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毒性脱发4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告4例以脱发为主诉症状的二期梅毒,脱发表现为虫蚀状,弥漫性小片状,脱发区毛囊周围充血发红,梅毒血清学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检查阳性,对4例患者采用苄呈青霉素治疗后毛发再生,未留瘢痕.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7例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7.3岁,平均病程22.4天。均有非婚性接触史。其中3例有外阴溃疡史,4例不详。7例均否认脱发前全身有皮疹或赘生物。6例呈虫蚀状脱发,另1例为颅顶后部斑秃。除脱发外,7例全身均未见皮疹,TPHA和RPR均阳性,RPR滴度1∶2~1∶32。治疗结果: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每周1次,共3周。治疗完成后3个月内毛发均长齐,1年内RPR均转阴,随访1~3年无复发。以脱发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7例$海口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伍振飞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以斑秃为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男,18岁,因双侧头颞部出现脱发,逐渐蔓延至头顶及枕部1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1∶32。诊断:二期梅毒。经苄星青霉素240万IU肌肉注射1次/周,共3次,3个月后复查RPR 1∶8,5个月后复查RPR 1∶4,头发基本全部长出,未留瘢痕。现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4.
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二期梅毒的鼻部损害少见,它起病隐匿,患者常隐瞒病史,易被误诊.现将2002年5月至2010年3月,本院诊治的伴鼻部损害的二期梅毒4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4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8~67岁,均有非婚性接触史.病程4~ 12周,均以鼻部浸润斑块、结节为主诉就诊,2例伴鼻塞,2例伴咽痛.2例就诊前2~3周发生外生殖器溃疡,2例否认外生殖器溃疡史.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9岁,不明原因脱发1个月余。患者有男男性行为史,其余无特殊。头枕部可见弥漫性虫蚀状脱发,脱发区边界清,头皮肤色正常,无断发,无结痂、糜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128。综上诊断为二期梅毒(梅毒性脱发)。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共3次。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3岁6个月。肛周、外生殖器处红褐色斑疹、斑丘疹1月余,虫蚀状脱发1周,无自觉症状,无性接触史。梅毒血清学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为1∶32。其父母、祖父母梅毒血清学试验阴性,外祖父母TPPA、RPR均阳性,滴度分别为1∶16和1∶64。诊断为幼儿获得性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以脱发为唯一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患者男,22岁,以头皮斑状脱发无不适30余天就诊。脱发呈虫蚀状,TPPA(+),RPR1:128。诊断为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8.
我门诊于 1999年 8~ 10月发现 3例老年梅毒患者 ,均在外院误治 ,现报告如下 :例 1 患者男 ,76岁 ,离休干部 ,1年前丧偶。躯干部暗红色丘疹 ,无自觉症状一月。在外院以“过敏性皮炎”予赛庚啶、皮炎平霜等治疗无效 ,近日皮疹渐增多。既往体健 ,1年前有冶游史 ,否认有输血史及下疳史。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情况 :躯干散在分布的绿豆至黄豆大暗红色斑疹、丘疹 ,表面光滑 ,其余部未见皮疹。辅助检查RPR 1∶16 ,TPPA阳性 ,诊断 :二期梅毒。例 2 患者男 ,72岁 ,已婚 ,个体经商。头部脱发无自觉症状半年。曾在二家医院以“斑秃”予养血…  相似文献   

9.
口服荨芝片或加小剂量泼尼松联合外用药治疗斑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我们采用口服薄芝片、泛酸钙和 (或 )小剂量泼尼松 ,联合维特明及敏乐啶洗剂交替外擦 ,治疗斑秃 2 4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0年 4月~ 7月的门诊斑秃患者 2 4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6~ 4 8岁 ,平均 31.8岁 ;病程 5天~ 3年 ,平均 5 .2月。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秃发斑 ,秃发区直径 0 .8~ 7.2cm。仅有一处脱发区6例 ,2处脱发区 10例 ,3处或 3处以上脱发区 8例。活动期 (脱发区边缘头发松动 ,轻拉试验阳性 ) 16例 ,静止期 (脱发区边缘头发尚牢固 ,轻拉试验阴性 ) 8例。大部分患者曾内服或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梅毒患者及其性伴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目前多用类脂质抗原试验作为筛选试验,而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作为证实试验。我们于1993年5月~1994年11月通过12例梅毒患者及性伴共24份血清RPR和TPHA的检测,对其在梅毒实验诊断中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病例12对被检者中夫妻11对,男性同性恋1对。首诊12例患者中二期显性梅毒10例,硬下沉1例(梅毒螺旋体阳性),另1树无临床症状因“USR(+)”转入会诊而确诊(RPR+、TPHAI:256O)。性伴12例仅1例有二期梅毒疹,余均无皮损。性伴均在首诊病例确诊后1周内进行血清学检测。试剂RPR试剂为武汉生物…  相似文献   

