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患者40例,采用西医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活血化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42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急性期采用远端取穴,恢复期局部取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天数。结果:经过治疗,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平均治疗天数为(33.9±1.78)d,中西医结合组为(20.3±1.28)d,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利民 《中医药学报》2011,39(3):121-12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回顾分析3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周围性面瘫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加用自拟汤药面瘫舒,比较两组不同治疗周期面瘫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面瘫简易评分、面神经功能指数评分的差异,分析观察组病程、面神经损伤部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7d、14d、21d、28d后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9.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有效快速缓解症状,及早治疗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唐河刘岗医院收治的66例接受结合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 %优于对照组的78.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要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能够更快对帮助患者恢复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综合运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及针灸等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其临床效果确切,显著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片、注射VitB1,VitB12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按摩疗法综合治疗,治疗四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按摩效果更为显著,临床的针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经济实用,几乎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方法结合分期治疗对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内(发病至2周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恢复期(2周之上)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闪罐及低频电针仪治疗。结果中西医方法结合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并且在不同分期的治疗中,分期治疗有显著差异性,表明介入治疗的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痊愈率越高。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西医方法结合分期治疗有不错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多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用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理性质及不同病程阶段,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全部痊愈。结论炎性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关键主要在于急性期炎症的治疗,要避免因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者恢复期误治而造成的神经变性或神经损害。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效果好,疗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两组均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观察组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痊愈患者的起效速度。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4.12%,对照组为82.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临床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以营养神经、抗病毒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疗法疗效不佳。门诊收治1例因腮腺混合瘤术出现周围性面瘫面瘫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理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67-1069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雷火灸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3例中度或中重度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眼针配合雷火灸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47例和常规西医疗法对照组46例,观察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眼针配合雷火灸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雷火灸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具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现对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采取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将其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采取西医方式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围性神经面瘫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60例患者中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及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笔者采集周围性面瘫临床病例12例并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临床观察评估疗效。结果:治疗4wk后与自身健侧对照评估显示,痊愈7例,显效3例,好转2例。结论:周围性面瘫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多加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玲  薛维华 《河北中医》2004,26(4):287-28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以口眼口呐斜为特征。临床疗法颇多,西医多采用激素、营养神经疗法,但效果欠佳。2001-09~2003-09,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9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方法:对20例面瘫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痊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90例以单纯西医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通过西医液体疗法,中医中药结合针灸治疗面瘫.结果:30例中,痊愈20例,显效9例,无效1例,平均显效时间15天.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较迅速且有效的治愈面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92.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途径。对于面瘫的选穴上可多使用远端腧穴,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