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局限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微透析技术采样原理、方法、特点、国内应用概况及作者自身研究体会结合药动学学科发展,从微透析技术的采样部位、采样对象、使用范围、检测方式及样品浓度校正等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展望。根据作者实践,发现微透析采样技术亦具有局限性,进而主要从采样对象的角度探讨了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中的局限性及解决办法,认为只要充分把握微透析技术的优势与缺陷、适用性与不足,方可正确设计实验,科学研究,扬长避短,合理选择采样手段,避免走弯路。  相似文献   

2.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局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微透析采样技术研究靶向给药制剂局部药动学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方法:用Web of Science,CNKI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间近5年内,关键词为微透析与局部药动学,按照靶向部位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微透析采样技术与其他检测技术联用,可在体、实时检测局部组织药物浓度,在心、肝、肺、结肠、脑、皮肤、关节、肿瘤、硬外膜、耳蜗、眼组织部位局部药动学研究中应用广泛。结论:微透析采样技术在靶向制剂体内评价及局部药动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行青藤碱贴剂的皮肤局部药动学研究。 方法: 微透析技术与同位素示踪法联用,以HPLC-UV和液闪计数仪为检测工具,以微透析探针为采样手段,将线性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皮下组织,采用释放量法测定青藤碱皮肤相对损失率,实时、活体、动态监测青藤碱皮下组织浓度。皮肤微透析样品浓度经相对损失率校正后进行房室和非房室模型拟合。 结果: 房室模型拟合不佳。非房室模型参数显示皮肤药物浓度达峰时间约6.3 h,平均滞留时间MRT约18 h。 结论: 微透析法较好的采集了青藤碱贴剂经皮给药的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是局部药动学良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芎冰喷雾剂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磷酸川芎嗪(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的吸收均符合二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有一定优势。结论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芎冰喷雾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微透析法进行盐酸青藤碱肌注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微透析法进行盐酸青藤碱肌注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方法 :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的右心室,实时、活体采集肌注盐酸青藤碱后的透析液样品,HPLC检测样品浓度,微透析样品浓度经校正后进行房室和非房室模型拟合。 结果 :盐酸青藤碱肌注后Cmax为3.127 mg·L-1,Tmax为101 min,MRT为191 min,结果表盐酸青藤碱肌注后血药浓度呈一级速率、一室模型。 结论 :微透析法能较好的反映盐酸青藤碱肌注给药的药动学特征,微透析采样手段可作为药动学研究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6.
朱黎霞  张英丰 《中草药》2014,45(15):2206-2209
目的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丹参水煎液清醒动物多次ig给药的药动学研究。方法以丹参水煎液为工具药物,以丹参素为评价指标,以清醒家兔为实验动物,结合微透析采样技术和液质检测技术,进行日内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以非房室模型获取药动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基于微透析法的清醒动物汤剂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模式,完整采集了整个过程的药动学信息,方法稳健、可靠、简便。结论此模式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脑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内药动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脑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药动学中的应用。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对脑微透析技术和脑药动学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综述了脑微透析技术的特点及其近几年的发展,并介绍了脑微透析技术在脑药动学方面的应用。结论脑微透析技术在脑药动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该技术发展,应更有助于脑药动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阿魏酸在自制线性微透析探针上的体内外回收率与灌流速度、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对自制阿魏酸乳剂在大鼠上进行经皮皮肤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HPLC测定透析液中阿魏酸浓度,考察不同灌流速度、不同药物浓度对探针体外正、反向回收率和体内反向回收率的影响,采用微透析技术进行经皮皮肤药动学研究.结果 自制探针性质稳定;在所...  相似文献   

9.
