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在川崎病(KD)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变化的临床 意义。方法:检测KD(n=48)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n=30)患儿血清cTnI、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与谷 草转氨酶(GOT)的浓度。结果:KD组cTnI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KD组血清CK,LDH,GOT浓度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VIG治疗后cTn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cTnI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有早期 诊断价值;可以指导早期IVIG治疗,并可作为IVIG疗效观察指标,从而减少KD患儿心肌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患儿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KD(n=42)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n=28)患儿血清cTnⅠ、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与谷草转氨酶(GOT)的浓度.结果KD组血清cTnⅠ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K、LDH、GOT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VIG治疗后cTnⅠ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cTnⅠ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有早期诊断价值;可以指导早期IVIG治疗,并可作为IVIG疗效观察指标,从而减少KD患儿心肌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川崎病(KD)急性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治疗前 (急性期)血清cTnI及CK-MB水平和不同方法治疗后两者的水平变化。结果①KD急性期cTnI、CK-MB的阳性率均较高,且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与非IVIG治疗cTnI和CK-MB的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nI、CK-MB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均有诊断价值;两者相比,cTnI具有更高特异性、敏感性。CTnI可作为指导临床应用IVIG和动态评定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合并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选取213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13例HFMD患儿设为HFMD组,同时将213例HFMD患儿又分为心肌损伤组(47例)和无心肌损伤组(166例),另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酸激酶(CK)水平,研究HFMD患儿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分析各心肌酶对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MD组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均显著提高,而LVEF值则明显降低(P<0. 05)。HFMD组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与LVEF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HFMD组中心肌损伤患儿47例(22. 07%);心肌损伤组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肌损伤组,LVEF值又显著低于无心肌损伤组(P<0. 05)。心肌损伤组血清LDH、cTnI、CK-MB及CK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心肌损伤组(P<0.05)。结论 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与心肌损伤情况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心肌损伤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 I)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48例川崎病患儿的血小板参数,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 I浓度,同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水平.所有患儿于治疗3周后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病例组在血小板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在病程第3周达到高峰,病例组血清cTn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K、LDH、GOT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有冠状动脉损(CAL)组肌钙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NCAL)组.结论 在川崎病的血管炎反应中,血小板起了重要作用,血小板计数增多可作为非典型川崎病诊断的一项参考项目.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 I)可以用于早期诊断KD患儿心肌损伤,以便早期使用IV IG,减少冠脉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心肌酶谱诊断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轮状病毒感染患儿80例,于入组3~6h、6~12h检测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H-FABP水平,比较心肌损伤与心肌正常患儿H-FABP、CK、CK-MB、cTnI、AST及LDH的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3~6h、6~12h轮状病毒感染心肌损伤患儿的H-FABP、CK、CK-MB、cTnI、AST及LDH水平显著高于心肌正常组患儿(P0.05);轮状病毒感染心肌损伤患儿入组3~6h、6~12h的H-FABP、CK-MB、cTnI阳性率显著高于心肌正常患儿(P0.05);H-FABP在诊断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入组3~6h、6~12h心肌损伤的约登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83.02%、78.00%。结论 H-FABP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高于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7.
