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评价高脂低糖和高脂高糖饲料建立糖耐量受损大鼠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4~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饲料1组和饲料2组。喂养期间每周测量大鼠体重。于12 w末,测大鼠口服糖耐量、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结果喂养第4周起,饲料1组、饲料2组体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饲料1组、饲料2组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 h血糖明显升高(P0.01)。各组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高脂含糖饲料均可造成大鼠糖耐量受损,且45%高脂高糖饲料对大鼠糖负荷2 h血糖升高的作用更为明显,糖耐量受损模型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模型,观察吉非罗齐(Gemfibrozil,Cem)这种血脂调节药对肝脏形态学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60只,除10只用作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0只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制造脂肪肝模型。待模型造成后,将动物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给予同Gem各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模型大鼠给予同Gem各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Gem高剂量(0.25g/kg)组、Gem中剂量(0.125g/kg)组、Gem低剂量(0.063g/kg)组,均灌胃给予Gem。每天2次。分别于给药1月和2月后,将动物麻醉,取部分肝组织浸泡于福尔马林中做病理切片,另取部分冷冻密封保存备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甘油三脂(TG)等指标。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正常,肝小叶规则,无脂滴发现;模型对照组则可见多处脂质沉积,但尚无明显的肝纤维化表现。Gem组肝脏中无明显脂质,接近正常,尤其以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经Gem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Gem能明显降低肝组织中的MDA和TG,升高其SOD和GSH-Px,与剂量有关。结论 Gem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大鼠的形态学表现,减轻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并能降低肝脏中的TG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脂乳剂灌胃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7只,体重(170±15)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所有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同时应用高脂乳剂灌胃法喂养模型组大鼠,而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替代。在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段,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别检测各组体重和肝脏湿重,计算肝指数(LI);检测大鼠空腹血清ALT和AST水平,观察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模型组12周LI显著增大(P=0.000);12周时,血清ALT(P=0.030)及AST(P=0.000)较同期对照组升高;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4周肝小叶腺泡3区肝细胞少量脂肪空泡形成;模型组8周肝小叶腺泡3区肝细胞弥漫性脂肪空泡形成,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12周肝小叶腺泡3区弥漫性脂肪空泡形成,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符合NAFLD典型的病理特征。本实验大鼠死亡率2%,模型构建成功率98%。结论脂肪乳剂灌胃12周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临床相似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褪黑素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褪黑素组分别在造模同时以褪黑素2.5mg/(kg·d)、5.0mg/(kg·d)和10.0mg/(kg·d)剂量腹腔注射进行干预。12周后观察血清ALT、AST、血清及肝匀浆中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以及肝脏指数和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褪黑素组血清AST水平明显下降(P<0.01),中、高剂量褪黑素组肝指数、肝内Tch和TG明显降低(P<0.05,P<0.01)。中、高剂量褪黑素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明显减轻(P<0.001),以高剂量组更明显。结论褪黑素可明显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且与剂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 ,观察中药胆宁片对造模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连续16周的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 ,治疗组大鼠从高脂饮食 8周起加用胆宁片治疗。测定血脂和血清转氨酶 ,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并以正常饮食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组 (n =6)相比 ,模型组大鼠 (n =12 )血清TC、LDL C、ALT、AST水平显著升高 ,所有造模肝组织均呈现脂肪性肝炎改变 ,模型复制率为 10 0 %。与模型组相比 ,治疗组大鼠 (n =12 )血清TC、LDL C以及肝指数 ( 3 .91± 0 .5 3对 3 .48± 0 .2 9,P <0 .0 5 )显著下降 ,肝组织炎症活动计数显著降低 ( 5 .83± 2 .0 2对 4.2 3± 0 .64 ,P <0 .0 5 ) ,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且血清转氨酶和肝脂肪变性程度在模型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持续 16周的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 ,胆宁片对模型大鼠血脂紊乱和肝组织炎症改变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 建立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喂养高脂饮食,正常组喂养普通饮食,两组脂肪分别占摄入能量的45%和19%,共饲养8周。胰岛素敏感性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来评价,生物化学法测定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并用光镜和电镜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均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肝小叶内炎症及线粒体异常,而正常组肝脏无异常。且模型组的氨基转移酶、TG、FFA和肝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清胰岛素升高,GIR明显低于正常组,肝脏MDA升高、SOD降低。结论 通过8周高脂饮食成功地建立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为脂肪肝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8.
