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国家,艾滋病有蔓延趋势,在国内已偶有少数病例报道,为了了解该病与外科手术的关系,本文不其病理特点,诊断注意事项以及外科医生自身防护等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经性交或血、体液传播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可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至丧失,而易产生原发性和继发感染.HIV主要侵犯人体的T和B淋巴系统,它可直接损害CD4+淋巴细胞和其它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功能也受到明显的损害,特别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的作用降低,使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加[2].因此,病人在全身多个器官易发生难以控制的机会感染、恶性肿瘤、和代谢紊乱,这也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的每一个器官.  相似文献   

3.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cute suppurative thyroiditis,AST)临床少见,有些症状不典型,常与颈前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肿块混淆,易被忽略。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国家,艾滋病(爱兹病)有蔓延趋势,在国内已偶有少数病例报道,为了了解该病与外科手术的关系,本文就其病理特点、诊断注意事项以及外科医生自身防护等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5例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如下:①12例(12/15,80.00%)病灶呈结节型,1例为单发结节,11例为多发结节;②2例(2/15,13.33%)病灶呈肿块型,其中1例约10.0cm×12.0cm,边缘光滑,另1例约3.7cm×4.1cm,边缘模糊;③1例(1/15,6.67%)病灶呈斑片型。15例中,13例(13/15,86.67%)病灶内出现空洞;9例(9/15,60.00%)合并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2例(2/15,13.33%)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治疗后随访3~26个月,1例病灶完全吸收,11例明显吸收,1例失访,2例死亡。结论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野多发结节影,发现巨大肿块影可能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具有高病死率、高传播率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HIV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靶向攻击CD4+T淋巴细胞,使其数量进行性减少(200个/μl或低于总淋巴细胞的14%),易引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意识的变化,HIV/AIDS患者病例数逐渐增多,相应的HIV/AIDS相关性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亦逐渐增高。与一般眼部疾病相比,HIV/AIDS相关性眼病的临床表现特殊,治疗困难。本文对HIV/AIDS几种常见眼部疾病展开综述,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此类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情以及合理地指导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视力,减少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本地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谱分布以及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总结病原微生物分布比例,分析病原微生物谱与CD4~+T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84例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中,培养结果为细菌感染者38例(占45.3%),真菌感染者39例(占46.4%),混合感染者7例(占8.3%);其中混合感染者均为细菌和真菌二重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出91株微生物,最常见的微生物分别为马尼尔菲青霉菌24株(占26.4%)、新型隐球菌21株(占23.1%)、人葡萄球菌9株(占9.9%)和屎肠球菌7株(占7.7%)。83例成人患者中,CD4~+T细胞100个/μl者14例(占16.9%),均为细菌感染;51~100个/μl者5例(占6.0%);CD4~+T细胞≤50个/μl者64例(占77.1%),以真菌和混合感染为主(占67.2%)。CD4~+T细胞≤50个/μl的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真菌和混合感染败血症的风险显著高于CD4~+T细胞50个/μ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63;χ~2=15.67,P0.001)。结论 CD4~+T细胞≤50个/μl的AIDS患者为真菌败血症和混合感染败血症的高危人群,本地区应重视AIDS合并马尼尔菲青霉菌和新型隐球菌败血症,须高度重视并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住院AIDS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早期进行眼底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92例AI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查和治疗基础上,还利用眼底彩色照相联合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筛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水平。 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中20例(43.48%)眼底正常,16例(34.78%)单眼发病,10例(21.74%)双眼发病,其中14例(30.43%)患者眼底表现棉绒斑,3例(6.52%)患者眼底表现单纯视网膜出血,4例(8.7%)患者眼底表现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5例(10.87%)患者眼底表现结核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分别有12例、2例、3例和4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观察组中不同类型眼底病变患者CD4+ T细胞计数水平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眼底病恶化时间平均缩短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6.08、P = 0.048)。 