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黄帝内经>中的相关内容论述了藏象精神现象的物质基础,和现代医学想对照,说明中医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就《内经》脾主四时理论从其发生渊源、理论内涵以及临床指导意义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脾主四时理论由来于五行学说,首见在《管子》,奠定在《黄帝内经》,是古代五行时空配属关系的体现,在《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中得以全面确立;其理论内涵包括脾主四时之中以及四季之末两大学说,并在土生万物特性中得以统一;突出体现于张仲景、李东垣和叶天士等相关的脾胃思想之中,对中医脾胃学说的发展以及中医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梦的内涵、外延及其在人类的意义,古今中外论述与专著繁多,现通过整理《内经》相关原文,并在《内经》藏象理论指导下,揭示《内经》梦理论是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作为物质基础,以病因病机和临床诊断、治疗作为阐释对象,在分析整理《内经》梦理论的同时,将其临床意义一一陈述,并附有临床实践病例。  相似文献   

4.
《内经》睡眠理论,从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等人与自然相应论及睡眠的生理、病理以及睡眠异常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药等.这些理论对于当今睡眠养生及预防和治疗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分类系统地整理了《内经》中的睡眠理论,并列举了临床典型失眠治愈病例以说明《内经》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肺藏象理论体系是《内经》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提示准确揭示了肺与大肠的医学机理,对医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研究对肺藏象理论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这一理论体系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肺藏象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二是理论体系得到了医学实践的检验;三是理论体系不仅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疾病预防具有启示意义;四是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内经》论癫痫与狂病以《灵枢·癫狂》最为精详。文中论述了癫狂病总的病机 ,癫疾反复发作可形成的三种变证类型 ,还描述了癫痫证的特殊证候表现。在诊法上记述了采血验癫的方法 ,并作为刺灸治疗的依据。此外还有放血法、夺食法和服生铁落饮法治疗狂证的记载 ,运用针刺治疗狂病则突出了重视调理中焦气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对脑的论述颇为丰富,但多散在于各章节中。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脑理论,剖析《内经》对脑的认识,对《内经》关于脑的论述予以梳理,并结合文献从脑为奇恒之府、脑为髓海、脑与脏腑经络联系以及脑的功能、病变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溯本求源。  相似文献   

8.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且在整体活动中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就五脏关系而言,可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加以认识;五脏与六腑的关系,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阴阳表里关系;六腑之间,则在饮食物的消化,以及糟粕的清除过程中虚实更替,相互传化;奇恒之府虽然功同五脏,有“藏精气而不泻”,但却隶属于五脏。  相似文献   

9.
从字源头、训诂学和语义学等方面,分析"脏"、"腑"、"象"、"肾"、"膀胱"、"蛰"、"精"、"作"、"强"、"伎"、"巧"、"州"、"都"等与肾藏象关系较密切的文字,阐明肾藏象发生的文字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该文系统梳理《内经》当中对耳、耳鸣耳聋的相关记载,并依据脏窍相关的复杂关系,探讨耳鸣耳聋与五脏的密切关系,指出基于五行互藏思想,五脏和面部官窍都有着互相深入交叉的联系,所以针对窍病,不能单一的针对所主某一脏进行治疗,而应立足于五脏整体观,充分考虑到窍与五脏的复杂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借此为中医耳鼻喉科论治窍病提供新思路、新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积证是指腹内有肿块的一类病证,首载于《内经》。搜集整理《内经》中有关积证的内容,对其形成原因、病理过程、辨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缪刺法是《黄帝内经》记载的一种针刺方法,有专门篇章论述,主要用于疼痛的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然后世医家对此少有阐发,作为针灸专业的学生,也很难从针灸教材掌握其内涵。现结合笔者临床跟师心得,从缪刺法概念、病因病位、适应症、中医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论述,归纳总结《内经》缪刺法治疗疾病范畴,并列举了吾师符文彬教授临床应用"缪刺"法的治病奇验。  相似文献   

13.
作者结合《黄帝内经》原文及历代医家的认识提出"肝主卫气"之论,认为卫气的生成、性质、功能及运行都与肝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从"气"的角度描述脾胃的生理特点和功能,通过分析"气"的失常以阐释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多方面内容,构成了中医脾胃学术思想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中所传承的养生经典是现代养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黄帝内经》把养生放在首要位置,强调防重于治。《黄帝内经》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养生不是一时,养生应贯穿从出生到老年的全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应分胎儿养生、小儿养生、青壮年养生及中老年养生等,从而分别研究其养生之道,以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学。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的起源、本质,生命的生长、繁殖、发育、运动形式、思维等生命现象发生的机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等,有着极为丰富的论述。本文对《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的论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从生命的分类、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阐述,尤其是对胎孕、男女性别、人体生长发育、人体寿命、人体感觉功能、人体精神思维、健康、体质等方面,作了客观而深入的论述。中医学理论就是在《黄帝内经》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科学的理论反为中医学理论所掩盖,不为人们所注意。本文发掘《黄帝内经》生命科学理论,旨在光大《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对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亦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药熨疗法开创了药熨这一外治大法的先河,药熨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以其简便廉验受广大患者喜爱。今笔者对《内经》深奥之经文抒鄙薄之见。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经络”的概念,并与脏腑相结合成为阐明人体生命现象及病理变化与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石。文章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将原文归纳为“络”的概念、络脉的分类、络脉的生理功能、络脉的病理变化、诊络的方法、络脉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络病的治则治法等几个方面,并加以简明扼要的阐述,使《内经》中的络病理论更加系统而清晰,从而发挥其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