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5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除2例螺钉从股骨头颈上方切出再次手术外,其余均愈合.并发症:麦氏鹅头加压螺纹钉17例(27%),加压滑动鹅头钉3例(7.1%).认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以手术为好,首选加压滑动鹅头钉,粗隆内后侧骨折应满意复位和固定,股骨颈中螺钉应位于股骨颈中轴或稍偏后下.  相似文献   

2.
尹佩玉 《吉林医学》2011,(34):7323-7324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三翼钉内固定术、鹅头钉内固定术、加压螺纹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加压滑动头钉内固定等手术方案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中96例手术,切口I期愈合94例,2例切合感染,出院时全身情况均良好。粗隆间骨折39例,手术26例、骨牵引24例。股骨颈骨折66例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6例、加压螺纹钉14例,三翼钉6例。术后随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加压螺纹钉及三翼钉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结论: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糖尿病等疾患,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往往造成老年人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死亡。而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降低老年骨折患者的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运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平均随访3年2个月。结果:股骨颈骨折愈合率94.4%,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16.7%。股骨粗隆间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无下肢短缩和髋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手术简便快捷,创伤少,固定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是可以提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洪旺  李裕学等 《中华综合医学》2001,2(12):1107-1107,F003
目的:探讨自制尾端螺纹钉治疗老年性新鲜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2例老年性新鲜髋部骨折采用自制尾端螺纹钉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2-7年的随访。股骨颈骨折98例,GardenⅠ型35例,Ⅱ型14例,Ⅲ型38例,Ⅳ型11例;头下型21例,头颈型42例,颈基底型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均为稳定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GardenⅠ型6-12周,平均8周;Ⅱ型8-12周,平均10周,Ⅲ型10-18周,平均14周。Ⅳ型8-18周。平均16周;粗隆间骨折6-10周,平均8周。骨不边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例。无1例螺纹钉滑脱,折断。结论:该螺纹钉固定手术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不易滑脱,适用于股骨颈基底骨折,稳定的粗隆间骨折和全身状况不佳或没有经济承受能力的不能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和头颈型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力髋部螺纹钉、Gamma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差异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高龄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动力髋部螺纹钉组和Gamma钉组。分别对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干角丢失度等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患髋进行综合评分来判断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4~52个月,平均23个月。Gamma钉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DHS组(P<0.05)。结论动力髋部螺纹钉和Gamma钉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的理想材料,在控制手术创伤方面Gamma钉固定更优于DHS。  相似文献   

6.
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系老年人较常见的骨折,因年老体弱,全身并发症多,正确掌握髋部骨折的处理,对减少老年人痛苦,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与功能的恢复均有重要意义。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1~1994年手术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36例,60岁以上22例(61%)其中男16例,女6例。70岁以上8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7/22例,粗隆间骨折15/22例。骨发疾病:冠心病,脑梗塞。8/22例。治疗方案:X线下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20/2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22例。术前准备:一般术前准备:骨折有移位者需做股骨结节骨牵引3一6天,重6~skg…  相似文献   

7.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压滑动鹅头钉在肌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法,方法:对我院自1996年10月2000年10月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43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骨折均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无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患髋功能优良率88.4%。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能早期起床活动,作者认为是首选内固定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总结。结果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组术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5%、85%、88%,其中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在65岁以下的新鲜基底部或嵌插型骨折,宜选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头下型或有严重移位的经颈型骨折,宜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压滑动鹅头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 13 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13 2例得到随访 ,骨折均愈合 ,患髋功能优良率达 90 9%。结论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靠 ,并发症少 ,能早期起床活动 ,可作为首选内固定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5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8-42个月,平均30.2个月。结果:根据患者主诉、关节功能及X线所见评定疗效。内固定组优良率70%,全髋置换组86%。全髋置换组总体疗效好于内固定组。结论: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都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不同的适应症。在技术力量和患者经济状况及全身情况许可的条件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更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 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力髋(Dynamic hip screws,DHS )联合骨水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治疗高龄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40例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动力髋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每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并根据髋关节功能情况,对动力髋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 Harris 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动力髋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力髋内固定组并发2例髋内翻,优良率为90.0%。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并发1例髋内翻,优良率为95.0%。动力髋内固定组 Harris 评分(91.8&#177;6.1)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2.5&#177;5.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力髋内固定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对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治疗各具优势,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冰  陈铮 《中国现代医生》2012,(33):151-152,154
目的通过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5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27例)和空心钉组(28例),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术中和术后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空心钉组,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也多于空心钉组,住院时间长于空心钉组,但下地活动时间明显早于空心钉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以提高疗效,缩短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从而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但是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法,从而增加了术中的风险。因此在临床上,要把握适应证,选择可以耐受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加压空心钉、动力髋螺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320例,其中进行加压空心钉固定97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196例,动力髋螺钉固定27例。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结果 296例获得6~36个月(平均18.5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愈合,其中发生髋内翻3例,螺钉松动4例。功能评定:空心钉组优良率为92.8%,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为99%,动力髋螺钉组为77.8%。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内固定材料,解剖型锁定钢板对各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适用。加压空心钉固定虽操作简单,但只限用于31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而动力髋螺钉对31A2型大粗隆外侧壁骨折粉碎程度大的病例打钉部位困难,头颈骨折块固定不牢靠,效果不佳,需慎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提高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自2009年6月~2011年9月间收治30例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人工双中心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和DHS内固定治疗(B组),每组15例。分别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第3、6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2(12~24)个月。A、B2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0分钟、45分钟;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50ml、350ml;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周及6~8周;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3.33%、26.67%;参照Harris标准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第3个月:86.67%、66.67%;第6个月:86.67%、73.33%;第12个月:93.33%、80.00%。结论: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综合比较,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较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比较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上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髋部骨折的风险预测。方法  对93例因髋部骨折收治入院的患者行QCT扫描测量健侧髋部骨密度及进行髋部几何结构分析。患者年龄70~96岁,平均年龄(82.31±7.76)岁,男性21例,女性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62例。分析髋部几何结构参数包括股骨颈区域的最小横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CSA)、横截面转动惯量(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截面模量Z值(cross-sectional modulus Z,Z score)、屈曲比率(buckling ratio,BR)、皮质骨厚度(cortical bone thickness,CTh) 以及髋关节轴线长度(hip axis length,HAL)。结果  QCT所测两种髋部骨折在髋部各区域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股骨颈骨折组的CSA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而股骨颈骨折组的HAL大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股骨颈骨折组在股骨颈前上象限的CTh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结论  股骨颈CSA较小、HAL较长、CTh较薄的老年人群跌倒后更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的1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P〈0.05),但术后Harris评分低于DHS组。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身体素质较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2例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无畸形愈合、肢体短缩、髋内翻发生,无钢板断裂、松动、断钉及螺钉切割股骨头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较好14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中最大限度保护骨折块血运、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佳福  吴文华 《医学综述》2009,15(20):3120-3122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并发症。但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随访时间较短,今后有必要进行大宗病例的远期随访。本研究就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手术技巧、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主要并发症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和钢板固定大转子方式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2例高龄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依据大转子处骨折粉碎程度分为胸骨钢丝捆绑组(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n=28)和钢板固定组(采用钢板固定大转子,n=24)。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初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结果:胸骨钢丝捆绑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钢板固定组(P<0.05);出血量少于钢板固定组(P<0.05);术后引流量,患者初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固定大转子比较,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