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生物细胞的永生化和去永生化在细胞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疼痛和晚期癌痛的治疗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的药物止痛有着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目前,细胞镇痛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获得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虽然生物细胞的永生化可暂时解决镇痛细胞的来源和存活等问题,但因其潜在的致瘤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迄今,随着可诱导的Cre-LoxP重组酶系统在细胞去永生化中的应用,在镇痛细胞的来源、存活和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细胞镇痛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慢性疼痛和晚期癌痛的治疗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的药物止痛有着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目前,细胞镇痛住动物实验研究方面获得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虽然生物细胞的永生化可暂时解决镇痛细胞的来源和存活等问题,但因其潜在的致瘤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迄今,随着可诱导的Cre-LoxP重组酶系统在细胞去永生化中的应用,在镇痛细胞的来源、存活和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细胞镇痛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在肝功能衰竭中的治疗价值已得到肯定,大量高活性的人肝细胞是细胞型体外BAL支持系统的核心原材料。球形聚集体是一种立体、高密度、高活性培养肝细胞的方法,但操作较复杂。我们采用生物材料表面接枝功能化学基团的方法,对人肝细胞L-02/聚丙烯杂化界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简单的静止培养实现了肝细胞的球形聚集体培养方式,极大的简化了既往的肝细胞球形聚集体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hepaticfailure,FHF)十分常见,病死率高达70%~80%,其救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1〕。由于此类患者发生肝细胞坏死及功能衰竭,依靠病因治疗及一般的内科支持治疗多不能代替肝细胞特异性功能,因此长...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核心原材料,原代肝细胞由于体外生存期短、培养困难而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常用的猪肝细胞有感染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之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细胞永生化已成为可能.肝细胞的永生化对于药物毒理、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以及肝脏组织工程的研究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就肝细胞永生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微囊化同系、同种异体、异种肝细胞腹腔移植对急性肝衰(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治疗作用。方法 切除大鼠90%的肝脏,建立急性肝衰模型;分离纯化包裹同系Wistar鼠,同种异体SD鼠及异种豚鼠的肝细胞。移植到受体模型鼠腹腔内,观察微囊存活情况及肝衰鼠的生存率和生化改变。结果 在48h内对照组存活率仅15.4%,而同系肝细胞组为78.6%,SD微囊组73.3%,GP微囊组62.5%,7d后对照组大鼠全部死亡,而其余3组存活率分别为57.1%,、53.3%、50.0%。微囊化肝细胞组ALT和TBIL的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微囊包裹同种异体和异种肝细胞腹腔移植而不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阻止免疫排斥反应,给予肝功能代谢支持,阻止急性肝衰模型鼠的死  相似文献   