结论眼底彩色照相联合间接检眼镜检查在AIDS患者发病早期可准确筛查出眼底病变,同时检测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水平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亦对提高AIDS眼底病患者诊断率,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耳部病变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耳部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91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150例有耳部疾患的非AIDS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耳部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CD4+ T水平AIDS患者及对照组耳部疾患的治疗及转归。 结果91例AIDS患者中急慢性炎性疾病34例(37.4%);耳聋44例(48.4%),其中感音神经性聋25例,含突发性聋9例;耳疱疹10例(11.0%);耳部肿物5例(5.5%),其中卡波西肉瘤4例,表皮囊肿1例;单纯耳神经及前庭功能异常15例(16.5%),临床症状为单纯耳鸣7例,眩晕5例,神经性耳痛3例。72例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78例接受耳部疾病的针对性治疗,3例未行任何治疗;对照组150例患者均接受耳部疾病的针对性治疗。经耳部针对性治疗后,CD4+ T> 200个/μl的AIDS患者耳部疾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D4+ T< 200个/μl AID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34、P = 0.005),而较对照组耳部疾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3、P = 0.959)。 结论AIDS患者的耳部疾患以炎症性疾病为主,症状重、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除炎症外,还可出现耳聋、疱疹及特异性疾病,如卡波西肉瘤等。其治疗以改善全身免疫状态为主,局部对症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8年10月3日收治的1例AIDS合并M5型AML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发热、出血、淋巴结及肝脏肿大为主要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单核及淋巴细胞计数增高,继而迅速下降,骨髓活检示为AML-M5。经抗感染、纠正凝血、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无效,16 d后死亡。结论AIDS合并AML较少见,确诊需骨髓活检,治疗方法包括抗逆转录病毒联合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能使病人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消失 ,使机体处于严重的免疫缺陷状态 ,完全丧失自卫能力 ,继之引发感染、肿瘤等 ,最终导致死亡。 1 998~ 2 0 0 1年我科收治1 8例 AIDS合并肺炎病人 ,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8例中 ,男 1 6例、女 2例 ,年龄 2 5~ 4 0岁。均为吸毒或曾经吸毒人员 (吸毒方式为几人共用注射器注射海洛因、静脉自注海洛因 ) ,血清抗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而确诊。其中以肺炎为首发症状 1 5例 ,3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继之发生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初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男性患者的糖脂代谢特点。 方法比较未行HAART的初治男性AIDS患者(病例组)与同期健康男性(对照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血压、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等糖脂代谢参数的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显著升高(5.54 mmol/Lvs 4.97 mmol/L,t = 4.980、P = 0.000),BMI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且伴有明显的HOMA-β降低(20.46% vs 99.48%,t = 5.011、P = 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HOMA-IR呈负相关(r =-0.474,P = 0.03),与HOMA-β有一定负相关关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 =-0.368,P = 0.077)。 结论初治男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空腹血糖升高和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且与HIV RNA载量有一定相关性,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警惕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血液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2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髓涂片、外周血、HIV RNA病毒载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外周血及骨髓象等血液学指标。 结果122例AIDS患者中,112例(91.80%)患者出现外周血异常,其中白细胞计数减少者47例(38.52%),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102例(83.61%),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者89例(72.95%),血小板计数减少者40例(32.79%);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者57例(46.72%),巨核细胞计数减少者92例(75.41%),部分患者甚至未见巨核细胞;红系比例降低者90例(73.78%),粒系比例增高者79例(64.76%)。骨髓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感染性骨髓象、粒细胞胞浆内颗粒增多增粗、易见空泡和组织细胞。在CD4+ T细胞< 10个/μl的患者骨髓中,发现噬血现象8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4例,合并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弓形虫感染1例;另外,在6例可见分类不明细胞的患者中,1例经组织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诊断为淋巴瘤细胞,1例经PET-CT提示为淋巴瘤肾转移,1例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经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白血病;CD4+ T细胞水平51~200个/μl组和0~50个/μl组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程度显著高于CD4+ T细胞201~500个/μl组(P均< 0.05)。 