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开天目“天目”又称“天眼”,有些气功大师认为“天目”就是印堂穴处的松果腺,经过气功师的发功就可“开天目”,得“天眼通”功能,并以此收费。严格讲:这是骗人行径。“天眼通”是人脑的一种显像功能,与印堂,松果腺无关,多由禅定内修而生。作为“神通现象”,是客观事实,也是人的潜能、智慧作用的体现。真正的“天眼通”能看到遥远的天体世界,叫“千里眼”,如同高能天文望远镜。这绝非数日之功而成。一般人误将幻觉当成了“天目显像功能”。当然,对一部分人来说,由于特殊外力激发,也有“开天目”的可能性,这与潜能开发…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有句著名的格言: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这是哲人关于生命意识的主动思考,而大多数人往往是在遇到危难、疾病,乃至与死亡擦肩而过之后,才会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作家贾平凹说:“疾病也是一种哲学。”人在大病之后,原来看不穿的事情都可以看穿,也就成为了半个哲学家,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人的生命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很多人到了青年时期仍没有树立起清晰的生命意识。生命明明在身上存在着,却未对其进行反观。他们不理解生命的构成、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脆弱,以及生命的短暂。对于一些职场精英的英年早逝、屡见报端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上一期文章提到许多人虽也知道“养生之道就是平衡之道”,但却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失去平衡,其原因有三,上次只着重谈了第一个原因(缺乏“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今天着重谈谈第二个原因——缺乏“科学养生”的“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4.
Ayurveda医学是印度古典医学的主流体系,古译为“阿输吠陀”,现译“阿育吠陀”和“生命吠陀”等。不管译者如何理解,但梵文Ayurveda一词,从语言学方面讲,都源于Ayus(生命)与Veda(知识)的组合。其基本含义是“生命之学”。它与我国古老的中医药学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其影响程度很值得关注^[1-2]。  相似文献   

5.
论“心者,生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应时 《广西中医药》1991,14(6):272-273
<正> “心者,生之本”,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生之本”,即生命之根本。心所以为生命活动之根本,即在于心主神、主神之使道、主一身之阳气。1 中医学对“生之本”的认识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蛋白质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也就完结了。然而,中医学并不是从这种微观结构、代谢、功能角度认识生命之存在。中医主要是从自然宏观的气化运动来讨论生命之  相似文献   

6.
《坛经》是惠能讲“掸”之后,由“门人法海集记”而成的。它是一本经过整理的听课笔记。现存最古的《敦煌写本》,整部《坛经》才一万二千余字,很简洁。惠能说:“我一生以来,不识文字(第四十二节)”,因此他讲禅,完全是用浅白的口语。而法海集记而成的《六祖坛经》,也保持了这种质朴无饰的风格。除了极少数佛学特有的范畴(如“般苦波罗蜜”)之外,文字上很好懂。《坛经》的义理是相当深送的,要知道,在古代,气功修炼和宗教修持是相通的。佛学把修炼的最高层次叫作“成佛”(涅架、圆寂是规范的叫法人可是,佛家的许多宗派,许多…  相似文献   

7.
中医五脏实质是人体生命本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从《内经》的认识方法,结合现代哲学和现代研究,论述了中医五脏的实质是人体生命本质,而解剖学的脏器是属于生命现象。由于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是现象的“内部联系”,所以要深刻地认识生命本质,就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人体(包括微观)的生命现象,因此,中医必须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堵能实现中医辩证施治规范化、标准化,对于中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学对中医的影响,渗透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讲,它继承并发扬了《周易》的基本思想,对于世界的理解,坚持了有机论、系统论,在这一点上与道家思想是一致的。《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经典《易传》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世界理解的这种“分化观”,易、道、儒三家是一致、一贯的,形成了与西方以原子论为代表的“组合观”截然不同的思想。“气分阴阳”,“一物两体”,是中医的一种深层思想,而它首先是易、道、儒的思想,是易、道、儒的思想在中医学的应用和具体化。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更鲜明地体现为中医文化的人文内容,最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医德,即以“仁者爱人”之精神,施医救人,将“仁”贯于“医”中;  相似文献   

9.
祝步文 《气功》2012,(3):206-208
太极一词,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含有“至高”、“至极”、“唯一”、“绝对”之意。太极之理即阴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之理。太极拳解析拳理,处处不离阴阳转化规律。可以讲,没有阴阳学说,就不存在太极拳理。它的健身道理也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一、“中医”之名来自(周易)“中医”乃中国之医,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当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中、西医对称,就更肯定了“中医”即中国之医的名词解释。其实,“中医”并不是“中国之医”的简称,而是医与(易)理相结合的一个概念。以(周易)“中道”的原理治病,使之恢复阴阳平衡,达到祛病疗疾目的的医术,叫做“中医”。何谓(周易)的“中”?(周易)六十四别卦,每卦由两个经卦重迭而成,共分六天,其中二、五两支分别处在下卦和上卦的中位,用(周易)的语言就叫做“得中”。如果二是阴交“六二”,五是阳岔‘九五”,那便…  相似文献   