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是药动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和最繁琐的步骤,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是进行药动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动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特点,包括蛋白沉淀、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透析、分子印迹、柱切换、超临界流体萃取。目前,样品前处理的新方法及新技术不断出现,而且正向着简便化、自动化、超灵敏化以及样品、试剂微量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是药动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和最繁琐的步骤,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是进行药动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动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特点,包括蛋白沉淀、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透析、分子印迹、柱切换、超临界流体萃取。目前,样品前处理的新方法及新技术不断出现,而且正向着简便化、自动化、超灵敏化以及样品、试剂微量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建立UPLC-MS/MS测定雪上一枝蒿甲素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分析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其体外回收率,并考察灌流液的p H,流速,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以探讨微透析技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可行性。该试验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回收率无显著差异;相同条件下,探针的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与探针周围雪上一枝蒿甲素的浓度无关。结果表明,微透析技术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药动学研究,反透析法即减量法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微透析回收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张英丰  周莉玲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9):2616-2619
目的:考察微透析技术进行蛋白结合率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微透析技术为采样手段,以HPLV-UV为检测工具,采用零净通量法测定了高、中、低浓度下盐酸青藤碱的大鼠离体血浆蛋白结合率,同时采用超滤法测其蛋白结合率,比较二者结果的异同.结果:微透析法测定的盐酸青藤碱大鼠蛋白结合率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约为26%,与超滤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区别.结论:盐酸青藤碱的蛋白结合率较低,微透析技术是可行的新型蛋白结合率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 RP-HPLC 分析方法同步研究附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方法 大鼠十二指肠给予附子提取物 1 055 mg·kg-1 ,颈静脉微透析采样, RP-HPLC 测定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以回收率校正实际药物浓度,并用 3P97 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在 0.011 2 ~ 0.56 mg·L-1<> r =0.999 9 ) , 0.010 6~0.53 mg·L-1<> r =0.999 7 ) 和 0.011 4 ~ 0.57 mg·L-1<> r =0.999 8 ) 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 93.12% 以上。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 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灵敏, 可用于附子提取物中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芎冰喷雾剂经鼻腔给药后主要成分磷酸川芎嗪(TMPP)在大鼠脑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内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在脑内的吸收均符合一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与静注给药TMPP都迅速进入脑内达到峰浓度,鼻腔给药TMPP在脑内的停留时间更长。结论:微透析法能较好的反映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后TMPP的药动学特征,鼻腔给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机能不全急性期的一种速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稳定同位素内标微透析采样技术,建立尼古丁(nicotine)经皮制剂的整体及大脑局部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大鼠,尼古丁贴剂以腹部经皮吸收的方式给药后,氘代尼古丁(DL-nicotine)作为微透析的内标物,同时进行血液及脑部的微透析采样。样品采用LC-MS/MS检测。结果:大鼠血液和脑部尼古丁的配置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其中血液的t1/2α为29.38 min,t1/2β为208.51 min,AUC0-∞为152 127.10μg.min.L-1;脑部的t1/2α为86.64 min,t1/2β为386.00 min,AUC0-∞为152 820.90μg.min.L-1;两者的tmax均为140 min。结论:氘代尼古丁可作为尼古丁的内标物进行探针回收率的校正;稳定同位素内标微透析技术可用于尼古丁经皮给药的整体和局部药动学研究,为新型给药系统的体内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浓度、温度、时间对粉防己碱微透析探针相对回收率(RR)的影响.方法 利用增量法、减量法进行粉防己碱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的比较研究,采用HPLC测定粉防己碱微透析取样后的样品浓度,利用探针回收率公式计算探针的RR.结果 在相同浓度下,两种方法测定RR均随流速增加而减小;减量法与增量法测定的RR相近:在相同流速下,浓度对RR的影响不大;RR在8 h内保持稳定;RR随温度的上升明显增加.结论 利用减量法测定的探针回收率与增量法接近;采用2μL·min-1流速灌流,每隔15 min取样的参数设定适于粉防己碱微透析研究;RR随温度的上升明显增加,提示在粉防己碱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体内研究中要保持动物体温恒定,从而减少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微透析与现代分析技术在线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微透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实时连续活体采样技术.微透析技术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现代分析技术的在线联用真正实现了内源性物质和体内药物的实时测定,可有效缩短取样时间,提高了样品的稳定性,并能节省时间和节约成本,提高了时间分辨率以准确观察该快速变化,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重大突破.进行微透析在线联用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探针回收率,灌流速度、待测物相对分子量等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以及分析需要的样品体积,待测物的浓度范围,方法的灵敏度和定量限,分析速度等相关影响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文章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微透析与HPLC,CE,微芯片电泳和生物传感器等分析技术在线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不同进样接口,色谱柱及检测器对该联用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