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白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HLA- DR、 DQ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 HLA DQ、 D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 SLE易感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我们运用单克隆抗体微量淋巴毒试验 (monoclonal antibodies microcytotoxicity assay),探讨云南白族 SLE患者 HLA DR、 DQ的多态性。 一、病例和方法 1.病例和对照:云南白族 SLE患者 30例,其中男 3例,女 27例,年龄 18~ 56岁,平均 33岁;云南正常健康白族人对照 30例,其中男 4例,女 26例,年龄 18~ 53岁,平均 33岁。所有 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诊断标准。白族 SLE患者和白…  相似文献   

2.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顺序特异的苷核苷酸(SSD)探针杂交方法分析HLA-DQB1等位基因与SLE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患组中DQB*0601,DQB1*0602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校正P值后差异不显,表明HLA-DQB1等位基因与汉族人SLE的关联不明显,而与DQ位点呈强连锁不平衡的DR位点或DR、DQ单倍型则可能与SLE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有研究显示 HLA- DR、 DQ基因位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发病及某些类型自身抗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1,2]。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 (SSP)技术进行 HLA- DRB1、 DQA1、 DQB1基因分型,研究云南汉族 SLE患者抗双链 DNA抗体 (A- dsDNA)的产生与 HLA- DRB1、 DQA1、 DQB1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相关性。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和对照:病例组为云南籍汉族 SLE患者 63例,其中男 10例,女 53例,年龄 14~ 60岁,平均 31.3岁,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修订的 SLE诊断标准。所有 SLE患…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是由 HLAⅢ类基因编码的重要的炎症前期细胞因子, SLE患者血清中其浓度可表现为升高或正常,且与狼疮活动性及狼疮肾的发生相 关 [1]。 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有鸟嘌呤和腺嘌呤的互换,西欧白人及我国台湾汉人 SLE患者中均发现有 TNFα* 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 [2,3]。为探讨湖南地区汉族 TNF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与 SLE的关系,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分析了 62例湘籍汉族 SLE患者及 51例健康对照者。并初步分析了 TNFα* 2等位基因与 SLE的发病,症状及自…  相似文献   

5.
973130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性与HLA-DR、DQ基因的相关研究/彭学标…//免疫学杂志。-1997,13(3)。-190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顺序特异的寡核苷酸(PCR/SSO)探针杂交方法对HLA-DR、DQ亚区作DNA分型,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各种临床特征与HLA-DR、DQ基因的关联。结果显示①汉族SLE患者的肾脏损害与DR2相关,而与DQ位点及其所有的等位基因无关,提醒临床医师对于DR2阳性的SLE患者要谨防肾脏损害的发生。②肾炎患者中DR4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与无肾损害的SLE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表明DR4对狼疮性肾炎的保护作用较弱,提示狼疮性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比SLE本身更为复杂。③发病年龄<35岁的患者DR2、DR6阳性率高,DR3则多见于发病年龄>35岁者,原因可能为前者肾脏损害发生率高,而肾脏损害与DR相关。表3(汤亚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行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的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高分辨率测序分型 ,探讨HLA与神经纤维瘤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测序方法 (PCR SBT) ,对 3 0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及 10 8例正常人进行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HLA DRB1 0 40 6位点等位基因以较高频率出现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7.
广东籍汉人HLA-DQA DQB基因与SLE的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SLE患者遗传易感性与HLA DQ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以广东籍健康者及SLE患者全血为研究标本 ,DNA的提取用快速盐析法 ,HLA DQ基因分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SSP)法。结果 SLE患者组中DQA1 0 10 1等位基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RR =3 .12 ,Pc =0 .0 3 6) ,DQA1 0 3 0 2等位基因的检出率则明显低于正常组(RR =0 .0 9,Pc =0 .0 45 ) ;SLE患者组中DQB1 0 3 0 1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 ,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广东籍汉族SLE与HLA DQ的相关性方面 ,DQA1 0 10 1起主导作用 ;广东籍汉族SLE患者中 ,疾病的保护性基因在本研究中表现为DQA1 0 3 0 2、DQB1 0 3 0 1。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98例SLE患者TNFβ等位基因,分析了TNFβ等位基因与SLE患者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携带TNFβ^*2等位基因的SLE患者的肾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携带TNFβ^*2等位基因的SLE患者(P<0.05)。结论:TNFβ^*2等位基因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单倍型与SLE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CD40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 方法 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PCR-SBE)和DNA测序法分析205例SLE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CD40基因rs1883832 C/T、 rs13040307 C/T、rs752118 C/T 和rs3765459 G/A的多态性,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CD40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CD40水平显著增高(P < 0.05)。SLE组与健康对照组CD40基因rs1883832 C/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后发现,携带有rs1883832 T等位基因的受试者患有SLE的风险是rs1883832 C等位基因的1.517倍(OR = 1.517,95% CI 1.157 ~ 1.990,P = 0.003);携带rs1883832 T等位基因的SLE患者血清CD40水平与不携带者相比,结果显著增高(P < 0.01)。通过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SLE组中携带单倍型TCCA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了发病的风险(OR = 2.322,95% CI 1.181 ~ 4.564,P = 0.012)。 结论 CD40基因rs1883832 C/T多态性和TCCA单倍型与SLE的发病有相关性,其中rs1883832 T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与多种HLA等位基因相关。为了解广西地区壮族SLE患者临床表现与HLA相关性.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广西壮族SLE患者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SLE患者骨桥蛋白(OPN)基因rs2853750及rs6811536突变差异与发病风险及不同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5年经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200例女性SLE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200名同性别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OPN基因多态性,对比SLE组与健康组、SLE组与SLE并发症组的OPN基因rs2853750和rs681153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分析OPN基因单倍型频率。结果广西人群中SLE组和健康对照组OPN rs2853750和rs681153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单倍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2853750基因型AG和等位基因(A/G)频率与SLE合并关节炎相关,发病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4);rs681153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伴并发症及不伴并发症组间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女性OPN rs2853750和rs6811536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发病风险无关,rs2853750可能是SLE女性患者并发关节炎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12.