11.
黄根柱 《气功》2009,(10):888-891
美国著名思想家富兰克林说:“爱惜生命的人,不可以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元素。”这话说得是何等的深刻!是的,时间是人人都具有的财富,可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它的价值。一个爱惜生命的人,他就会珍惜时间,他就会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能让这二十四小时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富兰克林提出的“一日之要”.很有借鉴意义:“第一,一日之行要记录:第二,  相似文献   

12.
子瞳 《东方养生》2013,(11):80-83
水延续着我们的生命,亦为我们构建出一个健康的世界,来自地下深层的纯净泉水是极为有益的饮用水,流淌千年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温泉是最佳“泡浴剂”,而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40年代,著名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愕指出:“我们不必因为物理学的普遍定律难以解释生命而感到沮丧。因为根据我们对生命物质结构的了解,这正是预料中的情况。我们必须准备去发现在生命物质中占支配地位的新的物理学定律。”对气功、人体潜能现象的认识,关键正是要发现这个生命物质中占支配地位的物理学定律。(二)笔者认为,生命物质中占支配地位的新物理学定律可简要表述如下:拥光启志。能拥有机物卅糊道过程光电。热无机物、一而一Q③0一】而一x刘水蛋白质@ss所谓生命之光,说光能在生物发挥其机能上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就…  相似文献   

14.
倪振飞 《气功》1998,19(2):58-59
元神,是道家生命修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悟空还是内丹都涉及到“元神出窍”的问题。不承认这一现象,就意味着生命修持的最终归宿不能实现。现就无神的定义、冲举方式及开发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元神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特异现象道家修炼内丹成就的道胎、元婴、元神,佛家称之为法身、身外身。道家把炼到元神出窍的行者,称之为“升仙”;佛家把修到飞行法身的行者,称之为“佛”。元神出窍的真诀是佛、道千古不传的无上秘法。那么,元神的真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从气功唯象的角度看,道家关于“小真人”和佛家关于“身外身”的…  相似文献   

15.
黄根柱 《养生月刊》2009,30(10):888-891
美国著名思想家富兰克林说:“爱惜生命的人,不可以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元素。”这话说得是何等的深刻!是的,时间是人人都具有的财富,可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它的价值。一个爱惜生命的人,他就会珍惜时间,他就会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能让这二十四小时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富兰克林提出的“一日之要”.很有借鉴意义:“第一,一日之行要记录:第二,  相似文献   

16.
平正     
察和之道,其情不见,其征不丑。平正擅匈,论治在心,此以长寿。〔解读〕这是《管子·内业》中的一段话,“内业”,就是修养内心的功夫。管仲创“精气”学说,认为人的生命是由“精气”和形体构成,二者以和谐的状态存在。人是无法看到和谐规律内部的真实情况,也无法将它的外部特征和其他东西类比,但只要使平和中正占据胸怀,融化于心中,就能长寿。管仲认为,平和中正是天地的基本属性,而人是天地的一部分,本质上也必然趋于平和中正。只有平和中正,内心才能安静,才能节制耳、目、口、鼻、心这五种情欲,世界万物就不会对生命造成伤害。这才是养生大道…  相似文献   

17.
病因病机壮医理论认为,人体“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二路”(龙路、火路)畅通,调节有度,则“三气”(天气、地气、人气)协调平衡,同步运行,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生生不息。“三道”、“二路”壅阻不通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能同步而疾病丛生。痧...  相似文献   

18.
邱相春 《气功》1999,20(7):297-299
近几年来,《气功》杂志基本上每年都有“还精补脑”方面的专论,在认识上常常各有偏重,但大体上还是在炼精化气这一层次上展开讨论的。1998年第6期刊登的张玄宗先生的“如何正确认识还精补脑”一文(以下简称“张文”),打破了还精补脑的讨论空间,以否定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一段话(只要做到绝对的清心绝欲,让它依循生理自然的血液循环而归于平淡,就可自然而然达到不还之还,不补之补的境界了)入手,指出“当今治学的最大弊病就是层次不清”,而张文的结论是:“纵观道家的修炼全过程,即是悟道的过程,也就是补脑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自己经过验证,将更全面彻底破除对鬼神等的迷信,更彻底消除精神内伤,绝不会“走火入魔”。在常德不离的基础上,达到复归于婴儿的主要标准,具有神奇的崭新的虚静机制,前贤们称其为“天机”、“玄机”、“神机”和“枢机”等。这种虚静机制是抱“知其雄”,即正气、雄刚之气的阳)转化为“守其雌”,即性静的阴),使自己的人体生命顺其自然规律运动。这不是把事物的矛盾中途消解了,正相反,而是使事物进到更高层次的矛盾运动。婴儿是有生命的,婴儿生命运动本身包含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这种“知其雄,守其雌”,就初步“合于道”了。…  相似文献   

20.
1、“同源”现象产生的文化土壤——中国传统思维中的“尚同”、“求一”意识。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也有认识的能力,但人生是短暂的,而自然界的事物无穷多样,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事物认识,那么到死的时候,其认识也是有限的。“道”是自然界的根本,决定了事物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