结论AIDS患者外周血常规指标改变与HIV RNA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相关;骨髓增生程度随着CD4+ T细胞计数减少而减低,免疫功能下降时血液系统易合并感染;外周血和骨髓检查方法简单、快速,可直观反映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且能及时发现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及肿瘤细胞,对AIDS患者并发症诊断、及时提示临床加强机会性感染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大学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心理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是预防大学生AIDS的有效方法。大学生发生AIDS的危险性正在不断增加,被视为净土的大学校园正在逐渐被AIDS侵蚀,面临这种不堪的现状,对大学生采取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无症状神经梅毒(ANS)和症状性神经梅毒(SN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探讨SNS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确诊为神经梅毒的60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CD4+ T细胞计数与脑脊液指标的相关性;并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分为ANS组(23例)和SNS组(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清学及脑脊液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NS患者进展为SNS的危险因素。 结果入组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2.5岁,SNS组驱梅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者均为6例(16.22%),显著低于ANS组[18例(78.26%)和16例(69.57%)](χ2 = 22.750、P = 0.001,χ2 = 17.383、P < 0.001);CSF TRUST滴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0),SNS组CSF TRUST阳性患者29例(78.38%),显著高于ANS组[9例(39.13%)](χ2 = 8.013、P = 0.005)。入院时血清TRUST滴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6),SNS组患者入院时血清TRUST滴度[1︰128(1︰32,1︰256) vs. 1︰32(1︰8,1︰64):Z =-3.303、P = 0.001]和CSF-WBC计数[45(18.5,92)个/μl vs. 15(6,22)]个/μl:Z = -3.613、P < 0.001]均显著高于ANS组;而CSF葡萄糖浓度[2.9(2.5,3.5)mmol/L vs. 3.3(3.0,4.0)mmol/L:Z =-2.266、P = 0.023]显著低于ANS组。两组患者年龄、CSF蛋白含量、CSF蛋白异常率、CSF氯化物浓度、CD4+ T细胞计数以及CD4+ T细胞计数< 200个/μl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4+ T细胞计数与脑脊液蛋白含量(r =-0.498、P < 0.001)、脑脊液葡萄糖浓度(r = 0.442、P < 0.001)、脑脊液氯化物浓度(r = 0.289、P = 0.025)均有一定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驱梅治疗史(OR = 0.060、P = 0.001)为ANS进展为SNS的保护性因素;入院时血清TRUST滴度(OR = 1.489、P = 0.039)、ln脑脊液白细胞计数(OR = 2.690、P = 0.007)为ANS进展为SNS的危险性因素。血清TRUST滴度每升高1个滴度,ANS进展为SNS的风险增加1.489倍;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每增加1个ln值,ANS进展为SNS的风险增加2.690倍。 结论患者CD4+ T细胞计数越低,脑脊液蛋白含量越高,而脑脊液葡萄糖浓度、脑脊液氯化物浓度则越低;驱梅治疗可降低SNS发生率,血清TRUST滴度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增加ANS进展为SN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骨科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行骨科手术的HIV/AIDS患者共79例,根据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将其分为手术切口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58例)。分析两组患者SSI发生率,筛选SSI影响因素,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79例行骨科手术的HIV/AIDS患者中发生SSI者共21例(26.58%),其中13例为切口浅部感染,5例为深部感染,3例为腔隙感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糖尿病)、合并疾病(结核)、术前HIV RNA载量、术后1周红细胞沉降率(ESR)、术后1周C-反应蛋白(CRP)、手术时程、住院时间、腰部及下肢手术部位、BMI指数、CD4+ T计数、CD8+ T计数、CD4+/CD8+ T、白细胞(WBC)和血红蛋白(HG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将临床中及以往文献报道的SSI相关因素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BMI、CD4+ T计数、HGB、WBC、合并疾病(结核)、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程、切口类型、麻醉类型和术中出血量均为HIV/AIDS患者骨科相关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 结论行骨科手术的HIV/AIDS患者为SSI高危人群,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合理围手术期用药包括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进行免疫重建、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尽量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可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肛肠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13日~3月20日于四川省汉源县中医院、西昌市皮肤病防治站、布拖县医院、昭觉县医院及攀枝花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220例AIDS患者进行肛门视诊、指检及镜检等肛肠专科检查,总结其肛肠疾病的发病情况,并分析患者发病率与年龄、性别、民族、吸毒及CD4~+T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220例AIDS患者中,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92.7%(204/220),分别是痔疮179例(占87.7%)、肛周湿疹15例(占7.4%)、肛乳头纤维瘤18例(占8.8%)、肛门尖锐湿疣5例(占2.5%)、肛周毛囊炎3例(占1.5%)、肛裂4例(占2.0%)和肛瘘6例(占2.9%),部分患者合并两种及以上的肛肠疾病。AIDS患者肛肠疾病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民族、吸毒及CD4~+T细胞计数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 AIDS患者的肛肠疾病发病率高,且病种多样。因此,AIDS患者应重视定期肛肠专科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肛肠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淋巴瘤(ARL)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影像特征。 