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12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的基础疾病、内镜表现、病理、化验、影像学资料及转归,并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男女之比为1∶3,均为一过型IC,伴有相关的基础疾病者11例(91.7%),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00%),腹痛后便血(100%),多数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结肠镜检查示,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91.7%),表现为黏膜纵行充血、水肿、糜烂,黏膜下出血,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血浆D-二聚体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结论 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便血、胃肠道排空症状时,提示IC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是确诊IC的首选方法,血浆D-二聚体检测以及腹部CT检查具有重要的阴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83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8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结肠镜下特点。结果 IC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伴有可能的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和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病变类型以一过型最为多见。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结果,该病基本可诊断。经及时治疗,IC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诊断IC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结肠炎3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易患因素、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老年患者,其中>60岁者占70.3%(26/37).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腹痛、腹泻以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表现,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27例(72.9%,27/37)患者基本愈合.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泻以及便血应注意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综合临床分析可及时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结肠镜检查时应该小心操作因为肠镜检查本身可以诱发缺血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50岁以上者14例(77.8%),男女之比为1:2,伴有相关基础疾病者15例(83.3%),主要表现为腹痛17例(94.4%),腹泻11例(61.1%)及血便16例(88.9%),病变部位多数位于左半结肠(93.3%).结论 对于急性下腹痛伴便血的患者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判断预后及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结肠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冠群  吕宾  范一宏 《胃肠病学》2007,12(10):585-588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C)在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但对IC临床特点的认识尚有限。目的:总结I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7年2月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IC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结肠镜下表现、病理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并进行总结。结果:IC患者共36例,男女之比为1:3.5,50岁以上患者占91.7%,且多数(91.7%)伴有相关的基础疾病;临床上多以腹痛(75.0%)、血便(91.7%)为首发表现,其中鲜血便占57.6%;腹部体征有压痛者占55.6%,其中80%与病变部位相关。36例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多位于乙状结肠(63.9%)和降结肠(52.8%)。均予扩血管和内科综合治疗,22例痊愈、14例好转,平均痊愈或好转时间为12d。结论:IC好发于老年女性,多急性发作,其典型表现为急性腹痛和便血,辅助检查可首选结肠镜,早期诊断为治疗的关键,及时扩血管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病程较短,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结肠炎(IC)的发病率逐年增加。IC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延迟诊断或误诊的发生率较高。目的:探讨IC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乌鲁木齐总医院75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点。结果:IC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结肠镜检查和药物亦可引起IC。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便血和腹泻,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发病类型以一过型IC最多见。结论: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现腹痛、便血、腹泻表现者,应警惕IC可能,并尽早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经及时治疗,IC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确诊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89例患者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73.31±6.63)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86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征、结肠镜表现及发病危险因素,以提高对本病进一步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结肠镜确诊34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服药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肠镜检查、处理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4例IC患者中,58.82%为60岁的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和腹泻为主。患者发病时间与首次接受肠镜检查时间相距平均5.4 d。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受累为主,类型以一过型为主,无坏疽型。94.12%患者既往合并一项或多项基础疾病,以冠心病相关性疾病为主。61.76%患者存在6个月药物服用史。及时内科综合处理后,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尽早检查结肠镜可及时确诊IC。IC及时内科综合处理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8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镜中心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85例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周内行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结果 85例IC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可伴有低热等.结肠镜下所见病变主要在左半结肠(80%,68/85).85例IC患者中非坏疽型82例和坏疽型3例.非坏疽型中一过性IC内镜表现为点状出血,黏膜水肿、发脆.节段性红斑,散在糜烂和纵行溃疡,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非可逆性IC内镜表现为黏膜发紫或发黑、伪性、假息肉及假性肿瘤,其中狭窄性IC内镜表现为全壁增厚、肠腔狭窄及结肠袋消失.坏疽型IC内镜表现为黏膜发紫和假息肉形成.IC病理特征为黏膜组织炎症伴糜烂和肉芽组织增生、腺体萎缩、固有层出血,特别是黏膜下层见含铁血黄素沉着的巨噬细胞.结论 尽管IC内镜及病理改变缺乏特异性,但早期行结肠镜检是诊断IC的重要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对IC的诊治,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缺血性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9月经临床、结肠镜和病理确诊的9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76例(77.6%)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 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年龄>60岁),男女之比为1∶2.8.81例(82.7%)伴有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系统疾病等.临床表现绝大部分伴有腹痛(96.6%),且以左侧多见(50.0%).内镜检查发现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理多为非特异性表现.