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并通过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中测FPP观察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手术病死率为36%,术后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83%,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术后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45%和545%。术后FPP和PVF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FPP平均保持在32±04kPa。结论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用腹主动脉前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术,(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2例。分别观察以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再出血、肝衰竭的发生率及吻合口的通畅情况。结果 分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平下降11cmH2O,28例(53.84%0患者食 底静脉曲张减轻,4例(7.69%)患者发生再出血,6例(11.54%)发生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3.
报告外科治疗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为21.3%,较内科治疗组46.9%为低(P<0.01),5年生存率可达52.4%。故认为急症病例如无反指征,急诊手术是可取的。分析了急症外科治疗的并发症与死亡率,直接与肝功能代偿程度有关,在Ⅰ、Ⅱ级病例中总死亡率25%,而Ⅲ级病例可达88.2%,10年生存率前者可达68.1%,后者仅11.6%,前者死因以出血为主,Ⅲ级以肝衰多见,认为对Ⅰ、Ⅱ级病例可争取早期急症手术。手术方式以脾肾静脉吻合为主,与断流术相比,住院死亡率为10%及32.2%,再出血分别为16.6%及38.7%,而因出血死亡分流组为3.6%,断流组为14.2%,分流术优于断流术。主张根据医院条件及经验来决定最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估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对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72例进行系统长期随访,并与同期脾肾静脉端侧分流术97例对照分析。证实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有效率77.7%,缓解食道静脉曲张率61.1%,明显优于端侧分流术;术后再出血率为5.5%,对照组为13.4%;且不增加术后脑病与肝功能衰竭(肝衰)的发生率。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优点在于改善了端侧分流术脾静脉通道及吻合口成角现象,保留吻合口周围的胰脾交通支维持压力递差,吻合口大小不受血管直径影响,无狭窄变化,使分流道通畅,减少并延缓血栓形成,增加分流量,使临床效果优于端侧分流术。  相似文献   

5.
断流加分流联合术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前瞻性分析门奇静脉断流加脾肾静脉分流术(联合手术)和断流术后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疗效。方 法: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各手术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随访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手术组PVD术后平均下降0.20 cm(15.87%)、PVF平均下降288.29ml/min(41.15%),FPP平均F降0.66kPa(17.41%);断流组PVD平均下降0.13cm(9.29%), PVF平均下降200.70ml/min(30.35%),FPP平均下降0.38kPa(10.56%);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比较PVD有明显差异(P< 0.01)。再出血率分别为2.9%和13.8%(P<0.05),肝性脑病率分别为5.7%和3.5%(P<0.05)。结论:联合手术组的门静脉血 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疗效优于断流组。  相似文献   

6.
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搭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eng X  Zhu J  Du R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30-332
目的观察用门腔静脉间人工血管搭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门体分流术比较。方法采用带外支撑环的8mm口径聚四氟乙烯(GoreTex)薄壁人工血管行门腔静脉间搭桥分流术,所用人工血管长度为2~3cm,共治疗20例患者。结果搭桥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幅度与同期17例脾肾静脉分流术及11例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083±031kPa,081±050kPa及102±045kPa,P>005)。三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28个月,手术死亡率及再出血率没有差别,但搭桥分流组术后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门腔侧侧分流组(50%及364%,P<005)。20例患者术后近期均经下腔静脉行门静脉造影,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5%,出院后19例患者均经一次以上B超检查,随访已超过15个月,人工血管均通畅。结论门腔静脉间小口径人工血管搭桥分流术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脑病发生率低,疗效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对BPH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对240例有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分别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结果显示:120例TVP手术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术前的20.9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5.1(P<0.001),最大尿流率由10.6ml/s上升至19.2ml/s(P<0.01)。TURP组120例,IPSS从术前的21.2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5.2(P<0.001),最大尿流率由10.2ml/s上升至19.4ml/s(P<0.0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TVP组26.5小时,TURP组50.7小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阳萎发生率:TVP组2.4%,TURP组14.5%(P<0.05)。TVP组术中无大出血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需输血者仅1例。TURP组3例发生TURS,输血14例。比较结果:TVP能达到与TURP完全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价格相对较低,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分流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采用分流术治疗10例小儿门静脉高压症。9例为肝外型,1例为肝内型。其中行脾肺固定、门肺分流术的3例,术后均无再出血。3例中2例Doppler彩超、核素检查证实门肺分流已建立。6例行肠腔静脉分流术者,3例随访5~14年未再出血,另3例效果欠佳,其中1例死于再出血。1例行脾肾静脉分流者年龄为11岁,属肝内型,术后随访3年来未再出血。作者认为脾肺固定、门肺分流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脾肾分流加断流联合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以此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0例经验。结果 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后死亡率为4.2%,术后近期无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9.9%,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术后5年,10年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6%,64.5%和54.5%,结论 联合手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又适当降低了门静脉压力,改善了门静脉高动  相似文献   