心肌肌钙蛋白I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7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同时采用抗人cTnI单抗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cTnI定量测定。结果 ①病毒性心肌炎组cT nI、CK及CK M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② 7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cTnI升高 5 3例 ,阳性率为 70 .7% ;CK升高 2 5例 ,阳性率为 33.3% ;CK MB升高 19例 ,阳性率为 2 5 .3%。结论 cTnI可作为诊断幼儿病毒性心肌炎较为特异和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应用速率法测定30例患儿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的水平 ,住院7d后复查 ,观察血清心肌酶的水平与病情的关系 ,以同年龄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 婴幼儿肺炎组急性期血清心肌酶 (AST、CK、CK -MB、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0.01。恢复期血清心肌酶水平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5。婴幼儿肺炎急性期经皮测血氧饱和度与正常儿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升高与病情相关 ,提示心肌损害的客观存在 ,缺氧可能不是导致心肌损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有关因素对心肌细胞损害程度。方法 随机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 0例,于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其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CK -MB) ,乳酸脱氢酶(LDH) ,肌钙蛋白T(cTnT) ,分别进行多因素组间对比。结果 1、严重创伤组与普通创伤组比较,CK、CK -MB、LDH(P <0 .0 1) ,cTnT(P <0 .0 0 1)均有显著性差异。2、主动脉阻断时间>6 0分钟与<30分钟组比较,停机时CK、CK -MB、LDH及cTnT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3、心脏停跳液用量<10ml/kg组与>15ml/kg组比较,停机时CK、CK -MB及cTnT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4、术中代谢性酸中毒组与无代谢性酸中毒组比较,停机时CK、CK -MB ,LDH(P <0 .0 5 ) ,cTnT(P <0 .0 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中检测CK、CK -MB、LDH及cTnT是判断心肌损害程度的方法及手段,cTnT能准确反映心肌损害程度并优于CK、CK -MB、LDH ,它可作为心脏手术中检测心肌损害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 -mRNA对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电镜观察心肌损伤时的超微结构改变 ,并从心肌组织和外周血中制备总mRNA ,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作用合成cTnI -cDNA ,再分别以巢式PCR扩增cTnI-cDNA片段 ,并与心肌酶谱 (CK、CK -MB、AST、LDH)及cTnI定性进行比较 ,分析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心肌损伤组织超微结构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异形变、染色质浓缩边聚。巢式PCR扩增cTnI-mRNA片段的灵敏度为 2 pg/μl,cTnI -mRNA存在于血浆而非有核细胞 ;6 2例心脏病患者中cTnI -mRNA阳性 2 0例 ,明显高于酶学检测和cTnI定性 (P <0 .0 5 )。结论 :资料提示cTnI-mRNA存在于外周血浆 ,外周血cTnI-mRNA检测对心肌损伤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运动后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并将它们进行比较,以期探讨它们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游泳力竭后即刻组,游泳4.5h后6h,18h,24h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TnI,CK,CK-MB,LDH。cTnI检测用改良Bodor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CK-MB测定用免疫抑制法。结果①游泳力竭后即刻组,大负荷运动后6,18,24h组cTnI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t=1.567,ν=13,P=0.141;F=1.393,P=0.267,组间P值0.061~0.897,显示差异均无显著性。②游泳力竭后即刻组CK,CK-MB,LDH升高,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4.027,10.666,9.413,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性。③大负荷运动后6h组CK,CK-MB,LDH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是0.044,0.015,0.019,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游泳力竭后即刻CK,CK-MB,LDH升高,但cTnI未有升高,尚需进一步动态检测cTnI。②大负荷运动后,动态检测未见有血清cTnI升高,提示未有心肌损伤。③大负荷运动后6h组出现的CK,CK-MB,LDH升高是否表明有心肌损伤应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比小儿心肌炎、肌病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与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b)的动态变化,观察CK-MB质量在判定心肌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40例心肌炎患儿(其中有20例为暴发性心肌炎)和38例肌病患儿的肌酸激酶(CK)、CK-MB活性、CK-MB质量、cTnI、Mb、心电图以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肌病组同时进行肌电图、遗传代谢病筛查以及基因检测.以同期本院发育儿科门诊除外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10例身矮待查儿童为对照.结果 ①健康对照组儿童CK(U/L)为95.0±27.0,CK-MB活性(U/L)为22.6±1.3,CK-MB质量(μg/L)为2.4±0.3,cTnI(μg/L)为0.012±0.001.②心肌炎组患儿治疗前CK(1 033.0±408.0)、CK-MB活性(101.2±31.5)、CK-MB质量(38.2±13.2)、cTnI(5.544±1.554)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各项指标逐渐下降;治疗2周后CK(59.3±25.1)、CK-MB活性(24.6±13.2)、CK-MB质量(3.3±2.9)、cTnI(0.125±0.128)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均P>0.05).治疗1周后CK、CK-MB质量增高率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K:5.9%(1/17)比56.4%(22/39);CK-MB质量:8.3%(1/12)比61.1%(22/36),均P<0.01],CK-MB质量恢复先于cTnI,增高率出现明显差异[8.3%(1/12)比73.7%(14/19),P<0.05].③肌病组治疗前CK(10 193.0±1 447.0)、CK-MB活性(311.7±44.4)以及CK-MB质量(229.2±47.9)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但cTnI不高(0.021±0.002);治疗2周后CK(5 735.6±6 187.8)、CK-MB活性(170.7±143.0)、CK-MB质量(207.4±136.6)仍维持在高水平,cTnI(0.230±0.150)则维持在正常水平;各项指标的增高率与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CK:85.7%(6/7)比97.4%(37/38); CK-MB活性:85.7%(6/7)比97.4%(37/38);CK-MB质量:100.0%(2/2)比94.1%(32/34);cTnI:0(0/1)比6.4%(2/31),均P>0.05].结论 ①在心肌炎时,CK-MB质量与cTnI一致,急性期升高,恢复期降至正常,但CK-MB质量观察窗短于cTnI.