有无家族史白癜风与HLA—I类抗原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HLSA-I类抗原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有及无家族遗传史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家庭史阳性及阴性白癜风患者各20例,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HLA-A、B位点的抗原特异性。结果 与100例正常对照比较,有明确家族史的白癜风患者HLA-A10、B13、B15抗原频率显著增设,而无家族史的患者HLA-A30+31、B15显著增高(Pc均<0.01),非节段HLA-A10、A30+31、B1、B13、B15显著增高(Pc均<0.01),成年及未成年发病型HLA-B13、B15显著增高,儿童发病型则仅HLA-B13显著增高(Pc均<0.01)。结论 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汉族人银屑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河南地区汉族人2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的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携带该基因的银屑病患者与家族史的关系。结果:病例组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3%VS24%,P=0.000),但无性别差异;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银屑病患者发病年龄早于不具有该等位基因的患者(80.2%VS28.6%,P=0.001);有银屑病家族史患者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无银屑病家族史者差异无显著性(P=1.000)。结论:HLA—Cw*0602等位基因与河南地区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高度关联。携带该等位基因的银屑病患者易为早发型,但不能确定有家族倾向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LA—DRBI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技术检测34例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的HLA—DRBI等位基因。结果:与262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泛发型白癜风患者HLA—DRB1*0701/02、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c〈0.0001),HLA—DRB1*0901、DRB1*11基因频率降低(但经校正后Pc〉0.05);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HLA—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c〈0.0001);无家族史者HLA—DRB1*0701/02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c〈0.0001),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经校正后Pc〉0.05),DRB1*0901基因频率降低(经校正后Pc〉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0701/02、DRB1*1201/02等位基因可能与泛发型白癜风的发病有关,而DRB1*0901、DRB1*11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其发病的“保护因子”,为进一步揭示泛发型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介素27(IL-2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35例SLE患者和150例正常人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对IL-27基因-964 A/G、2905 T/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SLE组和正常人对照组中IL-27基因2905 T/G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3,P > 0.05),而IL-27基因-964 A/G多态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8,P < 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964 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SLE的风险是-964 A等位基因的1.725倍(OR = 1.725,95% CI:1.227 ~ 2.425)。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IL-27的-964 G /2905 G等位基因频率SLE组(10.7%)显著高于对照组(5.3%)(P < 0.01),-964 G/2905 G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增加了SLE的发病风险(OR = 2.351,95% CI:1.228 ~ 4.501)。结论 IL-27基因-964 A/G多态性与SLE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964 G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江西籍汉族女性SLE患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95例江西籍汉族女性SLE患者(18例月经初潮前起病和77例月经初潮后起病)及100例江西籍健康女性,通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其全血ERα PvuⅡ和XbaⅠ位点进行分型,并分析SLE患者月经初潮前与初潮后起病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P等位基因频率SLE组(35.8%)高于对照组(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月经初潮前起病组(19.4%)低于初潮后(39.6%)起病组(P < 0.05)。月经初潮前起病组Xxpp基因频率(1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和初潮后起病组(1.3%)。结论 江西籍汉族女性SLE患者ERα基因的P基因频率表达增高,Xxpp基因型SLE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初潮前起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来研究发现,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等位基因功能异常和MBL低血浆浓度及SLE高风险相关。但各基因分型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美国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Lee教授对两个高加索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合曾发表过的SLE患者MBL基因分型结果进行meta分析,观察MBL基因变异与SLE的相关性。对96例欧美SLE患者和96例年龄、种族、性别均匹配的对照通过DNA测序检测7处单核苷酸构象多态性(SNP)情况。对285例德国SLE患者和200例种族匹配对照的52、54和57位密码子基因通过RFLP进行分型。记录各已知突变位点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作为meta分析的数据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HLA-A26等位基因与银屑病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银屑病HLA-A26等位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190例银屑病患者及同一地区的健康对照191例,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进行HLA-A26等位基因检测,对银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及与HLA-A等位基因间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1)受潮、感染、外伤、嗜酒、吸烟、食鱼虾、药物和精神紧张均为银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A-A26等位基因与银屑病呈显著正相关(P<0.001)。(3)HLA-A26等位基因与受潮、嗜酒和食鱼虾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HLA-A26等位基因似能增加受潮、嗜酒和食鱼虾发生银屑病的易患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LR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壮族、汉两个民族间的差异。 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97例广西SLE患者和202例广西健康对照者的TLR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SLE部分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性,并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 结果 TLR9 rs352140CC、CT、TT基因型频率在汉族SLE组与汉族对照组中分别为42.9%、41.1%、16.1%和38.3%、55.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R9rs352140 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壮族SLE组与壮族健康对照组间、壮族SLE组与汉族SL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LR9 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在ds-DNA阳性组比阴性组高(P < 0.05),而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R9 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SLEDAI ≥ 9组比SLEDAI < 9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LR9 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A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TLR9 rs352140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广西汉族人SLE的易感性有关, TLR9基因多态性与部分SLE指标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SNP rs9138和rs11730582与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0例SLE患者作为患者组以及2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rs9138和rs11730582与SLE相关性,并分析两组骨桥蛋白基因单倍型分布频率。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rs138和rs11730582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骨桥蛋白基因单倍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人群OPN基因rs9138和rs11730582位点与SLE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