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与胃癌转移相关的淋巴回流网络 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术的主要内容,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则是合理地进行淋巴结清扫的基础。胃与许多上腹部重要脏器共用腹腔动脉干,脉管系统间存在着很多交通支,淋巴系统逆动脉、循静脉方向回流,构成的网络庞大而纷杂,几乎涉及到上腹部所有的重要脏器和血管,难以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或概括。也正是因此,欧美从事胃癌外科治疗研究的学者们在上个世纪初就尝试过胃癌的淋巴结清扫,但一直没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钩沿横结肠与大网膜附着处分离大网膜分别至结肠脾曲及结肠肝区。用超声刀沿胰腺被膜分离,至胰腺上缘显露近脾门处的脾动静脉主干向脾门解剖,清扫第10、11组淋巴结;显露胃网膜左血管根部并离断,向上离断部分胃短血管后,裸化胃大弯,清扫第4组淋巴结。沿胰腺下缘胰后间隙解剖,显露肠系膜上静脉,清扫14v组淋巴结,于胃网膜右静脉汇入胃结肠静脉干处夹闭,显露胃网膜右动脉根部并夹闭,清扫第6组淋巴结。沿胰腺上缘打开胃胰皱襞进入胰后间隙解剖肝总动脉及腹腔动脉干,游离并显露胃左动、静脉,脾动脉及部分肝总动脉,根部切断胃左动、静脉,清扫7、8、9组淋巴结。显露肝总动脉,清扫第8a组淋巴结,显露肝固有动脉,显露胃右动脉根部,夹闭切断胃右动脉,清扫第5、12组淋巴结。沿小网膜与胃小弯前壁附着处切除小网膜,裸化胃壁,清扫第3、5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切开胃结肠韧带,游离至脾脏下极,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左血管,清扫第4组淋巴结,离断胃短血管直至脾上极。游离胃窦部,于胰腺上缘离断胃网膜右静脉,显露胃十二指肠动脉后,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右动脉,并完成第六组淋巴结的清扫。显露胃窦后壁,离断胃右血管,清扫肝门部淋巴结。距幽门2 cm离断十二指肠。沿胰腺上缘解剖脾动脉根部,于根部离断胃左静脉。显露腹腔干及胃左动脉,向右侧清扫第8组淋巴结,于根部离断胃左动脉后,向头侧清扫第1,2组淋巴结。游离食管腹段,解剖出迷走神经左右支后离断。悬吊肝左叶后,距贲门2 cm离断食管,取上腹正中辅助切口3 cm,移除胃标本及大网膜。重建气腹后,距TREIZ韧带20 cm离断空肠,行食管左后壁与近端空肠侧侧吻合(OVERLAP法),手工缝合共同开口。距此吻合口40 cm,借助辅助切口完成小肠侧侧吻合(ROUX-Y)吻合。  相似文献   

4.
1 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分类1988、1989年日本胃癌淋巴结研究委员会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以下称No16)做了新的分类。以左肾静脉下缘为界,把No16分为No16a、No16b,腹腔动脉以上为No16a_1,以下为No16a_2;肠系膜下动脉以上为  相似文献   

5.
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CT、MR影像表现。方法 以37例经手术与病理检查证实,并同时伴有中、上腹部区域内淋巴结胆大(淋巴结短径≥1.0cm)的胆囊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6例行MR扫描。由3位医生集体阅片,着重观察中、上腹部区域淋巴结的大小、位置及分布情况。结果 该37例中,(1)门腔间隙-胰头后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89.1%(33/37),并主要分布于门腔间隙和胰头后方;(2)腹腔动脉干组上大淋巴结出现率为78.3%(29/37),并主要分布在肝总动脉、腹腔动脉干周围;(3)肠系膜血管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29.8%(11/37),并分布于肠系膜上动脉胰后段周围;(4)腹主动脉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51.3%(19/37),并主要分布于左肾静脉颊的腹主动脉左侧和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结论 胆囊癌转移所致的肿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门腔间隙-胰头后方、腹腔动脉干周围、肠系膜上动脉周围以及腹主动脉周围。这种分布特点与胆囊-胰后区、胆囊-腹腔动脉干和胆囊-肠系膜这3条胆囊淋巴引流途径有关。CT和MR影像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胆囊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6.
局部进展期胃癌规范化淋巴结清扫(D 2)范围是胃癌外科治疗最重要的质控指标。超出标准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否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仍存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不属于D 2淋巴结清扫范围,但是对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例,新辅助化疗后采取D 2+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  相似文献   

7.
解剖胰颈下缘肠系膜上静脉,离断胃结肠干,游离十二指肠及胰头,解剖下腔静脉、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并清扫淋巴结。离断空肠、胰十二指肠下动静脉及钩突;解剖变异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解剖胰颈上缘门静脉及胆管、离断胃右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并清扫淋巴结;离断远端胃、胰颈、胆管、切除胆囊。消化道重建:胰管内置硅胶管行内引流;4-0普理灵缝扎胰腺断端,4-0普理灵连续缝合胰腺断端与空肠浆肌层。4-0普理灵行胆肠吻合。胃后壁与空肠用3-0普理灵行连续侧侧吻合。文氏孔及胰肠吻合前置引流管。病理:中分化腺癌,T2N1M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术前了解胃癌患者胃左动脉的解剖,指导术中N07组淋巴结的清扫.方法 利用64排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在术前检查胃癌患者胃左动脉的起始位置.结果 本组共观察731例.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干者635例,其中起于肝总动脉和脾动脉分支处者176例,起于腹腔干前1/3者292例,起于中1/3者135例,起于后1/3者32例.起于其他地方者共78例,其中起于腹腔干与腹主动脉夹角处者9例,起于腹主动脉者28例,起于胃脾动脉干者27例,起于脾动脉者4例,起于肝总动脉者4例,起于肝左动脉者1例,起于肝胃动脉干者4例,起于肠系膜上动脉者1例.15例胃左动脉缺如.3例特殊变异.结论 术前掌握胃癌患者胃左动脉起始位置及变异情况对顺利清扫其周围淋巴结,避免血管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胃癌的部分淋巴结分组 NO.7-胃左动脉淋巴结:N0.8a-肝总动脉前淋巴结;N0.8p-肝总动脉后淋巴结;N0.9-腹腔干淋巴结;N0.10-脾门淋巴结;N0.11p-脾动脉近端淋巴结;N0.11d-脾动脉远端淋巴结。二、具体步骤1.清扫肝总动脉旁淋巴结。2.定位腹腔干的任何一支具名分支(包括胃左动脉),紧贴血管外膜沿血管走行解剖其周围结缔组织即可实现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左动脉及脾动脉起始段的"脉络化"从而完成No.7、No.8a和No.9组淋巴结清扫。3.离断胃左静脉。4.离断胃左动脉。5.离断脾周围韧带。6.游离胃大弯及贲门左侧并清扫相应淋巴结。7.游离食管腹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进展期胃癌占所有胃癌的绝大多数,对相当一部分进展期胃癌进行原发病灶切除伴随D:清扫难以达到根治,因此,应根据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胃的淋巴流向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表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是胃癌腹腔内淋巴转移的最终淋巴结群,也是淋巴转移进入胸导管的最后屏障。对这个部位转移的淋巴结进行广泛的清扫可使部分病例获得长期生存;即使未发生转移,进行预防性清扫对提高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也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对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清扫范围、清扫效果的评价等存在诸多争论,以下就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