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共计选取患者1 167例,其中DCIS组为180例(15.42%),DCIS-MI组为67例(5.74%),IDC组为920例(78.83%)。DCIS、DCIS-MI及IDC患者在ER、PR、HER-2、Ki-67中阳性分布及分子分型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患者多以HER-2过表达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阴性,HER-2多呈阳性,高核分级。DCIS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Ki-67多呈低表达。高核级别、HER-2过表达、ER阴性、PR阴性是影响并促进乳腺DCIS...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是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发展到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DC)的中间阶段,该研究旨在分析乳腺DCIS和DCIS-MI这两类早期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各个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317例DCIS患者,其中227例(71.6%)为纯DCIS患者,90例(28.4%)为DCIS-MI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其DCIS成分而非微浸润成分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分成腔面A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腔面B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阳性]、HER-2过表达型(ER和PR阴性,HER-2阳性)和基底样型(ER和PR阴性,HER-2阴性)。结果:DCIS-MI患者的肿瘤大小倾向更大(P=0.059),病理核分级显著更高(P=0.002)。和DCIS患者相比,乳腺DCIS-MI患者中腔面A型比例较低而基底样型比例较高(P=0.001)。结论:乳腺DCIS和DCIS-MI间分子分型分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迥异,提示DCIS-MI是DCIS发展的新阶段,有了“质”的改变,本结论有待后续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微浸润癌(DCIS—MI)的病理及生物学指标表达差异,探讨DCIS发展为浸润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病理或生物学特性改变。方法回顾分析40例DCIS和30例DCIS-MI,采用Pearsonx。检验比较两者导管内癌成分的病理学指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P53及Ki67生物学指标的差异。结果DCIS的病理分型中,粉刺型和非粉刺型的病例分别占25.0%(10/40)和75.0%(30/40),而DCIS。MI的导管内癌成分中粉刺型和非粉刺型分别占63.3%(19/30)和36.7%(11/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0.38,P=0.001);DCIS—MI的导管内癌成分中高级别的核分级和伴坏死的比例明显高于DCIS(x2=9.52,P=0.009,x2=8.57,P=0.003)。DCIS与DCIS—MI两组间ER、PR、HER-2和P53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DCIS—MI中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20%)比例明显高于DCIS(40.0%比17.5%;Z=-2.35,P=0.019)。结论Ki67增殖指数对评价DCIS发生浸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R、PR和PS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各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和Ps:的表达。结果全组PS2表达阳性率为38.1%,与ER、PR表达符合率分别为60.6%、62.6%。在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PS2阳性率分别为48.6%和29.4%(X^2=5.977,P〈0.05);在PR阳性和阴性组中,PS2阳性率分别为50.8%和28.9%(X^2=7.664,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PS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状况(P〈0.01)、临床分期(P〈0.05)有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关系,并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PS2可能对指导乳腺癌临床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C—erbB-2、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中的表达,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根据CgA和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的病例35例(NED阳性组)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100例(NED阴性组),分析比较2组C—erbB-2、ER、PR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NED阳性组分别为62.86%(22/35)、88.57%(31/35)、82.86%(29/35);NED阴性组分别为92.00%(92/100)、71.00%(71/100)、65.00%(65/100),2组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NED阳性组和NED阴性组分别为16例(45.71%)和40例(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伴NED相比,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Ki-67在乳腺癌旁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etal carcinoma,IDC),癌旁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intraductal proliferative lesion,IDPL)进行ER、Ki-67、CK5/6、CK34βE12、p63、SMA染色标记。[结果]ER在正常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 duct-lobular unit,TDLU),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原位导管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的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并从由少量散在到不连续、连续的片状分布逐渐转变,其中ADH组明显高于UDH组(P〈0.01),DCIS组显著高于ADH组(P〈0.05)。Ki-67在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lat epithelial atypia,FEA),DCIS中的表达明显高于ADH(P〈0.05),Ki-67的表达在UDH、ADH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R在UDH、ADH、DCIS中的表达逐渐增加,且两两间均有显著性差异,ER的过表达可能是IDPL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改变之一:Ki-67的表达在DCIS组中明显高于ADH组中,Ki-67的表达可能是某些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两者可作为评估IDPL发生IDC的危险性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第一癌与第二癌间的异同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6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收治并确诊的565例BPBC患者临床资料,BPBC患者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2.09%,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以6个月为界)198例占35.0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ER、PR、HER-2检测。