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忆昔沈金鳌云: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方方皆活;三百九十七法,法法皆通。在这法法皆通中,包括着6.55%(26条)的针灸疗法。兹就《伤寒论》中针灸疗法的临床价值试述如下: 纵观《伤寒论》中针灸疗法能起到主治作用的条文计有10条。例如第8条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这里所说“针足阳明”,笔者认为应是足阳明经的下合穴足三里,概因足三里有扶正祛邪之功,“诸病皆治”。考《千金翼》云:“足三里治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喜呕,口苦壮热。”东垣谓:“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则元气乃伤,当于三里  相似文献   

2.
邓磊 《光明中医》2004,19(5):11-12
纵观《伤寒论》一书 ,涉及外治法条文约 4 0余条。分为刺法 ,灸法 ,火法 ,灌法 ,温粉扑法 ,温覆法 ,导法等 ,与内治法一样 ,是汉代以前医学成就的总结 ,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为了全面继承中医学这一宝贵遗产 ,拓展中医学发展的道路 ,本文将《伤寒论》外治法分类总结如下 ,祈请同道斧正。1 截断病邪 ,预防传变8条[1 ] :“太阳病 ,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经尽故也。欲作再经者 ,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经过七天以上 ,邪气渐退 ,正气来复 ,有向愈的倾向 ,所谓“经尽” ,是指自然病程…  相似文献   

3.
<正>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对中医基本理论和内、妇科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针灸疗法也有不少论述,本人就有关条文进行初步探讨。太阳病 1、防太阳病传变《伤寒论》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条文说明太阳将传阳明,可针足阳明经俞穴,防止邪传阳明,古人认为针足阳明经可用三个穴位:趺阳(周禹载)、足三里(陈修园)、睛明(柯韵伯)。趺阳是冲阳穴的别名,它是足阳明经原穴,是脏腑原气所经过和留止之处,针刺后可使足阳明经脉气盛,能健脾化湿,使中气充足,增强体质,抵抗外邪;足三里是阳明经合穴,为阳明经脉气汇合之处,具有理脾胃、调中气、通调经络气血、祛邪防病作用;睛明是足太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载有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和三阳合病四种,凡七条.长此以来认为凡是两经或三经的症状同时出现者为“合病”.本文拟将合病的有关条文试作分析,并提出个人浅见,以期抛砖引玉.太阳阳明合病三条,即“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及”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三条述症简略,仅举呕、利和喘而胸满.根据方治推测其病机皆为寒邪束表,不得外解所致.邪气外束,里气不伸.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以针刺立法的条文共计11条,原文第8条(即针法首条)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历代注家对此条的解释如出一辙,以尤在泾为例:“设不解,则将从太阳而复入阳明,所谓作再经也.故针足阳明,以引邪外出,邪出则经不传而愈矣”.(《伤寒贯珠集》).本条前半部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载药物 92味 ,1 1 3首方 (阙一方 ) ,构成了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辨证论治专著 ,亦有涉及针刺疗法的内容。本文试对其针刺疗法的具体运用及其运用规律进行简要地分析。1 针刺疗法的具体运用《伤寒论》针刺条文共有 1 0条 ,根据各种针刺疗法使用目的、作用机制及所治病证的不同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1 疏通经气 ,截断传变 :第 8条“太阳病 ,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 ,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太阳病病程已达七日 ,说明患病较久 ,犯于太阳本经之邪将尽 ,而正气欲恢复 ,故病有自愈之机。若头痛…  相似文献   

7.
常言"病下利者多发于阴",然阳证亦多见下利:(1)病在太阳经表,当以葛根汤疏表止利。若兼阳明经表、入里化热,则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兼太阴脾虚,则用桂枝人参汤解表温里。太阳变证、邪气内陷,在中焦者,以泻心汤辛开苦降;在下焦,滑脱不止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水湿偏渗者以五苓散分利水湿。(2)病入阳明成里热腑实,燥屎当结,当用承气汤急下存阴、通因通用。(3)病在少阳半表半里,胆腑郁热所致下利,应用黄芩汤和胆止利。若兼阳明里实,重者用大柴胡汤、轻者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通下;若兼太阴不足者,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温阳。  相似文献   