8.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生物反应器的建立及体外转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由微载体培养的L-02人肝细胞和中空纤维舱构成的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效能。方法 采用微载体培养高浓度L-02人肝细胞,同时使用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和血泵等共同构成生物人工肝系统。在体外转流试验中观察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葡萄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浓度的变化以及实验对肝细胞的影响等。结果 L-02肝细胞能很好地粘附于cytodex 3微载体上形成微载体诱导的肝细胞聚集体;移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体外循环,4h后可见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和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27.1μmmol/L和1.75mmol/L;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为15.21mg/L;肝细胞仍有较高活力达75%。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生物反应器作为生物人工肝系统的核心组件具备一定的生物合成和解毒代谢功能,为进一步建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评价闭合型双循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CBC-BALSS)在治疗犬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建立犬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门腔分流联合胆总管离断),采用CBC-BALSS进行支持治疗。20只模型犬分为两组CBC-BALSS治疗组(n=11);无肝细胞CBC-BALSS对照组(n=9)。治疗时限6h。检测实验犬血氨、生化全套、凝血因子(FactorⅦ)、支/芳氨基酸(BCAA/AAA)、单乙基甘氨酸二甲苯胺(monoethylglycinexylidide,MEGX)和细胞循环路生化全套、肝细胞密度和数量。结果CBC-BALSS细胞回路细胞悬液总体积200ml,肝细胞的总数1×1010个、密度5×107/ml、活率98%左右。治疗中16只犬的生命体征平稳,在治疗30min内均出现一过性低血压;2只转流开始15min出现过敏反应;1只转流中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只因穿刺部位出血死亡。模型治疗前血氨、ALT、TBil/DBil、白蛋白、FactorⅦ和BCAA/AAA分别达150mmol/L、400U/L、80/55mmol/L、35g/L、20%和1.6;CBC-BALSS治疗6h后,血氨、TBil/DBil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T存在下降趋势且在第6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FactorⅦ和BCAA/AAA在所有时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h和2h,MEG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MEGX比对照组提前2h达最高点。治疗15~30min后,双循环路压力至115mmHg趋于平稳,且在±5mmHg波动。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细胞循环路ALT显著性升高;组间细胞循环路TBil/DBi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性升高;白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BALSS治疗犬急性肝功能衰竭过程中,安全、有效、稳定且代谢支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治疗十分棘手。自1985年开始采用急诊行原位肝移植治疗以来,术后一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3%。但是急诊行原位肝移植存在供体短缺等缺点,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肝细胞移植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有望成为治疗ALF的另一种有效手段。由于肝脏的再生潜力很大.移植肝细胞所提供的暂时、有效的肝功能支持.为受体肝脏的再生恢复赢得了时间,从而可使ALF病人有时间等待肝移植,甚至有可能避免肝移植。研究ALF肝细胞移植后的肝再生及其机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有关ALF肝细胞移植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明确“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领域中的概念与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肝细胞的紧急辅助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原理、移植物的制备、病例选择以及手术后监测等问题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已在急性肝功能衰竭 (AHF)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但其医疗费用昂贵 ,存在着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 ,且供肝来源受限[1] 。为此 ,我们对多聚四氟乙烯 (PTFE)膜用作生物人工肝材料高密度培养肝细胞的可行性及其对培养肝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 :取非编织型同心圆状排列的PTFE膜 10 0cm2 高温消毒 ,Hanks液洗涤备用。 6~ 8周Wistar大鼠 ,采用改良Selgen法 (胶原酶灌注 )分离肝细胞 ,台盼篮拒染试验检测肝细胞活性 ,85 %以上成活者用于实验。取含 3× 10 9肝细胞悬液稀释于 70 0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长期液氮冻存对微囊化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 组 S D 大鼠微囊化肝细胞分别用液氮冻存15 、30 、60 天后,检测肝细胞活率、结构、功能及其对急性肝衰的初步治疗效果。结果 冻存后3 组的细胞活率分别为(72 .75 ±3 .9) % 、(70 .07 ±5 .68) % 、(72 .39 ±13 .75) % ;肝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肝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糖原及白蛋白染色正常,培养4 天后各组的总蛋白和尿素氮的合成分泌功能与新鲜微囊化肝细胞差异无显著性( P< 0 .01) 。冻存组(15 天组) 腹腔移植能明显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存活率55 % (11/20) ,与裸细胞组(33 % ,8/24) 及空囊组(16 .6 % ,5/30)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 。结论 液氮可良好的保存微囊化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冻存微囊化肝细胞腹腔移植有良好的肝功能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人永生化胰腺星形细胞(PSCs)系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outgrowth方法提取人原代胰腺星形细胞(hPSCs),慢病毒感染方法导入SV40LT基因和hTERT基因,嘌呤霉素筛选稳定高表达两个基因的细胞(im PSCs),qRT-PCR和Western bolt方法检测表达水平;CCK8法、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由肝细胞、专用反应器和体外循环系统三大要素共同构建。其中生物活性部分的体外培养技术与反应器设计的优劣是影响BALSS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使培养肝细胞的数量、活性和功能更理想,近年各种培养技术及其相应反应器均从各个方面改进以期实现"拟肝化培养"。现就目前常用于BAL的肝细胞培养方法及其相应反应器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玻璃化法保存微囊化大鼠原代肝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化法低温保存微囊化肝细胞的效果,优化最佳冷冻条件。方法:使用33%,37%,40%3种不同浓度的乙二醇保护剂,以不同的冷冻速度低温保存微囊化的肝细胞,并检测冷冻后微囊内的肝细胞功能。结果:40%乙二醇浓度的保护剂配方能最有效保护肝细胞,3种冷冻速度的冷冻效果相同,冷冻后肝细胞P450功能和尿素合成功能与冷冻前相同。结论:玻璃化法能够有效的保存微囊化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17.
自首次将门静脉动脉化(PVA)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治疗以来,PVA的概念一直受到关注.在某种特殊形式下,PVA技术在肝胆外科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然而,PVA毕竟改变了正常的人体生理解剖关系,对于它在肝胆外科中应用也存在较多争议.文中综述门静脉动脉化在肝动脉切除和(或)损伤、急性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移植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初步的展望.
Abstract:
Since 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PVA) was firstly introduced as a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due to liver cirrhosis, the concept of PVA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In special situations, in hepatobiliary surgery, this procedure remains useful. However, PVA is unphysiological and there is much controversy on its us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PVA in hepatic artery resection or injury, in acute liver failure and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suggests future directions in research in PVA.  相似文献   

18.
L0 2人肝细胞株组织学来源为人正常肝组织 ,具备一定正常肝细胞的生物功能。我们将高密度微载体培养的L0 2人肝细胞聚集体加入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 ,构建简易体外生物人工肝装置并进行初步的应用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L0 2人肝细胞株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Cytodex3微载体为Pharmasia公司产品 ;聚羟乙基异丁烯酸 (Poly HEMA )及DMEM、HamsF12培养基均为Sigma公司产品。2 .L0 2人肝细胞的微载体培养 :( 1)取 1.4gCytodex 3,水化处理[1] ;( 2 ) 12 %Poly HEMA…  相似文献   

19.
自首次将门静脉动脉化(PVA)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治疗以来,PVA的概念一直受到关注.在某种特殊形式下,PVA技术在肝胆外科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然而,PVA毕竟改变了正常的人体生理解剖关系,对于它在肝胆外科中应用也存在较多争议.文中综述门静脉动脉化在肝动脉切除和(或)损伤、急性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移植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内置生物人工肝最适培养细胞数量。方法 应用改良两步胶原酶法分离肝细胞 ,构建内置生物人工肝 ,体外培养 3d ,检测活率及各种代谢合成功能指标。结果 各组细胞活率均维持 90 %以上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安定代谢功能、尿素合成功能、蛋白合成功能类似 ,细胞数量少于 5× 10 6 ml时 ,随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功能增强 ,细胞密度高于 5× 10 6 ml上述功能维持一定水平 ,各功能在 5× 10 6 ml组与 1× 10 5 ml、5× 10 5 ml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葡萄糖 6磷酸酶和总RNA丰度表现出另一种趋势 ,细胞密度低于 5× 10 6 ml,两者均维持较高水平 ,其后虽细胞密度增加 ,出现一定程度下降。总RNA丰度 5× 10 7 ml组和密度低的 4组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细胞内 p5 3含量在细胞量 5× 10 7 ml时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聚砜膜中空纤维管构建的生物人工肝内最适细胞培养密度为 5× 10 6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