采用SPSS14.0中X^2检验比较ER、PR、HER-2在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表达的一致率及BPBC第一癌与第二癌ER、PR、HER-2的阳性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研究BPBCER、PR和HER-2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一致率要高于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X^2=5.30,P=0.02;PR:X^2=15.88,P=0,00)。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侧癌灶ER、PR和HER-2的表达没有区别(ER:X^2=2.02,P=0.16;PR:X^2=0.86,P=0.35:HER-2:X^2=0.70,P=0.79)。BPBC两侧ER和HER-2表达状况与其预后相关(ER:P=0.03,HER-2 P=0.03)。结论BPBC两侧癌灶激素受体及HER-2表达状态相仿。同时性BPBCER、PR表达的一致性高于异时性BPBC。两侧乳腺癌均检测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仪萱  姚峰 《现代肿瘤医学》2021,(21):3766-3769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等。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5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两组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志物(Ki67)的表达情况、分子分型、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DCIS-MI组和IDC组患者在年龄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在已绝经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比例均低于IDC组(P<0.05);DCIS-MI组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IDC组(P<0.05),ER、PR及HER-2阳性表达率与ID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Luminal A型比例高于IDC组,而Luminal B(HER-2-)型比例低于IDC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子分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IS-MI组患者单纯乳房切除术比例(10.9%)显著高于IDC组(0.8%)(P<0.05)。DCIS-MI患者主要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全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其比例分别为60.0%、16.4%,与IDC组患者采用相同手术方式的比例(67.3%、19.9%)无显著差异。DCIS-MI组化疗比例、放疗比例均低于IDC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中药治疗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和IDC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97.0%和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962,P=0.026)。结论:与IDC患者相比,DCIS-MI组患者绝经前状态比例高、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Ki67阳性率更低,Luminal A型比例更高而Luminal B(HER-2-)型比例更低;DCIS-MI组患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比例更高,放疗及化疗比例更低,其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组织学级别及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0例DCIS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并根据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不同级别及不同分子分型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其余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ER、PR、HER-2表达的两两比较用χ~2分割法。结果在全部240例患者中,低级别DCIS有74例(30.8%),中级别DCIS 139例(57.9%),高级别DCIS 27例(11.3%);luminal A型92例(38.3%),luminal B型70例(29.2%),HER-2过表达型76例(31.7%),三阴型2例(0.8%)。不同级别DCIS患者年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73),但ER、PR及HER-2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4、59.391、58.501,P均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R、PR在低级别DCIS中的表达均高于中级别和高级别DCIS(ER:χ~2=36.345、67.769,P均0.014;PR:χ~2=41.172、51.440,P均0.014);HER-2在高级别DCIS中的表达高于中、低级别的DCIS(χ~2=6.391、50.132,P均0.014)。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年龄分布及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4.332,P=0.847、0.228),但是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79,P0.001)。组织学分级在luminal A型分别与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比较,luminal B型与HER-2过表达型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结论检测DCIS的分子分型,可为临床诊疗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超声征象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ER、PR和HER-2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超声表现:36例表现为肿块有边缘毛刺,34例表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30例表现为肿块伴微钙化,血流丰富者31例。免疫分析:ER阳性率为56.7%,PR阳性率为75.0%,HER-2过表达率为30.0%。边缘毛刺征组和后方声衰减组的ER阳性率表达都明显增加(P〈0.05),微钙化组的HER-2过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R的表达情况,钙化征象可反映HER-2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mixed ductal/lobular carcinoma)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例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及86例ID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ER、PR阳性表达率及E-cadherin阴性表达率混合型癌组显著高于IDC组(χ2=4.169、8.860、12.392;P=0.041、0.003、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PR和E-cadherin是混合型癌与IDC的独立危险因素[Exp(B)=2.957,95%CI=1.250~6.991,P=0.014;Exp(B)=0.255,95%CI=0.104~0.623;P=0.003].