绝大多数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少数转为慢性.结论 对于老年女性患者出现急性便血伴有腹痛,合并有基础疾病的应首先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应尽早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50例I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IC患者年龄(63.14±9.83)岁,多见于50~70岁年龄段(70.0%),以女性居多(62.0%),50例中饮酒者占12.0%,吸烟者占10.0%。临床表现主要有便血(92.0%)、腹痛(92.0%),有时可见腹泻(18.0%)、呕吐(18.0%)、发热(10.0%)、便秘(6.0%);多伴有高血压(34.0%)、糖尿病(20.0%)、肾囊肿(10.0%)、脑血管疾病(10.0%)等基础疾病及口服降压药、降血糖药、激素等药物史,12例有腹部手术史,4例有结肠炎史,4例有肠息肉史;5例合并房颤,4例合并肺结核,3例合并肾上腺疾病,2例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2例合并风湿性心脑病,2例合并慢性肾病,1例合并肝血管瘤,1例合并白癜风,1例合并甲亢,1例合并痛风,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结肠镜下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多有充血、水肿、糜烂,树枝状血管影,也可有溃疡,附着黄白苔。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以其首次诊断为IC为起点,随访至今,共有3例复发。结论IC的症状呈多样性、非典型性,全面了解IC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结肠镜和活检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I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断为IC的30例患者,其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比例1:3.3,23例伴有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及便血,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黏膜新鲜出血等,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多位于左半结肠.活血、扩血管及内科综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均于2周左右好转出院.结论 中老年人突发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IC,早期进行结肠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7例IC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镜下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多发生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中老年女性,以腹痛、便血为主要表现,病变多位于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结论]对于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便血时需警惕IC可能,应及时行结肠镜检查,及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经过以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老年患者,其中60岁者占54.8%(17/31)。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腹痛、腹泻以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对于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血便或腹膜刺激征的中老年人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充分运用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腹部CT检查结果,记录转归情况。结果本组78.6%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40例、便血38例、腹泻28例。4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92.9%的病变发生在左半结肠;40例行病理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28例、糜烂18例和溃疡8例,与正常黏膜界限分明。30例行腹部CT检查显示,9例结肠肠壁增厚。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入院2周~1个月复查结肠镜,40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便血、腹泻为主,结肠镜检及腹部CT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临床诊断困难,因此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IC的临床特点,提高IC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8-08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0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IC患者平均年龄61.8岁±12.9岁,以女性为主(70%),临床多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降压药、他汀类等药物史, 3例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肠镜下病变呈节段分布,多表现为糜烂、充血、水肿、溃疡,部分可见狭窄,病理结果以慢性炎症为主.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随访2 mo-72 mo, 1例死亡, 6例复发.结论 IC的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全面了解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早期结肠镜、活检检查(48 h内)有助于早期识别I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中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19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基础病、内镜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为0.58:1,且多数患者(89.47%)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便秘及腹部手术史。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00.oo%)、腹痛后便血(100.00%),多数伴有腹泻。结肠镜检查示,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94.74%),表现为黏膜纵行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黏膜下出血,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一过型16例,狭窄型2例,坏疽型1例。结论对有动脉粥样硬化等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如发生急性腹痛、便血等症状,均应考虑Ic的可能,及时行内镜检查,密切观察,早期诊断、治疗,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炎(IC)临床特点、发病危险因素及炎症指标对判断预后的意义,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0年2月经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结肠镜及相关检查诊断为IC的患者72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将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9.
卢森强 《内科》2007,2(3):347-349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的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16例患者中,50岁以上占81.3%;基础疾病:冠心病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4例,便秘7例,高脂血症6例。诱因中以使用泻剂最多7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16例,血性腹泻15例,发热9例,腹胀11例,恶心、呕吐8例,腹部或下腹部压痛15例,腹肌紧张1例。结肠镜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渗血、糜烂及溃疡、狭窄等为表现,其中一过型14例,狭窄型2例,无坏死型。病变位于降结肠10例、脾曲3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组织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43.8%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结论此病以老年人多发,大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便秘,临床以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9例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且多合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或腹腔手术病史;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仅表现为腹痛的病例容易误诊,结肠镜下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活血、扩血管及内科综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不建议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检查,该病基本可诊断,及时内科治疗,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该病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