10.
马永福  沈进 《外科》1997,2(3):160-161
目的:更合理选择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脾动脉栓塞术20例(第1组)、生长抑素8肽(善得定)静脉滴注25例(第2组)和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22例(第3组)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第1、2、3组的即时止血率和1月内再出血率分别为95%、96.0%、40.9%和10.0%、48.0%、50%。好时止血率第1组明显优于第3组(P〈0.01),而与第2  相似文献   

11.
脾肾静脉分流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段,但因肾静脉位置深、细小,增加了手术难度,影响疗效。报告我院近期采用脾腔静脉分流术式治疗3例,均为女性,年龄9 ̄12岁,反复出血史6 ̄10年。钡餐示重度食道静脉曲张,肝外病变由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术中切除脾脏,测得脾静脉口径6 ̄9mm。将脾静脉与下腔静脉作端侧吻合,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2 ̄18个月,2例一般情况良好,1例(脾静脉口径6mm)术后8个月时  相似文献   

12.
Li E  Zhao L  Zhu L  Lin A  Ge L  Wang F  Shi B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0-5, 71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新术式。方法采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6例,以36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术后随访3个月~55年,平均26个月。结果(1)研究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约115%,好转615%,无变化269%;而对照组好转500%,无变化458%,加重42%,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脾亢消失;(3)术后2年内研究组免疫指标(IgM,C3)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4)血管数字减影显示,余脾与腹膜后组织建立了丰富的侧支循环,使门静脉血向腹膜后分流。结论本术式兼有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优点,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可保留部分脾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脾静脉与大隐静脉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1994 年3 月~1998 年3 月共采用脾静脉大隐静脉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2 例,男7 例,女5 例,年龄34 ±6.35 岁(26 ~54 岁) 。常规脾切除,游离脾静脉及一定长度的大隐静脉,将大隐静脉经皮下隧道进入脾床,与脾静脉吻合。术中测定吻合前、后门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1 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定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率。结果 吻合前、后平均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9.38 ±2.75 ,24.68 ±2.55 cmH2O( P < 0 .01 ) 。术前门静脉最大血流速率19.86 ±8.65 cm/s,术后降至16.27 ±7.54 cm/s ,下降18.93 % ( P < 0 .01 ) ;术前门静脉最大血流量1706.32 ±814.27 ml/min ,术后降至1 323.02 ±630 .52 ml/min ,下降22.46 % ( P < 0 .01 ) 。食管钡餐检查静脉曲张消失者8 例,明显减轻3 例,无变化1 例。随访1 ~4 年无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及死亡病例。结论 脾静脉大隐静脉吻合术可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且无肝性脑病发生,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的  相似文献   