但发病年龄、月经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与Ki67阳性表达、TNM分期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42、0.979、0.455、0.010、2.364,P=0.230、0.323、0.500、0.920、0.124;Z=-0.197,P=0.844).结论 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是兼有IDC与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特征但却独立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Caveolin-1(Cav-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内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的表达,分析Cav-1与乳腺癌分子亚型、HER-2基因状态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8例乳腺癌组织Cav-1在CAFs中的表达情况。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扩增状态。结果 Cav-1在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B型的阳性表达率均为83.3%,显著高于Luminal A型(58.1%)和Basal like型(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HER 2基因扩增占39.3%(66/168),与HE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25,P<0.05)。HER-2基因扩增组的Cav-1阳性表达率为83.3%,显著高于未扩增组的55.9%(P<0.05)。Cav-1表达水平与HER-2蛋白(r=0.253)及基因(r=0.305)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亦明显相关(P=0.041)。结论 乳腺癌间质内Cav-1表达与分子分型相关,HER 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及基因扩增与间质Cav-1表达水平增高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间质CAFs中Cav-1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关健  陈杰  罗玉凤  曹金玲  高洁  赵和 《癌症进展》2009,7(6):629-634
目的检测Survivin(SVV)蛋白在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乳腺癌组织(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和乳腺癌细胞系细胞中的表达,及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SVV的表达与肿瘤大小,Her-2、ER、PR、p53、及ki-67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的相关性,研究SVV在乳腺良性病变和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对鉴别诊断及乳腺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各20例、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各30例,5个乳腺癌细胞系。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VV、Her-2、ER、PR、053、及ki-67在组织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应用TUNEL原位凋亡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SVV在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的表达比例分别为7/20、6/20、20/30和24/30;其相应的高表达比例为3/20、1/20、14/30及16/30。与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组织相比,SVV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具有明显增强(P〈0.05)。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中,SVV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细胞凋亡以及Her-2、ER、PR、p53、及ki-67的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SVV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对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与乳腺癌的鉴别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i-67增殖抗原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和抑癌基因p53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02例单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i-67、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Ki-67高表达(≥14%)比例占82.4% (84/102).不同分子亚型中,luminalA型Ki-67表达率最低,三阴性(导管)最高.Ki-67表达水平与单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x2=5.007,P=0.025)、TNM分期(u=705.000,P=0.032)和组织分级(单侧Fisher:P=0.042)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患者的年龄(t=1.996,P=0.052)、肿块大小(u=859.000,P=0.502)和侵犯脉管情况(xc2=0.762,P=0.383)无明显的相关性.Ki-67表达水平与ER(r=-0.273,P=0.005)、PR(r=-0.332,P=0.001)表达程度呈负相关;与C-erbB-2(r=0.327,P=0.001)、p53(r=0.343,P=0.000)表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Ki-67表达与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其高表达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癌常见超声表现,探讨导管内癌超声图像特征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乳腺导管内癌(其中21例伴微浸润)超声检查结果,总结导管内癌常见超声声像图特征。根据病灶超声声像图特征,将全部病例分为超声肿块型和超声非肿块型2大类,研究这两类图像特征与患者钼靶、病理分级及ER、PR、CerbB-2、P53、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59例导管内癌(DCIS)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31例(52.5%)为肿块型,28例为非肿块型包括:11例(18.6%)导管扩张型,5例(8.5%)微小结节型,4例(6.8%)片状低弱回声型,2例(3.4%)仅见钙化而无其他图像改变,6例(10.2%)超声未见异常。超声肿块型DCIS通常钼靶也多表现为肿块影(67.7%),超声非肿块型DCIS钼靶上以钙化为主要表现(64.3%),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超声肿块型组中,高级别DCIS较少,占38.7%,ER、PR阳性率较高,为83.9%和77.4%;超声非肿块型组中,高级别DCIS较多,占67.9%(P=0.02),ER、PR阳性率较低,为53.6%(P=0.01)和46.4%(P=0.01),组间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非肿块组DCIS高级别比例和激素受体阴性表达明显高于超声肿块组。DCIS非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示肿瘤高级别和激素受体阴性可能性大,间接预示肿瘤分化差、侵袭性强。超声非肿块型可能是DCIS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