8.
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内经》冠此以“厥头痛”之名。“厥”,气逆也,其病机正如张介宾所释“厥逆于经上于头而为痛,曰厥头痛”。头痛是一个症状,常出现于多种外感内伤杂病中,临床以头痛为主症、脏腑经脉证候为兼证,辨证定经、取穴配穴是针灸治疗头痛的有效方法。1 阳明经气逆头痛 《灵枢·寒热》篇云:“阳迎(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阳明者,胃也。胃经热盛气逆壅遏于上不得下行,热盛气逆故头痛,其痛特点为脑中热  相似文献   

9.
自利【原文】伤寒自利,何以明之?自利者,有不经攻下,自然溏泄者,谓之自利也。伤寒自利多种,须知冷热虚实,消息投汤,无致失差。杂病自利,多责为寒,伤寒下利,多由协热。其与杂病有以异也。表邪传里,里虚协热则利;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遂利,是皆协热已。又合病家,皆作自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发表,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不同者,盖六经以太阳阳明为表,少阳太阴为在半表半里,少阴厥阴为在里。太阳阳明合病为在表者也,虽曰下利,必发散经中邪气而后已,故与葛根汤以汗之。太阳与少阳合病,为在  相似文献   

10.
针刺加中药治疗丛集性头痛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进忠 《四川中医》2005,23(5):92-92
目的:观察针灸加中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使用柴葛解肌汤加减口服,配合针刺太阳、阳明、少阳经之起止穴和阿是穴.结果:治愈2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剌加中药治疗丛集性头痛能起到疏通三阳之经、清泄三阳之络作用,使其通者不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条文中关于头痛的记载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太阳病头痛主要以外感风寒导致经气不通而痛,治法以复太阳经阳气为主,用解表之法,体内虚寒阳气不足则用温阳之法。有太阳腑症,当泄腑则愈。尤要注意阳明经和腑的传变,顺势针对阳明经和腑的治疗也能有很好的疗效。阳明、少阳、厥阴头痛都以寒邪为主。治疗头痛复其阳气驱其寒邪是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承气汤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效方,也是泻热通腑法的代表方剂。其用药相近,主治相仿,皆具清腑泻热之效。在《伤寒论》阳明实证病篇中论述颇多,太阳、少阴、厥阴病篇亦有提及,是仲景"下法"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水全 《中国针灸》2001,1(10):32-40
取穴 :双侧耳尖、太阳、睛明、鱼腰穴。操作方法 :耳尖穴常规消毒之后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挤出 1~ 3滴 ;双侧太阳、鱼腰穴 ,用 2 8号 1寸毫针直刺 0 5寸 ;2 8号 0 5寸毫针直刺睛明穴 0 3寸 ,均行缓慢捻转手法 ,以有酸胀感为宜 ,每日 1次 ,5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 12 5例 ,经 2~ 5次治疗后 ,痊愈 98例 ,占78 5 % ;好转 2 7例 ,占 2 1 5 %。全部有效。体会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中医称“天行赤眼” ,多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耳尖是经外奇穴 ,放血善泻头面风热所致郁火 ;太阳与鱼腰都是经外奇穴 ,可治目赤肿痛 ;睛明乃足太阳与足阳明的…  相似文献   

