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P)迟发性脑病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5只,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后,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1只、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组(COP组)17只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组(HBO组)17只。COP组和HBO组采用分次腹腔注射CO气体法建立大鼠急性COP迟发性脑病模型,NC组采用相同方法腹腔注射等量空气。造模成功后,HBO组大鼠进行HBO治疗,NC组及COP组均给予常压饲养。与造模成功后第1天至造模成功后第21天对3组大鼠进行水迷宫测试,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并于造模成功后第21天检测3组大鼠脑组织中MBP的表达情况。 结果造模后21d内,COP组迟发性脑病发病9只(64.3%),HBO组发病4只(26.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为(6.20±1.98)s,与COP组的(10.61±4.8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21天,COP组和HBO组大鼠脑组织MBP的表达均低于NC组(P<0.05);COP组大鼠脑组织MBP的表达低于HBO组(P<0.05)。3组大鼠脑组织灰度值比较,NC组显著优于COP组和HBO组(P<0.05),而HBO组亦显著优于COP组(P<0.05)。 结论HBO治疗能改善急性COP迟发性脑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脑组织脱髓鞘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的表达水平和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肾性高血压后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大鼠100只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n=50),训练组大鼠进行运动训练,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2组大鼠均于制模成功后第3,7,14天采用横木行走实验评定各亚组大鼠运动功能,在制模成功后第1,3,7,14,28天时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突触素mRNA、GAP-43 mRNA水平。 结果造模后第7,14天,2组大鼠运动功能得分与本组造模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制模后第7,14天时,训练组运动功能得分[分别为(3.2±0.3)分和(5.8±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1.6±0.4)分和(2.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和GAP-43 mRNA水平均在造模后第1,3,7天时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组突触素mRNA水平在造模后第3,7,14和28天时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训练组GAP-43 mRNA水平仅在造模后第3和第7天时(0.295±0.03、0.512±0.045)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和GAP-43 mRNA水平增高,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再适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痛觉过敏及脊髓核因子-kappa B(NF-κB)、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和胰腺炎相关蛋白Ⅰ(PAP Ⅰ)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104只180~220g雄性SD大鼠,参考Bennett和Xie的方法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CC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只。2组大鼠均在CCI术后24h进行封闭给药治疗。治疗组给予恩再适35μl、2%利多卡因10μl和维生素B12注射液5μl,加生理盐水至0.5ml,于坐骨神经结扎部位进行封闭;对照组仅给予0.5ml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混合液进行封闭。分别于术前1d、术后2、4、7、14和21d各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后爪回缩潜伏期(PWL),然后处死大鼠(每组8只),取L4-6脊髓,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n=4)和蛋白质印迹法(n=4)检测脊髓NF-κB、NR2B和PAP Ⅰ的表达;并在术后7d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组大鼠(每组另4只)脊髓NF-κB、NR2B和PAP Ⅰ的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结果①对照组术后第2、4、7、14和21天的MWT值[(21.48±1.09)、(15.99±0.98)、(8.84±0.82)、(11.30±0.62)和(14.21±0.91)g]分别较组内术前1d时[(26.31±1.26)g]明显下降,而治疗组对应时间点的MWT值[(23.56±1.03)、(19.08±0.96)、(14.11±0.80)、(16.21±0.66)和(18.33±0.75)g]均较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②对照组术后第2、4、7、14和21天的PWL值[(15.30±0.77)、(11.46±0.62)、(6.70±0.74)、(8.85±0.69)和(11.22±0.71)s]分别较组内术前1d时[(18.25±0.80)s]明显下降,而治疗组对应时间点的PWL值[(15.66±0.65)、(12.67±0.57)、(9.48±0.47)、(10.43±0.49)和(13.08±0.84)s]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除术后第2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外,均明显增加(P<0.01);③对照组术后脊髓NF-κB、NR2B和PAP Ⅰ的表达较组内术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脊髓NF-κB和NR2B表达较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脊髓PAP Ⅰ表达则明显增加(P<0.05);④术后第7天,治疗组大鼠脊髓NF-κB和NR2B的积分光密度(I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其PAP Ⅰ的IOD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CCI大鼠痛觉过敏的产生和发展与脊髓NF-κB、NR2B和PAP Ⅰ的表达有关,恩再适封闭治疗改善CCI大鼠痛觉过敏可能是通过下调脊髓NF-κB和NR2B以及上调PAP Ⅰ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其中60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SC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经尾静脉分别给予NSC和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另30只未造模大鼠经尾静脉给予NSC设为正常组。分别移植前、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采用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法对各组大鼠后肢功能进行评定,并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结果正常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为21分。NSC组和对照组大鼠移植前BBB评分均为0分;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大鼠BBB评分逐渐提高,至移植后第7天,NSC组的BBB评分[(2.76±0.86)分]与对照组[(2.44±0.7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移植后第14天,NSC组大鼠的BBB评分[(6.72±1.07)分]较对照组[(5.23±0.97)分]有明显提高(P<0.05)。