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李君 《中外医疗》2013,32(20):97-98
目的探讨和对比无针缝合器与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疗效。方法 140例妇科手术患者,应用立辰无针缝合器逐步闭合切口。另140例妇科手术患者采用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对比两组切口的缝合时间及愈合情况。结果无针缝合组的缝合时间(15±3.4)min明显短于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时间(26±6.5)min(P<0.01)。实验组腹部切口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出现红肿硬结,未诉切口不适。对照组出现3例切口脂肪液化,经治疗后二期愈合。实验组术后1个月腹部切口出现瘢痕52例,对照组术后1个月腹部切口出现瘢痕5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针缝合器无针缝合器能缩短切口缝合操作的时间,不增加切口疤痕,有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65-868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皮肤无针缝合器应用于腹壁切口缝合减少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其中试验组使用皮肤无针缝合器同时皮下脂肪层不进行缝合,对照A组使用皮肤无针缝合器并采用传统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对照B组使用皮肤钉合器同时缝合皮下脂肪层,对照C组使用皮肤钉合器同时不缝合皮下脂肪层,比较四组间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结果:试验组67例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例(1.5%),对照A组62例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6例(9.7%),对照B组64例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例(10.9%),对照C组59例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例(11.9%),试验组与各对照组间切口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41、0.037、0.031)。结论:进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时,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使用皮肤无针缝合器对合腹部切口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  相似文献   

3.
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缝合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信  张思云  陈东  赵宏峰  黎东明  周杰 《广东医学》2007,28(10):1626-1628
目的 探讨愈合不良腹部切口二期缝合后疗效影响因素以及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102例愈合不良腹部切口的资料,调查愈合不良的类型以及有元合并基础疾病对二期缝合的影响,并分析敞开引流和适时二期缝合的技术细节.结果 切口敞开引流平均(8.8±2.4)d,二期缝合后愈合平均(10.9±3.0)d.99例获得预期愈合,3例失败.感染切口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愈合时间长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血肿和缝合不当切口,无基础疾病患者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后愈合时间短于合并代谢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腹腔外肿瘤患者.结论 对液化、积血、感染或缝合不当导致的愈合不良切口予以敞开后通畅引流并适时二期缝合,可以促进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再次剖宫产术切口的效果.方法 :107例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应用立辰无针缝合器闭合切口.另105例疤痕子宫患者采用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切口的缝合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49例(45.79%),>2~6分58例(54.21%);对照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22例(20.95%),>2~6分83例(7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5.31±0.64)s,住院天数(4.33±0.81)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2.82±0.63)cm,对照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8.95±1.48)s,住院天数(5.72±1.98)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6.23±2.24)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满意度(62.62%)明显高于对照组(3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针皮肤吻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优于皮内缝合法,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新的缝合方法对腹壁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术262例及妇科良性病变行妇科手术98例为观察组,采用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皮肤层用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的方法,与同期相似情况的剖宫产术260例及妇科手术108例采用传统方法缝合腹壁切口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除2例因止血不彻底伤口愈合不良外,其余均为甲级愈合,对照组中有10例伤口愈合不良,主要为脂肪液化或局部有化脓性病灶存在,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u=2.289);两组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u=0.074)。结论腹壁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彻底止血,皮肤层用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术,切口血运好,利于伤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和应用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的腹壁Ⅲ类手术切口患者618例,随机分为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组(A组,n=309)和常规缝合组(B组,n=309).A组采取腹壁切口清创术后缝合腹壁并联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B组采取常规术后缝合腹壁各层,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等级情况.结果 A组中甲级愈合296例,愈合率95.7%( 296/309),B组中甲级愈合252例,愈合率81.5%(252/309),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乙级愈合8例,愈合率2.5%( 8/309),B组中乙级愈合29例,愈合率9.3%( 29/309),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9例中,发生切口感染5例,发生率为1.61%(5/309);B组309例中,发生切口感染28例,发生率为9.06%(28/309),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肥胖患者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采取清创术联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预防切口的感染,促进切口的甲级愈合,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正>腹壁手术切口的愈合,除与手术创伤、感染等因素有关外,与手术时的缝合技巧有很大关系。我们采用腹壁切口皮内缝合5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1994~1995年我院选择性腹壁切口皮内缝合者51例,其中妇科18例,产科23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6岁,平均40岁,选择同期手术51例常规缝皮做对照组,比较术后体温、缝线反应、切口愈合情况均有差异。 缝合方法:皮下组织止血彻底,用1号丝线缝合皮下组织,进、出针时要贴近皮缘,缝合后的皮下脂肪组织宽约0.5cm。选用小三角针及1号丝线(最好为无损伤线,用此线缝合不用拆线)褥式缝合皮内,缝到切口中间时用另一丝线穿过缝线底下打结,以利于拆线时提拉,缝合完毕后切口两端各留一段线,拉紧,打结防止活动  相似文献   

