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扶阳通络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扶阳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术后4周治疗组的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功能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阳通络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等神经麻痹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在科室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下肢麻痛患者62例作为研究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研究组(31例)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下肢麻痛改善程度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麻痛缓解程度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下肢麻痛的患者,术后在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可显著缓解下肢麻痛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术后下肢麻痛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下肢疼痛情况和麻木情况的评分,治疗前后体征客观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下肢疼痛、下肢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患者直腿抬高情况与下肢肌力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高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麻木的情况,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行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神经妥乐平治疗,观察组用神经妥乐平+针灸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效果。结果神经妥乐平+针灸(观察组)治疗腰椎管狭窄术后下肢麻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神经妥乐平(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下肢麻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术后下肢麻痛患者选择神经妥乐平+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缓解患者下肢麻痛,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姜江  周斌  顾伏龙  李中伟  陈学先 《新中医》2014,46(6):104-105
目的:观察张仲景"瘀水同源"理论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31例患者应用瘀水同治法治疗,随访3月、6月、12月,记录评价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12月回访优良率达96.7%,治疗后3月、6月、12月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瘀水同源理论指导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钩活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钩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术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及腰腿疼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34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皮肤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腰腿疼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钩活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片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用腰痛宁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6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地奥司明片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常见病。笔者采用验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满意。方法:黄芪40g,熟地黄30g,白芍30g,甘草10g。水煎分2次温服,日1剂,15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体会: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典型症状,即行走后疼痛加重并跛行,休息后缓解。本中医"劳则气耗"之理,重用黄芪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9.
房纬  赵雪圆  姜东升  周翔  刘胜 《新中医》2007,39(10):36-37
目的:观察在传统推拿、针灸、牵引治疗基础上配合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慢性腰椎管狭窄症(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推拿、针灸、牵引并配合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针灸、牵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阳虚型腰椎管狭窄症符合血痹辨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十枣汤加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尿潴留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均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导尿等方法治疗后仍发生尿潴留,观察组采用十枣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继续反复留置导尿管,直至膀胱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68.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枣汤加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尿潴留,可避免反复留置导尿管,减轻患者痛苦,避免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羌蓝汤解热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iv内毒素后,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血浆cAMP含量与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家兔ig20g/kg羌蓝汤可以抑制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在解热的同时也抑制血浆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的精髓,但目前专利法的设置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格式不利于中药复方的技术保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将色谱峰的定位和峰面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个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亦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复杂中药复方产品的化学组成特征。作者认为,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中药复方的整体质量状况,也可用于中药复方专利中技术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临床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方法。方法:将12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和心理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调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疲劳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焦虑5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按摩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