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正常组大鼠的vWF阳性血管数[(70.34±5.74)、(71.51±7.84)个/HP]明显多于NSC组[(52.07±6.30)、(58.37±5.75)个/HP]和对照组[(37.11±5.59)、(40.82±4.42)个/HP],而NSC组的vWF阳性血管数较对照组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VEGF蛋白表达[(0.295±0.009)、(0.293±0.009)]明显低于NSC组[(0.643±0.015)、(0.691±0.021)]和对照组[(0.532±0.008)、(0.421±0.011)],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亦较NSC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SC移植可能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血管生成,并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EA)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组织头蛋白(Noggin)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20只,采用改良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0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大鼠52只,每组再根据取材的时间点分为造模成功后第1、2、4、6周4个亚组,每个时间点取13只大鼠。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模型组仅常规饲养。2组大鼠均于取材前5d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并在对应的时间点(造模成功后第1、2、4、6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各亚组抽取6只大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大鼠海马中Noggin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造模成功后第2、4、6周,电针组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3.8±4.16)s、(23.7±7.28)s、(22.26±4.90)s,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的(32.21±7.91)s、(32.91±11.68)s、(30.11±5.76)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2、4、6周,电针组的各时间点第一象限内游泳时间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造模后各时间点的Noggin mRNA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同时间点(P<0.05);造模后第6周,电针组Noggin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组内各时间点(P<0.05)。 结论电针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提高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Noggin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电针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CXC类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轴的影响。 方法选取SD大鼠9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50只)和电针组(40只),根据造模后观察时间点的不同,将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细分为第1、3、7、14、21天5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对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进行造模,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电针组大鼠双侧合谷穴采用电针刺激,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作特殊处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CXCR4阳性细胞的数目,第3、7、14天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法(RT-PCR)检测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SDF-1α mRNA及CXCR4 mRNA的表达量。 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缺血区大脑皮质SDF-1α mRNA的表达水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单峰样增加,造模后3d(0.971±0.058)明显升高,7d(1.057±0.054)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P<0.05)。造模后3d、7d、14d,电针组大鼠SDF-1α mRNA表达亦呈单峰样变化,造模后7d达峰值(P<0.05),且电针组大鼠SDF-1α mRNA水平较模型组同时间点高(P<0.05)。模型组与电针组造模后7d、14d的CXCR4 mRNA相对值均高于组内造模后3d(P<0.05),造模后14d时的CXCR4 mRNA相对值亦高于组内造模后7d(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电针组大鼠CXCR4 mRNA相对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CXCR4阳性细胞于造模后1d[(5.60±1.18)个/HP]开始增加,7d[(18.93±1.38)个/HP]达峰值,14d[(8.20±1.08)个/HP]开始回落,21d[(5.80±1.01)个/HP]的表达量仍然较高(P<0.05)。电针组大鼠CXCR4阳性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但电针组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P<0.05)。 结论穴位电针刺激可激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大脑皮质的SDF-1α/CXCR4信号轴,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钙结合蛋白(S100)、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影响。 方法12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选出造模成功后符合标准的9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康复组、药物联合康复组,每组24只。造模成功后3 d,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 药物组开始给予胞二磷胆碱(每天500 mg/kg体重),康复组开始进行滚笼、平衡木、转棒、网屏等训练, 药物联合康复组既给予胞二磷胆碱,又给予康复训练。各组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时进行行为学评估综合评分;各组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周围皮质S100、β-tubulin的表达。 结果①各组大鼠随时间推移行为学评分均逐渐减少,药物组造模后第7,14,21天以及康复组、药物联合康复组造模后第7天行为学评分分别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康复组、药物联合康复组造模后第14,21天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联合康复组降低更明显(P<0.01)。②造模后第7天药物组、康复组S100、β-tubulin的表达水平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增加不明显(P&rt;0.05);造模后第7天药物联合康复组S100、β-tubulin的表达水平较同一时间点药物组、康复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造模后第14,21天时药物组、康复组、药物联合康复组S100、β-tubuli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药物联合康复组较药物组、康复组增加更显著(P<0.01)。 