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0月1日ARL确诊患者,对确诊时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确诊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收集ARL患者共83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48例(57.8%)[包括未分型17例,生发中心(GC)18例,非生发中心(NGC)13例],Burkitt淋巴瘤(BL)患者23例(27.7%),其他少见类型淋巴瘤患者12例(14.5%)。根据以上病理类型分为3组:DLBCL组、BL组和其他类型组。BL组患者CD4+ T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01个/μl,高于DLBCL组患者(78个/μl)和其他类型组(74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6.603,P = 0.037)。HIV载量(χ2 = 0.396,P = 0.820)、AIDS病程(F = 1.342、P = 0.267)及是否ART治疗(χ2 = 3.084、P = 0.544)在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内和头部ARL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以胃和小肠多见)、肝脏,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83、P = 0.959)。结内病变形态以结节、肿块为主,头部病变为环形强化,消化道可见"假性动脉瘤样"扩张且不伴肠梗阻征象,而实质脏器病变多数不伴血管受侵、瘤栓。Ann Arbor分期1期患者20例(31.7%),2期患者14例(22.2%),3期患者8例(12.7%),4期患者21例(33.3%),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Ann Arbor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4.948、P = 0.547)。Ki67(+)≥ 90%患者在DLBCL组(8例、21.1%)和BL组(12例、31.6%)中例数均高于其他类型组(χ2 = 6.016、P = 0.049),但DLBCL组和BL组患者Ki67阳性率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440、P = 0.118)。结内淋巴瘤患者Ki67阳性率与影像所见肿块坏死范围、肿块大小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 = 0.224、0.059,P = 0.199、0.857)。 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AIDS相关淋巴瘤同一部位的影像表现类似,结内淋巴瘤Ki67阳性率不能预测影像所见肿块大小和坏死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以提高对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神经外科手术收治的36例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脑脊液检查指标、脑活体组织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分别根据患者中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理学类型进行分组。 结果颅内占位性病变AIDS患者占同期入院患者的1.45%。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呕吐、肢体障碍和意识障碍等。无特殊病原体感染的HIV脑病患者16例(44.4%);脑实质感染性病变患者12例(33.3%),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6例(16.7%),真菌感染者3例(8.3%),弓形虫感染者1例(2.8%),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例(2.8%),梅毒感染者1例(2.8%);发生颅内肿瘤患者8例(22.2%),其中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患者4例(11.1%),Burkitt淋巴瘤患者3例(8.3%),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1例(2.8%),经治疗后,好转者27例(占75%),无变化者5例(占13.9%)和死亡4例(占11.1%)。36例患者中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 50个/μl者20例(55.6%),50~100个/μl者7例(19.4%),100~200/μl者5例(13.9%),> 200个/μl者4例(11.1%)。HIV脑病与脑实质感染性病变、颅内肿瘤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HIV脑病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其他两种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4、P = 0.31,F = 0.17、P = 0.26)。 结论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病理类型复杂,HIV脑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当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时,应尽早行脑活体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结核病(AIDS/TB)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AIDS/TB患者(观察组)和60例单纯TB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观察抗结核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肝功能损伤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Bil和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2、P=0.343,t=0.608,P=0.54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和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10、P0.001,t=26.098、P0.001)。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比例高达46.7%,显著高于对照组(21.7%)(χ~2=8.336、P=0.004)。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肝功能损伤恢复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t=11.970、P0.001,t=9.693,P0.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P0.001)。肝功能损伤患者CD4~+T细胞比例为(32.82±4.67)%,无肝功能损伤患者CD4~+T细胞占(39.66±4.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19、P0.001)。结论 AIDS/TB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对肝功能影响较大,更易发生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