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10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神经阻滞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3 个月至1 年的随访和对疗效的研究,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但以神经阻滞组疗效好。神经阻滞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结论 神经阻滞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沈国生  杜雪英 《中外医疗》2012,31(13):71-7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效果。方法选取34例患者,分成Ⅰ组和Ⅱ组,Ⅰ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疗,Ⅱ组采用一般疗法治疗,对其2组颈性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结果Ⅰ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Ⅱ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8.6%,Ⅰ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Ⅱ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性眩晕是颈部病变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1],也称椎-基底动脉压迫综合征。近年来,我科在常规治疗(针灸推拿、中西医药物)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和有效的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该疗法对患者经颅多普勒及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颈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行小针刀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对照组行双侧风池穴及颈部夹脊穴针刺治疗。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等指标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其总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症状与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楚福明  刘亮 《西部医学》2013,25(6):873-875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4例颈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治疗结束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及半年后有效率分别为93.62%和82.9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98%和65.96%,治疗组治愈率分别是48.94%和42.55%,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38.30%和29.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中药结合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眩晕症状,同时能达到病情持续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射频消融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21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射频组(A组)、硬膜外阻滞组(B组)和联合组(C组),通过NR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3个月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NRS评分,C组在术后3个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B组,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术后3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0.88%、78.46%、94.44%,C组明显优于A、B两组。结论射频消融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性枕神经痛40例,疗效显著。该法无明显副作用,且操作简便,笔者认为值得推广。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7例,女13例,年龄25~68岁,病程4天~11年,其中3月以内21例,1年以内12例,1年以上7例。颈椎正、侧位和斜位X线片示:颈椎生理屈度变直19例,颈椎生理屈度反屈8例,环枢椎半脱位5例,颈椎前后缘骨质增生31例,颈4~5椎间隙变窄7例,颈5~6椎间隙变窄10例,颈椎钩椎关节增生,相应椎间隙变小14例,颈韧带钙化6例,无改变8例。12 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眩晕宁片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纳入60例采用眩晕宁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倍他司汀片治疗,于治疗前后应用TCD测定脑部平均血流速度,并检查血脂、血流变学.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血脂,血流变学测定,眩晕宁组总有效率96.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8%(P<0.01).结论:眩晕宁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流,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9.
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2 0 0 1年笔者共收治 4 2例患者 ,在临床上运用针刺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 ,获得较满意疗效 ,现将治疗情况作一小结。1 临床资料   4 2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8例 ,男女比例为 1∶2 ,年龄最大为 81岁 ,最小为 34岁 ,其中以 4 0~6 5岁患者居多 ,共 36例 ,约占 84 .3%。 4 2例中 ,长期伏案工作者 2 0例 ,司机 5例 ,医务工作者 4例 ,其他患者 11例。病程 5d至 30年 ,每位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颈椎X线摄片、TCD检查 ,均符合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1] 。1.1 临床表现 ①头晕反复发作 ,且与颈部活动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的DHI眩晕评分,同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14d后的DHI眩晕评分比较中,试验组的DHI眩晕评分下降程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组,经过12个月的随访,发现试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人数为38例(84.44%),而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人数为29例,试验组的总体治疗效果要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冬卫  陈炅 《中原医刊》2005,32(16):24-2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55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组35例,非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方面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现在为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我们用静脉滴注阿魏酸钠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4例颈椎病患者,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女36例,男14例,平均年龄56.3岁,平均病程5.5年;对照组34例,女19例,男15例,平均年龄54.7岁,病程平均5.2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治疗方法:治疗组:将阿魏酸钠注射液0.3g(每支0.1g粉剂)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0d。对照组:将维脑路通0.6g加入5%葡萄糖溶…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配合手法微调治疗该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疾患所致的椎动脉受刺激(或受压迫),使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故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该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30岁以上人多见,观察随访3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别采用西药治疗、单纯手法治疗及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加味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嗪,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运用加味温胆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对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平肝潜阳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目前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颈椎的不稳定、椎间盘病变及钩椎关节的增生等因素,刺激或压迫椎基动脉,使椎动脉痉挛或扭曲、狭窄等,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甚则猝倒,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旋转角度过大或快速转颈时发生的眩晕,甚则晕厥,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颈椎及其关节位置结构异常或发生颈椎病变,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常,当病人头部转动角度过大、过快或过频时引起椎动脉受压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或晕厥.笔者2002年3月~2004年6月采用针刺风池、太阳穴加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并观察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病人共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丁咯地尔组)及对照组(复方丹参组),治疗组病例56例,对照组病例50例,治疗组静滴丁咯地尔0.1g,每日1次,连用7天:对照组706代血浆+复方丹参静滴,每日1次,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明显高于对照组(90%).结论:丁咯地尔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