8.
陈涛  余润泽 《安徽医学》2017,38(8):1028-1030
目的 比较缝合器缝合与缝线缝合在跟骨骨折患者皮肤缝合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名跟骨骨折手术患者,患者均使用钢板固定,人工骨植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缝合器组30例(使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及缝线组30例(使用普通缝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皮肤的愈合情况,术后伤口的出血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 缝合器组患者伤口愈合优良率为86.67%高于缝线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4,P=0.01),缝合器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缝线组短,但术后出血量较缝线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术中采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且能够改善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 我科1996~1997年采用剖宫产术腹壁切口皮内缝合100例,均Ⅰ期愈合。腹部切口疤痕纤细、平伏、美观,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100例剖宫产行腹壁切口皮内缝合,横切口12例,直切口88例。初产妇84例,经产妇16例。孕周37~42~(+4)周,受术者年龄23~35岁,体重46~84kg。新生儿体重2400~4300g。 2 方法 横切口及直切口均常规切开腹壁各层及子宫各层,取出胎儿和胎盘后选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化学合成可吸收手术缝合线2—0(此线全长150cm,一端自带圆针,一端自带角针),将线剪成2段,自带圆针端线长3/4,自带角针端线长1/4。用自带圆针端  相似文献   

10.
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方法 选取行腹部纵切口的肥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常规方法缝合:1号丝线缝合皮下组织,1号丝线缝合皮肤;B组缝合方法:缝合前对切口适当清创,清除游离的脂肪组织,切口张力大的患者用张力线全层缝合(非褥式);切口张力不大的患者,用4号丝线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褥式缝合.术后常规换药.视切口愈合情况7~10d拆线.对比两组的缝合时间,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情况,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Fishet's精确概率法.结果 B组缝合时间短于A组,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少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手术切口适当清创、全层缝合,有利于肥胖患者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 IOL)的普及和显微手术技巧的日益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术后裸眼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SIECCE IOL),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谢忠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50-1652
目的:探讨乳晕区脓肿的合适切口,以减轻切口疤痕。方法:55例乳房脓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32侧乳房脓肿靠近乳晕区,在切开引流术中采用了柄状环乳晕切口;B组25例26侧乳房脓肿位于乳房周边,行放射状切口。通过术中排脓、适当冲洗、纱布充填引流和术后换药,10 d左右Ⅱ期缝合切口。结果:两组乳房脓肿术中排脓彻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乳头乳晕血运、清除脓腔间隔从切开引流到Ⅱ期缝合的时间间隔以及冲洗脓腔操作的难易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柄状环乳晕切口疤痕不明显。结论:柄状环乳晕切口可应用于约20%的乳房脓肿患者,合理应用柄状环乳晕切口进行乳房脓肿的切开引流,不仅引流效果好,而且乳房切口疤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白糖切口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后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常规换药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后期,加用白糖切口填充。结果切口愈合时间治疗组疗效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糖切口填充能有效缩短脂肪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Saber切口与锁骨上切口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锁骨上切口者56例,Saber切口者8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ber切口组优于锁骨上切口组。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术中使用Saber切口优于使用锁骨上切口。  相似文献   

17.
朱力  李燕  聂建华  毛明芳  李菊  冯丹 《西部医学》2010,22(10):1900-1902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在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治疗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患者35例,其中9例用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口内切口;8例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17例冠状切口+口内切口,含4例合并下颌骨骨折的用口内或颌下切口同期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34例为一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外形满意。出现1例暂时性额肌瘫痪,1例感面部皮肤轻度麻木。1例术口感染溢液,抗炎换药理疗后痊愈。结论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疗效肯定、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且术野清晰,是上颌骨、眶、颧复合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一种理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锁骨下切口与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研究患者给予锁骨下切口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吞咽不适症状发生情况以及美容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吞咽不适症状发生概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耗时、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美容满意度评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 锁骨下切口甲状腺手术具有术后疼痛症状与吞咽不适症状轻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