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21例,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对其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访期间收集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临床骨愈合时间等临床资料,应用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放射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6~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3.4(12.5 ~ 15.0)cm,平均手术时间135(75~2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0(320~750) ml,平均临床骨折愈合时间32(28~34)周.根据Matta标准:19例患者影像学复位满意,2例良好,满意率90.5%(19/21).根据Majeed标准:术后1年20例患者评分为优,1例为良,优率95.2%(20/21).1例患者X线复查发现钢板轻微移位,但骨折端对合良好,9个月后取出内固定,骨折端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改良Stoppa 入路具有切口较小、手术视野清晰、易于复位、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在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时,改良Stoppa入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7~ 1999年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8例 ,近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年龄 2 5~ 5 7岁 ,平均年龄 38 6岁。车祸伤 6例 ,坠伤 2例 ,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7例伴髋关节后脱位。2 材料与方法 所采用的内固物为芬兰生产的BIOFIX ,其成份为SR—PLLA ,螺钉直径为 4 5mm ,长度为 3cm、4 5cm及 5cm ,Φ4 5mmz丝攻、手摇钻或电钻一把 ,Φ3 2mm梅花钻头一根。7例伴髋关节后脱位病人先在腰麻下复位 ,其中 2例因不稳定未能完全复位 ,然后行髋CT扫描…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9,(11):1640-1643
目的探讨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患者资料11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膝前外侧入路治疗)和研究组(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每组5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的评定,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研究组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治疗前后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研究组的两种评分较对照组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组伸膝最大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P=0. 000)。结论对胫骨近端后侧骨折患者采取改良膝后侧入路进行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具有有效减少治疗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优点,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前髂腹股沟入路和髋关节后外侧前弧形切口(非K-L)入路手术方法治疗43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本研究中,回顾分析了这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其中有5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症状,1例出现骨化性肌炎,其余病例术后生活质量较好,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复杂性髋臼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能获得很好的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和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髋臼和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7.51±26.87)min<(201.42±38.52)min]以及术中出血量[(612.71±93.74)ml<(801.24±162.39)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63.75±6.33)分vs.(62.91±6.29)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12.9%)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和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颈椎骨折患者行颈椎前后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35例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无脊柱畸形患者,脊髓功能为1~2级。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与颌间牵引联合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颌角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经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内固定复位联合术后2周颌间牵引疗法,对照组实施传统口外入路切口复位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手术参数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参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满足患者对美观及术后功能恢复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时采用改良“L”形切口入路的疗效.方法 选取58例Sander分型为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入路组(对照组)31例和改良“L”形切口入路组(改良组)27例.根据Maryland 足部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0( 12.02±4.3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照组优良率为83.9%(26/31),改良组为88.9%(24/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切口改良入路保护了切口下方皮肤的血供,减少了周围组织损伤概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有效恢复了足部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手术)和B组(后正中入路手术),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3 d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B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均更大;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NE、Cor水平均升高,但B组更低(均P<0.05);A组与B组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前外侧入路手术,后正中入路手术可明显缩短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恢复肘关节功能和肩关节功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两种入路手术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0.
凡严重外伤发生三踝骨折时,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并发生显著脱位称为Pott骨折,也称为Cotton骨折。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后踝骨折位置深在,显露和固定的难度较大,同时在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多争议。笔者对传统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解剖研究,加以改良,并且进行了临床应用,效果优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7/2007—07,收治平均年龄为37.2岁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并神经损伤58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4例,B级15例,C级21例,D级18例。根据伤情30例选择前路手术,28例选择后路手术。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等并发症。获得8—49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者58例,除4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明显恢复,前、后路手术Frankel分级分别恢复1.6与1.1级。结论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前路手术减压更为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融合成功率较高,脊柱序列维持较好。  相似文献   

12.
曾心一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522-152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手术适应征及技巧。方法对本科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后路椎间盘镜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NaKai标准对病人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无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67%。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方法,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和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髋臼后壁缺损的患者在初次全髋置换或翻修术中髋臼重建的技巧。方法笔者自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对一组10例10髋被确诊为髋臼后壁严重缺损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或翻修术,全部采用自体或异体股骨头植骨修复骨缺损区并用骨盆重建钛板或螺钉固定然后植入生物固定型髋臼假体,术后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并分别在第3、6、12、18、24、36个月拍摄X光片并记录Harris评分。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术后第12个月或以上的X片证实假体臼的稳定性良好,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疼痛选项得分全部满分。结论运用自体或异体股骨头植骨修复骨缺损区并用骨盆重建钛板或螺钉固定然后植入生物固定型髋臼假体,预期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8例腰行椎后路手术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B组采用传统镇痛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和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地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后各个时间段VAS评分和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术后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无需椎管减压、无神经症状的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肌间隙入路方式疗法,对照组进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方式疗法,比较两组的术后Cobb角纠正情况、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Cobb角纠正率(%)、术后引流量(mL)、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患者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需椎管减压、无神经症状的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肌间隙入路疗法,可有效促进病情的康复,术中出血少,高度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6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实施肱骨远端解剖钢板疗法,对照组实施髓内钉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的手术参数、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肩肘关节评分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实施肱骨远端解剖钢板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术后康复迅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具体病情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对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脊柱前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前路手术36例,后路手术24例。结果前路手术组患者的病椎骨性愈合情况较好,病椎高度恢复情况及Cobb氏角改变情况均优于后路手术组。结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前路手术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入路手法复位微创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行经三角肌入路手法复位MIPO,对照组行经胸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 d、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 3个月,研究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手法复位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轻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及术后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利于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9.
张丽云  李云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71-1472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该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唐山市协和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7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明显优于单独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