14.
吴茱萸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汤证 ,在《伤寒论》中凡三见 ,一见于阳明篇 2 4 3条 :“食谷欲呕 ,属阳明也 ,吴茱萸汤主之 ;得汤反剧者 ,属上焦也。”[1 ]一见于少阴篇 30 9条 :“少阴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者 ,吴茱萸汤主之。”[1 ]一见于厥阴篇 378条 :“干呕 ,吐涎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1 ] 自古至今 ,大多注家均随文释义 ,认为吴茱萸汤可统治阳阴、少阴、厥阴之证 ,清·汪昂《汤头歌诀》中更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概括为“阳明寒呕少阴利 ,厥阴头痛皆能保。”影响所及 ,现代五版教材《方剂学》中吴茱萸汤的“主治”也列为 :“1.胃中虚寒 ,食谷欲…  相似文献   

15.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正如王肯堂《证治准绳》云:“头象天,三阳六府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贼之逆,皆能相害……。”本篇主要讨论外感头痛。《灵枢·经脉篇》云:“膀胱足大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国如结,踹如裂……。”汉·张仲景《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之见症,诚以三阳经与厥阴经会于巅顶,是以邪客诸经,循经上逆,头痛作矣。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头痛论治》云:“头者诸阳之首,……凡头痛者,乃足太阳受病……。”在治法上,金元名医李东垣提出分经用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桂枝汤证分类《伤寒论》第13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后世称“桂枝四症”,凡病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无问中风伤寒或杂病,均当选用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对于桂枝汤的使用大抵有如下分类: 1、六经表桂枝汤证《伤寒论》六经病证,虽各有其特点,但每一经都囊括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的内容。桂枝汤能调和营卫、解肌散风故凡六经经表之证,多用此方治疗,诸如第12条为太阳中风经表证,第234条为阳明经表证等。 2、表里同病桂枝汤证《伤寒论》表里同病而使用桂枝汤者,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表证挟有里实者,治当先解表后攻里,如44条云:“太  相似文献   

17.
头痛的监别部位:中医对头痛之部位,十分重视。可从其部位之疼痛,而确定其经、脏所属。张从政说:“头与项痛者,是太阳经也;攒竹(眉稜骨)痛、额角痛,是少阳经也;阳明头痛多在额,厥阴头痛多在巅顶”。症状:对症状的重视,是中医的特点。他可以根据证候的表现,来推测病源,决定经、脏,采取方药。如“伤寒论”三阳经皆有头痛:“太阳病,头痛、发热,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头痛。“头额痛,身大热,自汗出,口渴,脉  相似文献   

18.
刘淑彦 《河北中医》2007,29(4):381-382
一、填空题1、九窍者,主之,五脏皆得乃能通利。2、《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之所生也”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3、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4、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也。者水谷气血之海也。5、海之所行云气者,天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六经病皆各有其提纲。提纲者,乃揭示本经病主证与病理实质的纲领性条文。如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明确指出太阳病的主证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析其病理,为风寒邪气犯表、卫阳被遏、经输不利,其病位在表。此已为古今医家所共识。它如少阳、阳明,太阳、少阴等病之提纲所示病理,亦少见有争议。然对厥阴病提纲病理实质之认识,至今未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伤寒论》桂枝汤主治证及其禁忌。方法:引《伤寒论》第53条、第54条有关桂枝汤主治证的条文,分析治表治里的原则。结果:①桂枝汤既可治疗六经中风,又可治疗其他众多病证,所以桂枝汤证不能等同于太阳中风证;②六经皆有中风,不唯太阳可有中风;③六经的经络分布既有皮表,也有肌里,还络属脏腑,所以既有经证,也有腑证;经证既有经表证,还有经里证;④阳明中风与太阳中风症状类似,且重是因为太阳主肌表,而阳明主肌肉的缘故;太阴中风是表里同病,既有太阴经经气的失常,也有太阴脾、肺的功能失常;⑤桂枝汤治疗杂病卫气不和的自汗出和发热汗出,其病机失常的表现方式并不相同,虽同是卫外不谐,但分别是卫气浮散和卫气聚集所致。结论:《伤寒论》桂枝汤主治证及其禁忌证的研究,对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