结论胞二磷胆碱结合合理有序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周围皮质S100、β-tubulin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方式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5只,设正常组大鼠6只,其余39只大鼠进行脊髓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剔除造模后死亡的9只大鼠,余下30只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成7 d对照组、35 d对照组、减重平板组、游泳组和转笼组5组,每组6只大鼠。其中减重平板组、游泳组和转笼组损伤后第8天开始运动训练,30 min/d,共4周。于不同时间点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对各组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损伤后35 d,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脊髓及腓肠肌形态变化,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大小。 结果①减重平板组和游泳组在训练后各时间点的运动功能评分较7 d对照组和35 d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转笼组与7 d对照组和35 d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②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减重平板组经过4周的训练,损伤部位脊髓水肿消退明显,细胞空泡变性明显减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趋于完整,神经纤维增生也较明显,改善情况较其他各组更为显著。③减重平板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分别为(55.34±14.46)μm2和(8.32±0.99)μm,接近正常组的(55.49±13.84)μm2和(8.37±1.13)μm(P&rt;0.05),游泳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分别为(46.05±8.50)μm2和(7.68±0.76)μm,与对照35 d组的(36.16±12.84)μm2和(6.62±1.33)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笼组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39.83±8.35)μm2和(7.19±0.68)μm]与35 d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3种训练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减重平板训练和游泳训练效果优于转笼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对相同的督脉腧穴采取不同的刺激方式(艾灸与电针)对大鼠受损脊髓组织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SCI)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将2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SCI组、电针督脉组(电针组)和艾灸督脉组(艾灸组),并在显微镜下行脊髓全横断术(对照组除外)。自术后第7天开始,艾灸组和电针组分别采用艾灸和电针督脉腧穴的方法治疗3 d(SCI组不予任何治疗)。实验第10天各组分别取材并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脊髓背角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CGRP含量变化。 结果脊髓背角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比率比较,艾灸组(0.054 579±0.007 044)与电针组(0.058 581±0.006 941)明显高于SCI组(0.034 939±0.005 161)(P<0.05);CGRP含量比较,艾灸组(1.552 409±0.165 974)与电针组(1.579 893±0.159 371)明显高于SCI组(0.668 149±0.073 298)(P<0.05);艾灸组与电针组脊髓背角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及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艾灸组、电针组与对照组脊髓背角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0.058 236±0.007 044)及其含量(1.527 093±0.095 6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艾灸督脉穴与电针督脉穴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促进大鼠受损脊髓组织表达CGRP,且两者对其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轻度脑外伤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非运动训练)、运动组(手术+运动训练)、对照组(手术+非运动训练),每组10只。按照Feeney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制作方法,对运动组和对照组大鼠制作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假手术组除不进行自由落体打击外,其他操作同对照组大鼠。运动组大鼠术后第3天(48h后)按照跑台训练方案开始为期4周运动训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仅置于跑台上但不转动跑台,运动均安排在每周的第1~5天进行;并于每周的第6天、第7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对三组大鼠分别进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以检测三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运动后第4周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大脑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海马CA1区BDNF的阳性细胞进行染色,并测其阳性细胞表达数,以比较大鼠海马中BDNF表达情况。 结果①定位航行试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与对照组相比,从运动第2周开始,运动组大鼠逃避潜伏期(88.54±5.73 s)已短于对照组(91.45±8.91 s)大鼠,至运动第4周,运动组大鼠逃避潜伏期(55.33±6.77 s)较对照组(74.53±6.85 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周,假手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88.44±7.79 s, 79.52±8.02 s, 69.54±10.14 s和62.49±7.22 s)始终短于对照组(98.99±6.84 s,91.45±8.91 s,79.65±12.47 s和74.53±6.8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3.00±0.54,3.38±0.74,4.38±1.06和6.00±0.76)明显多于对照组(1.25±0.71,1.50±0.54,2.13±1.25和3.0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第2周起,运动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3.25±1.28,5.00±0.93和5.88±0.99)较对照组(1.50±0.54,2.13±1.25和3.00±0.54)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至运动第四周运动组大鼠海马BDNF阳性细胞数(128.56±7.93)分别较对照组(96.38±5.71)和假手术组(94.81±5.49)表达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跑台运动能够提高轻度脑外伤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BDNF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表达变化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方法选取7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CI组、HBO 2 h组、HBO 4 h组、HBO 6 h组和HBO 8 h组,每组10例。