腹状态下 ,腹泻型IBS患者乙状结肠推进性运动增强 ;胃结肠反射主要表现为蠕动性收缩增强 ,发生较晚 ,持续时间较长。便秘型IBS患者胃结肠反射强度弱且消失快 ;健康人胃结肠反射出现较早且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状群。西方统计约占消化科病人的20%~40%[1],但是IBS的治疗效果却难尽人意。由于尚缺乏客观、可靠的病生标志,IBS的诊断主要建立在症状学基础上(疼痛、肠功能紊乱、腹胀)。直到1962年,Chaudhary和Truelove等[2]才第一次尝试规范IBS的诊断。1978年,Manning等[3]通过前瞻性的问卷调查较系统地归纳了IBS的主要症状,发现其中的6个症状在IBS较其他器质性胃肠疾病常见,从…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乙状结肠动力及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乙状结肠动力及其血浆、乙状结肠黏膜中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 Rome II诊断标准的便秘型、腹泻型 IBS患者及对照组各 1 3例 ,分别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记录空腹和进餐状态下乙状结肠的压力波形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胃动素 (MTL)、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 (SS)、胆囊收缩素(CCK)含量。结果 :在空腹状态下 ,腹泻型 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1 5 .9± 4 .9)显著高于便秘型 IBS组 (1 0 .9± 5 .6 )和对照组(9.4± 3.6 ) ,进食后 30 min内 ,对照组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2 1 8.7± 76 .5 )升高的幅度更为显著 ,腹泻组的动力指数 (86 .5±5 3.4 )改变幅度也显著高于便秘组 (4 2 .4± 2 9.6 )。试餐后第 6 0分钟 ,腹泻型 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6 5 .4± 1 1 .7)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便秘组 (1 9.8± 1 4 .5 )和对照组 (2 3.2± 1 1 .3)。腹泻型 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 MTL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 IBS便秘型患者 (P <0 .0 1 ) ;便秘型 IBS患者乙状结肠黏膜 VIP的含量高于正常组及腹泻型 IBS(P <0 .0 5 ) ,而血浆中VIP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 SS的含量在便秘型 IBS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腹泻型 (P <0  相似文献   

12.
谷参肠安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谷参肠安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l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谷参肠安600mg,每天3次,匹维溴铵50mg,每天3次;对照组(37例):单用匹维溴铵50mg,每天3次;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4%与72.9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权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谷参肠安联合匹维溴铵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 BS)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4例难治性腹泻型IB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显著性(V2=6.010,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难治性I BS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胎儿喉室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6例不同胎龄胎儿的喉室粘膜上皮,发现胎儿的喉室粘膜上皮有4型细胞,即纤毛细胞、扁平细胞、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声带粘膜上皮主要为扁平细胞,其它部位主要为纤毛细胞,但纤毛细胞的纤毛方向并不完全一致,间有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提示在婴儿出生时,喉部的粘液纤毛系统已基本建立,声带的自洁作用远较其它部位差。  相似文献   

15.
NIH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35天,用吡喹酮300mg/kg 灌胃治疗,分别于用药后0.5、1、2、4、8、16和32小时经鼠门静脉收集成虫制备扫描电镜标本。用药后0.5~2小时虫体皮层已出现显著损伤,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褶嵴肿胀、融合及类蜂窝样改变。4~8小时一些部位有小片状糜烂或溃破。16~32小时出现较广泛的大片区域坏死和剥脱现象。多于用药后0.5~4小时,虫体皮层的凹陷、洞穴或类蜂样损伤处有淋巴细胞、白细胞和红细胞粘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干预,比较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症状发作频率及强度,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强度、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彩色超声显像技术在测量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内脏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价值。方法:1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组于早晨空腹及餐后半小时分别测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结果:餐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流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餐后半小时IBS患者血流增加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研究表明血液动力学异常是引起IBS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儿童颞叶皮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儿童大脑皮质颞叶的微血管构筑。大脑皮质微血管有4种分支:皮质浅支、皮质中深支、皮质-髓质支、髓质-皮质支。皮质浅支和中深支均发出侧支,返支及降支,互相交织,吻合成浅、中、深三层皮质血管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三种哺乳动物猫、大白鼠、小白鼠舌乳头的形态和乳头上皮细胞表面的细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切取舌尖、舌体、舌根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属同一目的动物丝状乳头形态、大小有明显差异,而在属于同一目的动物差异较小。同目或不同目动物丝状乳头近顶部上皮表面微嵴不清楚,只有小凹和沟状结构,乳头基部细胞表面微嵴清楚,而且微嵴图象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20.
间叶软骨肉瘤为一种少见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文献报道的多为光镜下的形态描述,超微结构观察报道甚少,尚未见扫描电镜下此肿瘤的表面形态观察。本文系1例经病理证实为间叶软骨肉瘤的标本,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肿瘤细胞表面中央部多有“脐窝”状凹陷,并有少数半圆状突起,还见到此突起逐渐移行为软骨,显示瘤细胞向软骨过渡的起始部位。肿瘤软骨区与正常软骨不同,呈花瓣状及结晶状,均为透明软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明确此肿瘤两种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并显示了光镜所不能观察到的某些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