熊去氧胆酸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范建高  钟岚  王国良  李明升 《肝脏》2001,6(2):82-83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对高脂馀食诱发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形成的影响。方法 29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予高脂饮食饲养;治疗组在高脂饮食饲养2周后同时加用熊去氧胆酸;正常组予标准饮食饲养,12周处死,结果 所有造模大鼠均出现肥胖、高脂血症和血清转氨酶升高,伴典型的脂肪性肝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仅血清转氨酶、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坏死等指标有改善趋势,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熊去氧胆酸对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可能并无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清肝降浊颗粒对酒精与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灌服56%乙醇同时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诱导建立复合因素导致的脂肪肝大鼠模型。给药4 w后,检测与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清及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含量,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肝脏、脾脏、胸腺及肾上腺脏器系数。结果清肝降浊颗粒对脂肪肝动物血清AST、ALT、TC和TG水平的异常升高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或P0.05);可以升高脂肪肝动物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TC、TG和MDA含量及肝脏系数(P0.01或P0.05)。结论清肝降浊颗粒具有保肝降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脂肝脂含量,从而达到治疗复合因素所致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脂饮食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UC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制作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动物模型;观察高脂饮食对实验性大鼠NAFLD解偶联蛋白2(UCP2)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并检测肝脏UCP2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大鼠肝脏UCP2表达显著上升,肝组织广泛脂肪变性,形成单纯性脂肪肝。继续给予高脂饮食使肝脏UCP2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肝脏发生进一步病理改变而形成脂肪性肝炎。结论:高脂饮食成功地复制了NAFLD动物模型;NAFLD时肝脏UCP2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是UCP2过度表达,可能诱导或加剧肝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幼龄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方法 3周龄刚离乳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N)组、20%高脂饮食组(HFI组)、30%高脂饮食组(HF2组).无特定病原环境下饲养6周,第6周末处死大鼠,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身长、体质量、肝脏质量测量,计算肝指数;(2)采血测空腹ALT、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血糖水平,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3)肝组织匀浆,检测肝脏TG水平;(4)肝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油红O染色显示脂质沉积;(5)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显示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瘦素的表达.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符合典型的NAFLD病理特征,HF2组内各标本脂肪变性程度较均匀,无动物死亡现象发生;与N组相比,HF2组血清TC显著升高[(2.50±0.39)mmol/L对比(1.82±0.43)mmol/L,P<0.01],肝脏TG含量显著升高[(25.38±13.29)mmol/L对比(12.09±9.59)mmol/L,P<0.01],血清ALT显著升高[(69.80±18.22)U/L对比(48.00±10.45)U/L,P<0.01];与N组相比,HF1组血清TG显著下降[(0.17±0.10)mmol/L对比(0.32±0.12)mmol/L,P<0.05];血糖水平显著升高[(12.33±3.48)mmol/L对比(8.13±2.53)mmol/L,P<0.05];各组血清AST、胰岛素、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瘦素表达增加.结论 30%高脂饲料饲养6周,可以诱导幼龄大鼠建立NAFLD模型,高脂饮食导致幼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表达增加,脂肪合成增加,瘦素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各组分在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并为其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通过高脂食饵性饲养建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测定其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组分,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FFA各组分中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增高(P均<0.05),肉豆蔻酸(C14∶0)明显增高(P<0.01),而硬脂酸(C18∶0)、花生四烯酸(C20∶4)则显著降低(P均<0.01),月桂酸(C12∶0)、油酸(C18∶1)变化不明显.提示高脂血症脂肪肝血FFA组分有特征性改变,C18∶2可能无防治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造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快速建立一种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常规组和改良组,分别喂普通基础饲料、常规用高脂饲料及常规高脂饲料 蔗糖 丙基硫氧嘧啶 胆酸钠.5 wk内动态观察三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均5 wk处死,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苏丹Ⅳ染色和电镜检测了解大鼠肝细胞胞质内脂滴存在情况,并比较三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肝组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结果:第4周开始正常组和改良组两组大鼠与常规组体质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49.63±34.25,241.88±20.75 vs 275.38±6.59,P<0.05),改良组与正常组之间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周在光镜下见改良组大鼠肝细胞内弥漫大量的脂肪空泡,电镜和苏丹Ⅳ染色证实肝细胞内有大量脂滴.