将SCI组、HBO 2 h组、HBO 4 h组、HBO 6 h组和HBO 8 h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T8~T9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后大鼠尾部痉挛摆动、双侧下肢瘫痪,诱发电位测定值明显异于对照组,表明制模成功);假手术组只进行硬膜囊暴露手术但不打击损伤脊髓;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CI组仅饲养不做高压氧处理;HBO 2 h组、HBO 4 h组、HBO 6 h组和HBO 8 h组分别在制模成功后2、4、6和8 h始置于动物实验纯氧舱内行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制模成功时和高压氧治疗完成时2个时间点,采用Gale等建立的联合行为评分(CBS)法对各个损伤组大鼠后肢功能进行神经学评定,使用神经肌电图机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价大鼠肢体功能。在HBO治疗结束后24 h内处死所有大鼠取材,取材后用重氮比色法测定iNOS表达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SCI组、HBO 2 h组和HBO 4 h组在实验期间各死亡1只,余67只大鼠纳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结束后,脊髓损伤的大鼠脊髓组织中iNOS检测显示, SCI组iNOS测定值为(0.64±0.13)U/L,表达量最高;iNOS表达量逐渐明显降低,以HBO 8 h组最为明显(P<0.05),HBO 8 h组iNOS值为(0.36±0.10)U/L,表达量最低,且与其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脊髓损伤各组大鼠的iNOS值仍高于假手术组的(0.33±0.07)U/L和对照组的0 U/L,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BO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CI组大鼠血清中NO的测定量分别为(6.52±4.17)、(48.36±8.49)和(105.68±13.12)mmol/L;经HBO治疗后大鼠NO生成量明显降低,以HBO 8 h组最为明显,HBO 2 h组、HBO 4 h组、HBO 6 h组和HBO 8 h组大鼠血清NO的测定量分别为(89.25±12.82)、(66.53±17.91)、(41.33±15.59)和(33.14±11.21)mmol/L,均低于SCI组(P<0.05);且与假手术组比较,组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及其它HBO治疗组比较,HBO治疗各组大鼠的CBS评分百分比均有提高(P<0.05),运动功能逐渐恢复良好,以HBO 8 h组最为明显,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脊髓损伤大鼠治疗前、后MEP检测的潜伏期和波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8 h开始高压氧治疗与损伤后2、4和6 h开始高压氧治疗相比,在减少iNOS的合成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有更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脱髓鞘病变及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NG2)的表达变化。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75只,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每组15只。采用自行设计的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脊髓压迫模型,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锇酸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CSCI后1 d、3 d及7 d时大鼠的运动功能情况及白质有髓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计算脊髓后索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及髓鞘厚度与轴突直径的比值即G-ratio值,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G2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CSCI后,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大鼠后肢BBB评分分别为(1.23±0.45)分、(0.65±0.35)分和(0.00±0.00)分,与正常组(21.00±0.00)分和假手术组(21.00±0.00)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的运动功能随受压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锇酸染色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白质正常,脊髓受压后,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开始出现水肿、变性、崩解,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脊髓后索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 (2771±108)根和(2675±199)根,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2403±161)根、(1708±70)根和(810±95)根,压迫后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少,压迫后7 d,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至最低(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假手术组、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G-ratio值分别为(18.10±0.4)、(17.70±1.0)、(6.69±0.8)、(5.73±0.4)和(4.95±0.5),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G-ratio值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低,且在压迫后7 d时降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轴突、髓鞘板层结构正常;脊髓受压后,轴索出现肿胀,轴浆内细胞器变性、坏死、减少;髓鞘折叠、皱缩,出现“洋葱皮”样变,髓鞘崩解;少突胶质细胞的染色质凝聚;巨噬细胞浸润。NG2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脊髓受压后,NG2蛋白表达水平在压迫后第1天升至最高(P<0.05),且表达水平随压迫时间延长而逐渐下调,但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SCI后,大鼠运动功能随受压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有髓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病变且数量减少,随着压迫时间延长,溃变呈现出进行性加重趋势;NG2细胞与CSCI后髓鞘的变化情况关系密切,可能增殖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或其它类型细胞,是脊髓髓鞘内源性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梗死灶边缘皮质生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囊泡蛋白(SYN)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Longa等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7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n=32)、对照组(n=32)和假手术组(n=12)。康复训练组从术后48 h开始每天予以自制滚筒、平衡木、转棒等训练;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3组大鼠在造模后第3,7,21,35天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同时以免疫组化(IHC)方法观察梗死灶边缘皮质GAP-43与SYN蛋白的表达。 结果在造模后7,21,35 d,康复训练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康复训练组梗死灶边缘皮质GAP-43阳性神经元数量在造模后7,21 d均多于对照组(P<0.05)和假手术组(P<0.01);康复训练组梗死灶边缘皮质SYN平均灰度值在造模后21,35 d均多于对照组(P<0.05)和假手术组(P<0.05)。