14.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虽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再出血率低,但因分流量大,术后脑病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高。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后大多数吻合口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部分还可能因吻合口张力较大而最终发生狭窄或形成血栓。本文报告使用带外支撑环的8mm口径Gore-Tex人工血管行门腔静脉架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5例,并与同期门静脉侧侧分流组14例比较。结果显示门腔侧侧分流组门静脉压力下降数值稍大于架桥分流组,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1.04±0.44kPa和0.87±0.26kPa,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及手术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后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门腔侧侧分流术组(8.0%和35.7%,P<0.05),术后经下腔静脉行门静脉造影证明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6%。初步结果表明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对病人创伤较小,操作简便,术后脑病发生率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Zhang Z  Leng X  Feng H  Ma F  Wang B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48-349
目的研究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组胺H1和H2受体的变化。方法光学放射自显影术。结果H2受体密度在肝硬变患者肝细胞1684±226显著低于对照组5119±376(P<001);肝静脉2388±407显著低于对照组3130±524(P<001);肝动脉556±71显著低于对照组1754±261(P<001);门静脉520±54显著低于对照组1664±177(P<001);肝硬变患者H1受体密度在肝细胞、肝静脉、肝动脉和门静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细胞及肝内各血管壁的H2受体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选择对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法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非选择性分流术已证明可控制出血,但术后的肝性脑病率和复发出血率均较高,长期存活率亦较低。而选择性分流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DSRS)则无这些缺点。我院自1980.1.~1990.12月使用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48例.其中DSRS组36例,非选择性分流组12例。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及肝功能分级情况无明显差异。DSRS组术后的胃脾区门静脉压力下降显著,而肠系膜区门静脉压力下降不显著;非选择性分流组的肠系膜区门静脉压力下降显著.此结果说明DSRS组术后降低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但维持了门静脉的人肝血流量;治疗结果.DSRS的手术死亡率为28%.肝性脑病率2.8%,复发出血率5.7%;而非选择性分流组分别为8.3%、91%和27.3%,均高于DSRS组。经1~5年随诊存活率分别为97.1%和90.9%。从治疗效果看,DSRS组优于非选择性分流组。本文还对治疗方法选择的认识,施行DSRS时注意的要点以及对DSRS的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ai J  Dong J  Gu H  Bie P  Wang S  Sun W  Liu J  Zhou Y  Peng Z  Wang A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36-338
目的探讨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方法用远端脾静脉腔静脉直接吻合分流,并行脾胰断流和胃小弯侧门静脉奇静脉断流。结果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平均下降053kPa,并仍维持在329±044kPa较高水平;再出血率758%;腹水发生率2730%;无明显肝性脑病发生;手术病死率758%;5年生存率7045%。结论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性分流术式。  相似文献   

18.
室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初期术后右室发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1月至1990年6月期间,对一组室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病儿作了初期手术,近期对生存中6例来随访者作了临床研究。这6例手术年龄9天至15个月,术时体重3.2~8kg。术后随访时间2~10年。6例均为瓣膜隔膜状闭锁、右室不同程度发育不良者。4例行右室流出道(RVOT)跨瓣补片或管道扩张术;2例行闭式肺动脉扩张术,其中1例同时行B-T分流术。随访复查经皮氧饱和度(TcO2%)、心导管造影。结果:TcO2%由术前55%增至88%(P<0.001);右室收缩压从术前15kPa(1kPa=7.5mmHg)减到4.5kPa(P<0.05);右室腔大小指数由6明显增大至11(P<0.001);三尖瓣周长占正常值的百分比从术前78增高到93(P<0.05)。结论:(1)PA+IVS初期术后右室腔有增大的潜力;(2)右室发育与术前右室发育程度关系密切;右肺与肺动脉有效疏通、血流恢复正常途径,三尖瓣开放不受限,右室腔有效减压是右室发育的重要因素;(3)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尽早选择RVOT跨瓣补片扩大术,有利于改善右室顺应性与右室腔增长。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报告了采用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合用脾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6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吻合口直径平均为6.46±0.78mm,分流后FPP平均下降0.51kPa,可降低单纯断流术后再出血率。本手术完成后FPP平均为3.39±0.41kPa,仍保持较高水平FPP,有利于保存向肝性门脉血流和维护肝功能。这一术式尚具有肠系膜下静脉和下腔静脉容易显露、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作者研究了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14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TIPSS治疗,采用超声多普勒、门静脉造影和测压观察了100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TIPSS技术成功率94.62%,操作并发症发生率4.62%,轻度肝性脑病9.03%,术后死亡率3.08%;术后1~24个月随访,分流道狭窄或阻塞率12%,症状复发率9.0%,死亡率6.0%。肝内分流道建立后门静脉压力和肝外门体分流量显著下降,门静脉流速增加,分流道通畅者分流道和门静脉流速分别下降11.93%和20.14%,分流道狭窄者流速进一步下降。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显著,动态观察血流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分流道狭窄或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