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中朝 《山西中医》1989,5(2):37-38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方书。《病方》共有灸方11个(另外尚有数方似与灸法有关,但本文未予计入),占该书存方总数(283个)的3.7%,在52个作为小标题的病证中,与灸法有关的共7个,占总数13.5%。《病方》中灸法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艾裹枲垢;二是蒲绳之类;三是置柳蕈艾上(熏灸)。另外,还有一种用芥子泥发泡的天灸(冷灸)。  相似文献   

3.
《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阴阳十一脉灸针甲本》(简称《阴阳十一脉》)、《脉法》、《阴阳脉死候》(简称《阴阳脉》)、《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等五种古医书的帛书(以下将上五种医书统称为《帛书》)。这是我  相似文献   

4.
朱玲 《中药材》2007,30(12):1613-1615
《五十二病方》书中出现的汤剂、散剂、丸剂、浸出药剂、熨剂等8种不同的剂型,其中汤剂、散剂应用最为广泛,前者的制作较为成熟,后者则相对粗糙。书中大部分剂型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在制作工艺和操作规程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五十二病方》是我圜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学方书,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该书出土时本无书名,因其目录列有52种病名,且在这些病名之后有“凡,五十二”字样,所以整理者据此而给该书命名。  相似文献   

6.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成书年代在秦汉以前。其书中列有多种治法,汗法是其中之一。本文归纳其有关汗法条文,讨论其汗法的运用,以窥视其对后世汗法理论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卷首目录,认为该卷首目录基本据篇题而作,且古人制作目录不如今人严格,可能出现减字或添字情况;图版上卷首目录中的空列是当时目录制作的实际情况,并非后人补释之误;卷首目录制作时间大约在汉朝初年.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其中有很多古医书,考古整理小组根据各书的内容,分别给予命名.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久已亡佚的医方专书,这部方书没有书名,整理小组根据原有目录共有五十二个以病名为中心的小标题,试定名为《五十二病方》.这卷帛书是高约24 cm的半幅帛,埋藏时折成30余层,出土时折叠处均已断裂.帛书书法秀丽,字体近篆,在马王堆帛书中是字体较早的一种,抄写年代大约在秦汉之际,即应为公元前三世纪末的写本.  相似文献   

9.
朱玲 《中医药学报》2007,35(5):49-50
本文通过对《万物》和《五十二病方》两书中的药物学知识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后者的药物学知识较前者丰富。虽然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渊源,不过并不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学术继承或者单纯的发展关系。而且从行文体例及功效描述的方式等各方面看,《万物》更像是早期的本草学著作,只是这时还相当简单粗糙。  相似文献   

10.
徐爱华 《中医研究》2008,21(7):59-61
本文归纳了《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白蔹的运用情况。书中运用白蔹有4条,黄芪有3条,都集中在疽病的治疗中,并且两药多配合应用,提示早在秦汉之际,两药主要是用于外科化脓性疾病。黄芪的运用还体现了中医外科治疗痈疡内治三大法中托法、补法的雏型阶段。对疽病的急重症,多取白蔹重用。黄芪与白蔹还多与温热之药配合应用,从现在来看:一是反佐,二是温通气血。从药物组成上来推测:疽病系指阴证,嗌疽、血疽为阳证。两药通过配伍,既可用于阳证,也可用于阴证。书中对药物的主治、配伍运用虽有一定的实践认识,但无文字叙述,其为以后中医药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学方书,从字体看,本帛书的抄写不晚于秦汉之际;就内容考察,医方早于《黄帝内经》成书时期。  相似文献   

12.
作者归纳分析了《五十二病方》中人部药的应用情况和特点。该书用人部药9种21方次,其中人尿、童便、人发等多用,外科病症多用,且能用于急症,外科病症多外用法,组方配伍较常见。作者认为这反映了先秦时期人部药的实践和认识已有较高水平,对后世影响较大,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潘文  李盛华 《国医论坛》2000,15(6):18-19
《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医学方书 ,书中所载方剂 2 83首 ,用以治疗 52种不同的  此段大意为 :治痔疮时 ,选芜本、防风、乌头、桂枝各等分 ,用醇酒浸泡后 ,将药晾干 ,碾碎 ,做成黑菽大小的药丸内服。开始一次一丸 ,渐加量至显效为度。最后强调须在饭前服用。伤。恒先食食之。”并□ ,煮熟 ,□米一升入中 ,挠 ,以傅之。”此段大意为 :取乌头、菱芰与男童尿一起煎煮 ,来涂擦疥疮部。分析以上 1 1条 ,可知乌头在《五十二病方》中的应用有以下特点 :1治疗病种有七 :即诸伤 ,腥臊 ,痔 ,疽 ,疥 ,痈 ,瘙。 2剂型有四 :即丸 ,散 ,…  相似文献   

14.
试述《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白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白蔹的运用情况。书中运用白蔹的有4条,黄芪的有3条,都集中在疽病的治疗中,并且两药多配合应用,说明了早在秦汉之际,两药主要是用于外科治疗痈疡内治三大法中托法、补法的雏型阶段。对疽病的急重症,多取白蔹重用。黄芪与白蔹还多与温热之药配合应用,从现在来看:一是反佐;二是温通气血。从药物组成上来推测:疽病系指阴证,嗌疽、血疽为阳证。两药通过配伍,既可用于阳证,也可用于阴证。书中对药物的主治、配伍运用虽有一定的实践认识,但无文字叙述,为以后中医药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些医学帛书,经整理小组整理后,将其中的五种合在一起,定名为《五十二病方》,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里讨论的就是该书中出现的汉字通用现象。本文所指的通用字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与俗字相对而言,假借字与本字相对而言,古字与今字相对而言。我们将异体字、假借字、古字统称为通用字,而将俗字、本字、今字统称为正字。  相似文献   

16.
《五十二病方》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我国现存,远早于《黄帝内经》的最古老的医方书,书中可见有活血化淤药的运用,为我们探索其运用的源流和早期的运用情况提供保贵资料。下面试就此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17.
安徽阜阳出土的汉简《万物》是一部以记载医药内容为多的博物类书籍。《五十二病方》系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药帛书。本文就药物种类与选材、药物加工炮制、药物剂型剂量、药物组方及服法,药物主治与功用等方面将二书作一比较,从而得知《万物》的抄成年代可能早于《五十二病方》,它反映了那个时期药物发展的一个侧面。从《万物》到《五十二病方》,展示了早期药学发展的踪迹,为药物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五十二病方》治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二病方》治则学初探王心东(河南省新野县中医院新野473500)《五十二病方》[1](以下简称《病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最古的医方书,书中记载了十分宝贵的治则思想的运用与经验,鉴于迄今尚无对早于《内经》及先秦以前的中医治则思想进行专题研讨的文献...  相似文献   

19.
过去,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曾被认为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药方书.在里耶医简、《五十二病方》、北大医简三批简帛医书中,它们部分内容相似.由于里耶医简的成书时间早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视作后者的源头;而北大医简的成书时间晚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看作后者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