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该实验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 UPLC-Q-TOF-HRMS)技术探讨复方黑骨藤有效组分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in-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脾脏代谢组的影响,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其潜在抗炎机制。造模成功后,给药28 d,取大鼠脾脏组织,处理后采集UPLC-Q-TOF-HRMS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以及MetPA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肌苷、胞内胆碱、次黄嘌呤、牛磺酸等22种生物标志物含量显著升高,而CDP-乙醇胺、磷酰胆碱等9种生物标志物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复方黑骨藤有效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龙须藤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滑膜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结果:从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4-烯-3-酮(1)、β-谷甾醇棕榈酸酯(2)、1-(2,4-二羟基苯基)-3-(3,4-二羟基苯基)-3-羟丙基-1-酮(3)、7-羟基香豆素(4)、没食子酸(5)、松柏醛(6)、1-(3,4-二甲氧基苯基)-1-丙醇(7)、丁香酸(8)、没食子酸乙酯(9)。结论:其中,化合物1~4、6、7、9为首次从龙须藤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结果显示化合物1~9均对滑膜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黑骨藤挥发油的抗炎作用,阐明挥发油作为药用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挥发油乳剂,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药理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黑骨藤挥发油乳剂高、低剂量(以挥发油量计为375μL,94μL.kg-1,给药容积均为15 mL.kg-1)治疗组及阳性药(雷公藤多苷片,6.0 mg.kg-1)对照治疗组,造模后,各用药组于致炎后10 d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11 d,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量(3 mL)蒸馏水,灌胃给药,采用容积法测定其肿胀度;造模后21d,大鼠眼眶取血,采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一氧化氮(NO)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中MDA、NO的含量。采用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设正常对照组、黑骨藤挥发油乳剂高、中、低剂量(500,250,125μL.kg-1,给药容积均为20 mL.kg-1)治疗组及阳性药(地塞米松,4 m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5 d,研究黑骨藤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大鼠的足趾肿胀值在18~21 d内均有所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和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血清中的MDA含量,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NO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并无差异;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NO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药理模型有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的NO,MDA含量,减轻局部病理反应,起到抗炎作用;黑骨藤挥发油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结论:黑骨藤挥发油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症。其病情缠绵,治疗颇为棘手。我院易希园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自拟三藤饮加减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将资料完整的34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对西南地区苗药黑骨藤防治肺癌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考察苗药黑骨藤抗肺癌活性部位,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上述各活性部位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并应用Linpinski 5原则筛选黑骨藤中与肺癌相关的活性成分。结果:黑骨藤抗肺癌活性部位为正丁醇、水、氯仿、乙酸乙酯,活性成分共42个,活性成分与疾病作用的关键靶点53个,GO富集分析显示黑骨藤作用于肺癌的关键节点为EGFR、GRB2、P53、NF-κB;主要分子功能包括调节NF-κB结合,泛素连接酶的活性;生物学过程包含氧化应激,调节转录与生长;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细胞增殖、凋亡、应激及泛素介导的水解、MAPK等16条信号通路。结论:黑骨藤抗肺癌可能是通过PI3K-AKT和MAK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宽筋藤提取物对牛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宽筋藤提取物灌胃给药12 g生药/kg、6 g生药/kg干预。测量大鼠右后足掌和踝关节周长,每周1次;步态仪采集大鼠步态信息。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病理变化。结果:宽筋藤提取物可以明显改善CIA大鼠足掌及踝关节肿胀度,缓解疼痛;明显减轻滑膜增生,减少炎细胞浸润及血管翳的形成,并改善软骨病变损伤。结论:宽筋藤提取物对CIA大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开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长期服用西药毒作用大,病人难以接受;中药毒副反应小,在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关节僵直、提高生活质量上起了很大作用。现将其分子作用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黑骨藤中苷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茎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及重结晶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黑骨藤中分离得到6个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1),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结论:6个苷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黑骨藤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黑骨藤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采用MTT法对萃取、分离得到的黑骨藤乙醇提取物、活性部位以及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实验;利用色谱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质量浓度在25 mg.L-1时黑骨藤乙酸乙酯部位对白血病K562抑制率可达到80.71%。从该部位分离所得化合物Ⅵ和化合物Ⅸ在10 mg.L-1质量浓度下肿瘤抑制率分别达到97.48%,40.56%。结论:黑骨藤乙酸乙酯部位为其抗肿瘤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的2个化合物有较好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滇杠柳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滇杠柳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滇杠柳苷元A-3-O-β-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β-谷甾醇(2),滇杠柳苷Ⅰ(3),熊果酸(4),杠柳苷元(5),杠柳苷(6),北五加皮苷E(7),periplocoside M(8),胡萝卜苷(9),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10)。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强心苷,化合物8为首次从滇杠柳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4.
苗药黑骨藤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苗药黑骨藤中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不同来源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用5%的香草醛-冰醋酸及高氯酸进行显色,在550 nm波长下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累:熊果酸在9~55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11 9X +0.097 2(r =0.999 2),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1.2%;不同来源黑骨藤中总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黑骨藤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黑龙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对有毒药用植物黑龙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内酯(1),trans-3,4-methylenedioxycinnamyl alcohol(2),syringaresinol (3),syringa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4),6 '-O-(E)-feruloylsucrose(5),loliolide(6),4-hydroxy-3-methoxyl-benzaidehyde (7),Δ5-pregnene-3β,17α,20α-triol(8),Δ5-pregnene-3β,17α,20α-triol-20-O-β-D-canaropyranoside (9).并运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淫羊藿药典品种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5个品种淫羊藿: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和朝鲜淫羊藿E.koreanum的显微特征展开研究,为其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每个淫羊藿药典品种选取3至多个样本,观察叶片的显微特征,总结种内较稳定的特征以供鉴别.结果及结论:叶背面非腺毛形态、上表皮细胞波状深度及栅表比,可作为5种药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黑骨藤中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黑骨藤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3-O-乙酰基齐墩果酸(1),乌苏-14-烯-3-醇-1-酮(2),蒲公英甾醇(3),jacoumaric acid(4),杠柳苷元(5),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7),咖啡酸(8),proanthocyaniclin A_2(9).结论:除化合物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杠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蛇藤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青蛇藤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2个寡糖,鉴定为:4-O-acetyl-β-cym(1→4)-O-β-D-cym(1→4)-O-β-D-can(1→4)-O-β-D-cym(l→4)-O-oleandronicacid-δ-lactone(1),和perisaccharide B(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黑骨藤中神经酰胺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黑骨藤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质谱、一维、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 从黑骨藤中分离鉴定了2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分别为1-O-β-D-葡萄糖-(2S, 3S, 4R, 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3, 4-二醇(1),(2S, 3S, 4R, 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 3, 4-三醇(2). 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黑骨藤中分离得到,采用二维核磁技术确定化合物2的结构,并对其二维谱数据进行归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