在造模后3 d,不论是运动功能评分,还是GAP-43阳性神经元数量、SYN平均灰度值,康复训练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梗死灶边缘皮质GAP-43、SYN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肢或患肢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时序性变化,探讨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效果的可能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肢治疗组、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每组再按实验观察时间随机分为7、14和21d三个时间点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造模成功24h后对治疗组给予浅麻醉行穴位电针治疗,每组各时间点结束24h内分离脑缺血皮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IGF-1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 结果①脑缺血后,对照组大鼠脑缺血皮质IGF-1蛋白表达在缺血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治疗组蛋白表达趋势与对照组相同,且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的IGF-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第21天时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但仍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②健肢治疗组脑缺血皮质IGF-1 mRNA表达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健肢治疗组第7天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6.8倍和3.0倍;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时的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3.3倍和5.7倍;健肢治疗组和患肢治疗组的第21天脑缺血皮质的IGF-1 mRNA表达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 结论早期穴位电针治疗能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皮质IGF-1 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健肢穴位电针干预能更早且更大程度地诱发IGF-1 mRNA表达增高及蛋白含量增高持续时间较长;脑卒中早期健肢穴位电针干预效果可能优于患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只,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针控线栓法制作双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CCH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的颈总动脉,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后缝合,不予以结扎。造模成功4周后,治疗组给予7d的20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组大鼠均于造模成功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并于行为学测试后处死,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和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造模成功4周后的第2、3、4、5天,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显著延长(P<0.01),且治疗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同时间点均显著缩短(P<0.01)。训练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分别为(48.79±3.45)%和(30.45±2.78)%,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的(64.56±2.14)%(P<0.01),且治疗组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训练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以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以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A及NgR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8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法制成大鼠T10节段脊髓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细胞移植组、康复训练组及模型组。联合治疗组及康复训练组于制模后次日给予滚筒训练与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 d;联合治疗组与细胞移植组于造模后第7天时,将体外培养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受损脊髓中。每周采用BBB评分法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于干细胞移植后第1,3,7天时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脊髓中Nogo-A及NgR蛋白表达。 结果从脊髓损伤后第2周开始,发现联合治疗组大鼠BBB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第5周时康复训练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各组大鼠Nogo-A及NgR蛋白起始均呈现高表达、随后快速下降等特点,以干细胞移植第7天时联合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最显著,细胞移植组次之,康复训练组与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大鼠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抑制受损脊髓中Nogo-A、NgR蛋白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3d。模型组与电针组各有18只大鼠造模成功。术后2h,在电针组大鼠“曲池”、“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作特殊干预。采用Zea Longa 5分评价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应用TUNEL试剂盒检测皮质区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组内术后2h、1d及2d比较,模型组[(1.67±0.58)分]、电针组[(1.14±0.37)分]术后3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P<0.05)。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大鼠术后2h、1d、2d及3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高,电针组术后2d及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3d,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百分比分别为(1.07±0.02)%、(39.4±10.1)%、(15.1±4.2)%。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凋亡细胞数量百分比明显较低(P<0.05)。术后3d,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蛋白(0.11±0.02)、mRNA的相对含量(0.13±0.04)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cl-2蛋白(0.36±0.11)、mRNA的相对含量(0.41±0.15)较高(P<0.05)。