②在肌病时,CK-MB质量与cTnI 分离,前者治疗前后均升高,后者正常,故用测定CK-MB质量来判定肌病患儿是否有心肌损害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儿童心肌酶的正常范围,探讨其比值及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αHBDH)并计算出CK-MB/CK、αHBDH/LDH比值;CK采用酶耦联测定法,αHBDH、LDH采用连续监测法,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cTnI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 200名健康儿童心肌酶水平均高于健康成人(P<0.01),但不同组别CK-MB/CK<0.03者占80%以上,αHBDH/LDH在0.7~0.9之间占85%以上。80名健康儿童运动后的心肌酶普遍高出儿童正常范围,但其比值并未升高。已确诊的132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心肌酶异常者107例(占80%),CK-MB/CK>0.07者80例,αHBDH/LDH>0.9者78例,cTnI结果阳性90例。其比值和cTnI结果经配对检验存在一致性关联。结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儿童心肌酶异常,儿童心肌酶单项升高不能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依据;CK-MB/CK>0.07、αHBDH/LDH>0.9以及cTnI结果阳性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儿童三个年龄段心肌酶谱参考值范围及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方法对143名健康儿童采集静脉血,用速率法测定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并对结果按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年龄组血清中AST、LDH、α—HBDH、CK、CK-MB含量均较成人高,年龄越小,含量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②三个年龄段的指标测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苏州比较:婴幼儿组LDH、CK-MB(0.01〉P〉0.005,P〈0.001);学龄前组LDH、α-HBDH、CK—MB为(P〈0.001),CK(0.05〉P〉0.02);学龄组LDH、CK(0.02〉P〉0.01),CK-MB(P〈0.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心肌病时宜参考本地区儿童心肌酶谱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187例HFMD患儿于诊断次日和病程结束后,进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HFM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且心肌酶谱异常治疗前亦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但均无心肌炎表现。结论提示HFMD病程中心肌较易受到侵犯,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及时诊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初步研究表明,肌钙蛋白Ⅰ (cTnI)作为心肌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成分释放入血循环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测定比较心肌cTnI与几种常用的AMI诊断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AMI和65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醇(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等6项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别对AMI和非心肌梗死组各指标间的差异作对比分析.结果 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92.5%)高于CK(72.5%)、CK-MB(65.0%)、AST(62.5%)、LDH(60.0%)、α-HBD(62.5%),P<0.05;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96.3%)与CK-MB(93.8%)相近(P>0.05),高于CK(87.8%)、AST(76.9%)、LDH(84.6%)及α-HBD(81.5%),P<0.05.结论 cTnI对AMI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标记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希宏  李怡  钟永根 《临床医学》2005,25(12):11-13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与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罗氏电发光2010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测定62例AM I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cTnI、肌酸激酶(CK)和CK-MB,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 I组血清cTnI、CK和CK-M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TnI与CK-MB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7%,高于前三者,且动态检测对早期AM I敏感性更高、阳性持续时间更长。结论肌钙蛋白I与CK-MB联合检测能提高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具有更宽的诊断时间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正五聚体蛋白-3(PTX-3)及白细胞介素(IL)-35水平及其与心功能、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VMC患儿80例作为VMC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较两组血清中PTX-3、IL-35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VM...  相似文献   

19.
邓荣春  陈会  张明  李彬  孙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289-1290,1292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10例临床疑似AMI胸痛患者,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测定法(TRIFA)检测患者入院即刻血清中H-FABP含量,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红蛋白(MYO)进行比较;对11例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6 h后进行动态分析;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绘制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分析6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I患者入院即刻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AUC由大到小依次为H-FABP、hsCRP、cTnI、CK-MB、CK和MYO,最佳临界值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0%、78.7%、81.3%、73.8%、72.5%和61.3%,特异度分别为93.3%、95.0%、93.3%、100.0%、100.0%、98.3%。H-FABP的AUC与hsCRP、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K-MB、CK、MY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诊断早期AMI的阳性率达85.0%。结论 H-FABP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相对较早的检测窗口期和相对较好的特异度,在时效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可作为AMI早期诊断或排除诊断的血清标志物。多项心肌损伤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AMI实验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