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年来我院对20例重症心脏病人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前心功能Ⅲ级者10例,Ⅳ级者8例,V级者2例,心胸比率均大于0.70,2例近达0.80。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均随访6-61个月,心影明显缩小,均恢复工作。作者强调围手术斯的处理、术中心甩保护、术后肺动脉高压的处理、三尖瓣环缝缩术以及保留后瓣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巨大心脏的病理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于1982年1月~1993年6月共施行巨大心脏(心胸比≥0.8)瓣膜置换术102例。心功能Ⅲ级54例,Ⅳ级48例。术后早期死亡率为8.8%,晚期死亡率为3.6%患者·年。作者等根据瓣膜病变性质以及各房、室腔扩大的程度,将巨大心脏分为五型:Ⅰ型为左房巨大型;Ⅱ型为左房、室扩大型;Ⅲ型为双房、右室扩大型;Ⅳ型为全心腔扩大型;Ⅴ型为双房扩大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种分型方法可以反映瓣膜病变的类型、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特征、术后早期及晚期效果,同时可作为手术方法设计的参考,对指导围手术期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126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随访时间410.37病人年(9~76个月)。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NYHAFunctionClassP<0.01),一般性出血率7.6%病人年,栓塞率0.49%病人年,756份血标本的平均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rothrombinTimeRatio,PTR)为1.49±0.18。出血患者平均PTR值1.80±0.58,非出血患者1.43±0.17(P<0.05)。本组资料表明:(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2)国人PTR值1.3~1.7较理想。本文对PTR的标准化及妊娠患者抗凝剂的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形态分型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者对阜外医院1977年4月~1992年12月285例巨大心脏(心胸比>0.70)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进行了分析。参照心腔扩大指数,将此类患者分为四种类型:左房型153例(56.3%),最为常见,手术效果最好,手术早期死亡率已由11.3%降至1.3%产左室型42例(15.2%),手术治疗风险大,术后早期死亡率最高(33.3%)。右心型(17例)较为少见,主要见于先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全心型60例(22.1%),常为联合瓣膜损害,多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手术死亡率较高(22.3%)。这种临床形态分型方法反映了心脏呈高度扩大患者不同心腔扩大的程度和心功能受损的程度,与手术疗效一致,这对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疗效的判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的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1987年1月至1992年3月,我们为65例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EDD>70mm)病人施行了瓣膜替换术。术前平均EDD78.8mm,ESD57.3mm,FS0.26。心功能III级16例,IV级49例。手术方式:MVR16例,MVR+TVP10例,AVR11例,MVR+AVR21例,MVR+AVR+TVP7例。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肾、肝等重要器官并发症27例,死亡9例(13.8%)。AVR组(18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切除术后应用丙谷胺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丙谷胺辅助治疗对提高贲门腺癌切除术后生存率的作用。作者对行近侧胃大部分切除术的73例贲门腺癌病人,术后持续餐前服用丙谷胺,每天3次,每次0.4g。对照组62例为单纯手术治疗。经3年以上随诊,结果见丙谷胺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7%(64/73)、75.3%(55/73)、43.8%(32/7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01)。作者认为丙谷胺服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术后长期服用可提高贲门癌切除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巨大心脏瓣膜替换的经验体会: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对63例心胸比率>0.70,心脏容积指数>正常2倍的风心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其中二尖瓣置换54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双瓣膜置换7例。术前心功Ⅲ级16例,Ⅳ级47例。手术早期死亡率12%(8/63),10年累计生存率78.8%。本文着重对其疗效及围术期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985年6月~1995年1月共收治重症心脏瓣膜病308例。重症病例判断标准为:(1)心功能Ⅳ级;(2)急诊手术;(3)心胸比率≥0.80;(4)合并冠心病需行搭桥术;(5)LVEDD≥80mm或LVESD≥60mm;(6)心导管检查CI≤2.0L/min·m2并mPAP≥9.5kPa或PVR≥2000dyne·s·cm-5;(7)三瓣膜置换术;(8)瓣膜再次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31例,死亡率10.1%;远期随访2~94月(平均34月),远期死亡率3%/人·年。远期心功能Ⅰ、Ⅱ级215例,Ⅲ级17例,Ⅳ级4例。讨论了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9.
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62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方法:1991年5月至2002年7月共为62例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病人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术56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43例,左房折叠术12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28例(45.2%)。早期死亡11例(占17.7%),晚期死亡4例(6.5%)。影响瓣膜置换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严重左室扩大[收缩末直径(ESD)≥6.0cm和舒张末直径(EDD)≥8.0cm]、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O.40和短轴缩短率(FS)≤0.25,围术期室颤和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室颤和术前严重左室扩大伴收缩功能下降。结论:提高此类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妥善处理围术期和术后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报告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治疗效果。本组包括完全切除肿瘤和胸腺26例,次全切除肿瘤10例,组织活检4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2.5%),术后1年内死亡8例(20.5%)。31例术后随访3~12年,5年生存率为61.3%,10年生存率27.7%;其中非浸润型胸腺瘤分别为76.9%和30.0%,浸润型胸腺瘤则为50.0%和25.0%。MG术后缓解改善率为80.6%,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40.0%,抢救成功率为93.8%,结论显示手术治疗胸腺肿瘤合并MG,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