术后3d,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Bax蛋白、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Bax蛋白(0.51±0.14)、mRNA的相对含量(0.37±0.13)较高(P<0.05)。术后3d,电针组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曲池”及“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跑台训练对中重度颅脑外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32只成年SD大鼠制成中重度脑外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A组、训练B组、训练C组及对照组。训练A组、训练B组及训练C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 h、3 d和7 d时进行为期2周的电动跑台训练。于制模后第6、12、18、24及28天时分别采用足误试验(foot-fault)和圆筒试验(cylinder test)评定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协调能力及前肢运动功能;于制模后第28天时通过焦油紫(CV)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体积缺失情况。 结果训练A组足误评分在制模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rt;0.05);训练C组足误评分在制模后第12、18、24及28天时分别为(4.70±0.17)分、(4.66±0.09)分、(4.81±0.14)分和(4.84±0.14)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B组足误评分在制模后第18、24和28天时分别为(4.62±0.17)分、(4.81±0.12)分和(4.81±0.09)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C组圆筒试验前肢不对称分值在制模后第12天时开始升高,在制模后第28天时为(0.31±0.04)分,与对照组前肢不对称分值[(0.17±0.04)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A组、训练B组前肢不对称分值在制模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rt;0.05)。制模后第28天时发现各跑台训练组大鼠脑体积缺失情况均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rt;0.05)。 结论于颅脑损伤后3 d或7 d时进行为期2周的跑台训练,能改善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协调能力及前肢运动功能,其治疗过程与脑组织缺失体积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通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30只。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缺血再灌注(MCAO)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阻断大脑中动脉,不给于跑台训练;模型组大鼠MCAO造模成功后,未给予跑台训练;普通训练组大鼠MCAO造模成功后,每日给予30min的跑台训练(普通训练);强化训练组大鼠MCAO造模成功后给予每日早晚各1次的30min跑台训练(强化训练)。分别于训练第1、3、7和14天,采用Zausinger六分法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情况并加以比较。于实验第3、7和14天三个时间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灌注后分别取两侧腓肠肌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腓肠肌纤维横截面形态,镜下每个视野取10个轮廓较为完整的肌纤维,计算每根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及其横截面积维持率。将各组实验第3、7和14天三个时间点剩余的大鼠取患侧腓肠肌,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分析其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给予跑台训练第1、3和7天后,普通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的Zausinger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跑台训练第14天后,强化训练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P<0.05)。②跑台训练第3天,各组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维持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而在跑台训练第7天和第14天时,假手术组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维持率[(96.67±2.76)%和(94.34±6.17)%]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70.35±2.21)%和(64.89±2.45)%]、普通训练组[(78.68±3.46)%和(71.39±5.72)%]和强化训练组[(83.31±2.89)%和(78.78±3.67)%],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强化训练组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明显大于同时间点的普通训练组(P<0.05)。③跑台训练第7天和第14天,强化训练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0.749±0.042)和(0.689±0.064)]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0.578±0.072)和(0.433±0.106)],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跑台训练可促进p-Akt蛋白的表达;强化训练比普通训练更加有利于p-Akt蛋白的表达,更能防止肌肉萎缩和改善患侧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36只(共72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只大鼠(8只眼)作为正常组,16只大鼠(32只眼)作为实验组(接受小剂量超短波照射,每次7min,1次/日),16只(32只眼)作为对照组(不接受超短波照射),分别于实验第1、3、6和9周四个观察时间点同步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8只眼)。采用无菌操作摘取大鼠双眼,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制备大鼠晶状体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染色,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LEC的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实验组,在照射1、3、6和9周后的Bcl-2表达平均积分光密度(AIOD)值分别为(0.391±0.014)、(0.447±0.006)、(0.417±0.011)、(0.275±0.007),而Bax表达的AIOD值分别为(0.180±0.015)、(0.155±0.007)、(0.167±0.003)、(0.251±0.016)。照射1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照射3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且Bax明显减少(P<0.01);实验组照射6周后的Bcl-2与照射3周后的相比,有所下调但仍较对照组的表达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实验组Bax的表达有所上调但较对照组表达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9周后, 实验组的Bcl-2表达明显下降,且远低于对照组(P<0.01),Bax表达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上述各时间段大鼠的Bcl-2及Ba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rt;0.05)。 结论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LEC的凋亡在一定时间内有保护作用,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可能引起LEC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