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RA,3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20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比较抗CCP抗体与RF的相关性。结果:30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73.33%。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3%和94.54%。RF的阳性率为76.67%。RF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67%和80.0%。抗CCP抗体与RF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能用于RA的诊断。同时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助于提高R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刘兴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4,(4):F0002-F0002
目的:探讨RF与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01月-2013年08月我院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结果,并与同期50例健康对照者RF与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RA组血清RF、抗CC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F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4%、76.0%,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3%、92.0%,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明显优于RF(PO.O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抗CCP抗体联合RF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RA患者和42例非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的含量。结果 64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50例,诊断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类风湿因子(RF)阳性51例,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1%。抗CCP抗体和RF两者敏感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CCP抗体的诊断敏感性与RF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诊断特异性较RF高,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fide,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02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RA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6例(非RA组)及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的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并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RA组抗CCP抗体浓度和RF浓度及抗CCP抗体阳性率和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及对照组(P<0.05);R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RF阳性率,但无显著性差异.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RF(P <0.05).结论: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上,抗CCP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特异性,是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RA患者和60例其他风湿类疾病患者进行RF和CRP以及抗-CCP抗体检测,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RF,应用ELISA法测定抗-CCP抗体。结果60例患者血清中,RF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77%,CRP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和33%,抗-CCP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95%,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22%。结论RF、CRP和抗-CCP抗体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RA的诊断灵敏性,有助于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EusA法检测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斑点法检测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结果: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RF和CCP抗体和AKA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7.8、49.8和62.6,为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中的最佳实验;RF,抗CCP抗体,抗AKA抗体三种抗体联合检测RA,为较好的组合项目,在RA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选择适当的自身抗体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GP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7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血清中GPI抗原、抗CCP及RF-IgM水平。结果 RA组患者的GPI抗原和抗CCP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组GPI抗原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RF-IgM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单一指标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联合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达到100%,与单独检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联合诊断后敏感性降低,与单一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与抗CCP二者有显著相关性,GPI与RF-IgM存在显著相关性,抗CCP与RF-IgM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GPI抗原、抗CCP抗体均是RA敏感而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两者与RF综合分析,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143例(寒湿阻络型40例,湿热阻络型42例,肝肾不足型28例,痰瘀阻络型33例),分别检测抗-CCP抗体、RF。结果:RA患者抗CCP抗体检测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证型RA患者中,以湿热阻络型抗-CCP抗体指标最高。结论:抗CCP抗体、RF同时检测可作为RA明确诊断,并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nti--CCP)(抗CCP抗体)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BeckMan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分别检测EORA组94例,骨关节炎(0A)组92例患者血清抗CCP抗体。结果:EORA组的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OA对照组(P〈O.01)。结论:抗CCP抗体检测有助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与骨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归拈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影响。方法: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拈痛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湿热痹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及治疗前后RF及抗CCP抗体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RF浓度水平与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有效降低RF与抗CCP抗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 研究RA各证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抗环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CCP)抗体分型差异。方法 选择230例早期RA患者,按证型分为湿热痹阻(50例)、寒湿痹阻(50例)、肾气虚寒(50例)、肝肾阴虚(40例)、瘀血痹阻组(4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结果 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组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组活动期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高于非活动期(P〈0.05);活动期湿热痹阻型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型(P〈0.01)。结论 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浓度可作为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RA患者40例,设为RA组,并取同时期收治的患有其他类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1组;取40例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接受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设为对照2组;三组均借助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及抗RA33抗体;并借助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nti Keratin Antibody,AKA)水平,对比三组四项指标阳性率,并分析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抗RA33、抗AKA、抗CCP阳性率相比其余两组更高,且RF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但抗RA33、抗AKA、抗CCP诊断RA特异性更高(P <0.05)。结论:抗RA33、抗AKA、抗CCP在RA早期即可出现,且具有极高特异性,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查54例患者双腕关节(共108个关节)。结果:54例病例中滑膜增生76个关节,血管增生52个关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滑膜病变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ACR20、ACR50的达标情况,以及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监测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①疗程结束后,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分别为86.67%、77.78%,对照组分别为60.00%、57.78%;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晨僵时间、ESR、CRP、R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晨僵时间、ESR、CRP、R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共有90例病例纳入安全性分析。治疗组有7例(15.6%)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17.8%)发生轻度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可显著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减少晨僵时间,且不会显著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用青黛对桥本甲状腺炎(HT)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影响。方法将65例H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分别予甲巯咪唑片10 mg/d、左旋甲状腺素片25~50μg/d控制甲状腺功能,稳定2周后,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颈前甲状腺投射区域局部外敷青黛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中医临床证候2组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为81.82%(27/33),对照组为65.63%(21/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85%(28/33),对照组为71.88%(2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TGAb、TPOAb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用青黛治疗HT可提高疗效,并能有效降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性及其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RA患者、70例非RA患者包括34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SLE、SS、MCTD等)和36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当GPI以0.28μg/ml为临界值时,RA组的GPI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AID组、风湿性关节炎组及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68.7%、26.5%、2.7%、2.4%,RA组的GPI阳性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中GPI阳性率与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分别为68.7%和67.2%,GPI和RF单项和/或双项阳性率达93.7%。结论血清GPI在各对照组中,以RA组升高最明显,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除RF外诊断RA的新指标,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8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2例)和对照组(106例)。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0天测定两组患者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估、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估、患者的躯体活动功能(HAQ)、28关节病情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以及两组治疗后ACR20、ACR50和ACR70的改善率,并记录两组治疗中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双手握力、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估、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估、DAS28和HAQ比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ACR20改善率(79.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9.43%),(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活动期RA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