肝脂肪变性程度为 ~ (H=13.36,P=0.0003),正常组和常规组大鼠肝细胞内未见明显脂肪变性.改良组大鼠血清TG,TC,ALT水平和MDA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和常规组(TG:1.28±0.61 mmol/L vs 0.72±0.12,0.76±0.04 mmol/L;TC:12.78±1.47 mmol/L vs 1.71±0.03,2.31±0.49 mmol/ L;ALT:1518.64±186.04 nkat/L vs 1181.57±37.84,1262.92±159.20 nkat/L;MDA:13.40±4.24μmol/L vs 5.89±1.05,7.23±1.15μmol/L;均P<0.05),常规组与正常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改良组血清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常规组(5.21±0.81 nkat/mL vs 11.91±2.69,11.19±0.78 nkat/mL,P<0.05).肝组织TG,TC含量常规组和模型组均比正常组有增高(TG:2.14±0.26,5.83±1.42 mmol/L vs 1.20±0.16 mmol/L,P<0.05;TC:3.19±0.23,9.63±1.12 mmol/L vs 2.13±0.16 mmol/L,P<0.05),常规组与改良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与利用常规高脂饲料建模的方法比较,该改良方法5 wk成功地构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缩短了建模时间,降低了实验成本且模型基本符合人类发病的自然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醇联合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大鼠肝组织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乙醇灌胃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在第6周末分别取血和肝组织,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和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骨桥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乙醇联合高脂饮食条件下大鼠血清ALT、AST、TG、TC水平升高(P〈0.05),HDL-C降低(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乙醇联合高脂饮食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明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OPN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骨桥蛋白表达增强在大鼠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病,根据有无大量饮酒史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AFL)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前者是酒精性肝病(ALD)的一个类型。ALD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要远超过NAFLD[1]。在临床工作中,两种疾病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鉴别主要依赖于饮酒史,但一些患者的饮酒量介于两者诊断(指南)标准之间,此外回忆和估计的饮酒史并不可靠,而作为两种不同原因诱导的疾病,还可能存在重叠的情况。现就近年来流行病学、自然转归、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两者进行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7.
牛磺酸、金牡蛎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牛磺酸、金牡蛎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目的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以高脂饮食加酒精饲养6个月,牛磺酸组和金牡蛎组分别在造模2周后予1%牛磺酸或1%金牡蛎水溶液口服,并以正常饮食组作对照。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牛磺酸和金牡蛎可显著改善其肝病理学变化,肝组织脂肪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但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及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结论金牡蛎及其提取物牛磺酸可有效防治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但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防治无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物质在脂肪肝大鼠胃窦组织内的变化,探讨其在胃动力障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0),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3个月后用放射性核素(^99m/Tc)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组织SP的表达。结果脂肪肝大鼠胃排空率为75.8±3.3%,较对照组的81.4±7.2%明显减弱(P〈0.05);脂肪肝动物胃SP物质阳性单位(31.9±4.7)较对照组(38.5±7.3,P〈O.05)降低。结论脂肪肝大鼠胃运动功能减弱与P物质表达减少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水林佳)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和动脉硬化造模形成的影响。方法2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普通饮食饲养,模型组(n=8)和干预组(n=8)以高脂饮食+维生素D+丙基硫氧嘧啶造模,干预组同时在饮水中加用水林佳(225mg·kg^-1·d^-1),各组大鼠均于实验第16周末处死,常规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并观察肝脏和主动脉壁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炎症和坏死,主动脉壁中膜轻度增厚,部分内皮下可见钙化斑,而水林佳干预组肝脏脂肪变和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且伴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P〈0.01)。然而,水林佳干预组血糖、血脂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较模型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水林佳能减轻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脂肪性肝炎程度,但无改善糖脂紊乱和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