11.
口服薄芝片或加小剂量泼尼松联合外用药治疗斑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口服薄芝片、泛酸钙和(或)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维特明及敏乐啶洗剂交替外擦,治疗斑秃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0年4月~7月的门诊斑秃患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48岁,平均31.8岁;病程5天~3年,平均5.2月.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秃发斑,秃发区直径0.8~7.2cm.仅有一处脱发区6例,2处脱发区10例,3处或3处以上脱发区8例.活动期(脱发区边缘头发松动,轻拉试验阳性)16例,静止期(脱发区边缘头发尚牢固,轻拉试验阴性)8例.大部分患者曾内服或外用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2.
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期梅毒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均具有多样性,并且其诊断与临床体征、组织形态学又有密切联系[1]。为进一步探讨梅毒组织形态学变化过程和损伤机制以及协助诊断,我们对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临床资料 取材于1995年~1997年26例二期梅毒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20~58岁。皮疹类型:斑疹3例,斑丘疹5例,鳞屑性斑丘疹2例,豆状丘疹5例,肥厚丘疹4例,掌跖角化斑疹1例,扁平湿疣6例。患者血清RPR(平均滴度1∶19.79)及TPHA试验(滴度1∶80)均阳性,抗HIV初筛试验均阴性。方法 常规取冠状沟、包皮、大阴唇、会阴、腹股沟、肛周…  相似文献   

13.
22例二期梅毒患者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皮肤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就诊的22例二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梅毒性脱发可发生于头顶、颞侧和枕部,如虫蚀状,易与斑秃、脂溢性皮炎混淆;全身性梅毒疹易与花斑癣、玫瑰糠疹等混淆;扁平湿疣易与肛门和阴囊湿疹混淆。结论: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梅毒漏诊与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仅以脱发为皮损的二期梅毒2例报告段逸群,陈春梅,曾志良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市性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邮政编码430022)例1女,32岁。半月前于头顶部发现一约2.ocmX2.scm类圆形脱发区,头皮光亮,无自觉症状,以“斑秃”治疗无好转,且渐起...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以外阴、肛周扁平湿疣为主要临床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女,15岁,因"外阴、肛周多发丘疹伴瘙痒10d,阴道流血2d"就诊,本例患者既往有非婚性生活史。实验室检查: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TRUST)阳性(+),滴度1∶32,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最后诊断:二期梅毒。经头孢曲松钠驱梅治疗10d后,皮损大部分消失。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笔者应用曲氨缩松局部注射斑秃区并内服中药生发汤治疗斑秃 4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6 2岁 ,病程最短两个月 ,最长二年。 1~ 3处斑秃区均发于头皮部 ,平均脱发面积为 1 2~ 1cm2 ,不包括脂溢性、头皮外伤性、化疗性、梅毒性、先天性脱发。1 2 治疗方法1 2 1 外用疗法 曲氨缩松 2 0mg用 2~ 4ml 2 %利多卡因稀释为总量 ,斑秃区内注射 ,每月一次 ,连用三次。注射液深达皮下组织及帽状腱膜之间 ,皮肤微凸起 ,头皮呈桔皮样变…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28个月。肛周扁平丘疹2月,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1∶128,祖父祖母TPPA均为阳性,RPR均为1∶8,父母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均阴性,诊断为获得性二期梅毒(肛周扁平湿疣)。予苄星青霉素60万u/周治疗,3周后皮损基本消退,一月后患儿RPR降至1∶8。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右侧颞部局限性脱发6年余,头顶部小片脱发2个月。患儿家长在其2岁时即发现右侧颞部有约蚕豆大小脱发区,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斑秃”,予补充微量元素,外用中药生发液等治疗无效。此后6年,患儿曾至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斑秃”,具体治疗不详,效果不佳。2个月前患儿头顶部出现新的蚕豆大小脱发区,遂至本院皮肤科就诊。患儿既往体健,发育正常。体检: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颞部见蚕豆大小卵圆形脱发区,可见较多毳毛;头顶部见蚕豆大小脱发区,边界清楚,见少许断发;两处脱发区均未见红斑,脱屑,萎缩,脓疱(图1)。两处脱发区拉发试验、真菌镜检及Wood灯检查均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临床误诊原因及诊治对策。方法整理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首诊误诊二期梅毒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策略。结果多数患者在进行首诊时均无自觉症状,仅其外生殖器或肛门等部位处皮损存在不适、疼痛或瘙痒感症状;个别患者在发疹前有头痛、低热、虫蚀样脱发以及关节肌肉发生酸痛等临床症状表现。临床需结合梅毒血清学检测,以明确诊断,并针对性予以治疗,本组患者经对症处理,RPR试验结果示,均转为阴性。结论在临床上应当重视对患者的病史询问,加强皮肤科的体格检查工作,对于临床发现可疑患者,应及时予以梅毒血清学检查,以获得有效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例1女,25岁;例2为例1之女,11个月。于2002年9月27日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首次来我院就诊,均无症状及皮损。血清学检查:例1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阳性,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TRUST)1∶64,诊断:早期潜伏梅毒。例2TPHA阳性,TRUST1∶1024,诊断:早期胎传潜伏梅毒。过去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