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女性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水平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降低,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病情非活动期相比,病情活动期SLE患者神经肽Y水平显著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3个月后,二种物质的水平趋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氧化氮( NO)、活性氧在 SLE的发病中起作用,但机制不明。为此我们对 35例活动期和非活动期 SLE患者血中 NO、丙二醛 (MDA)及免疫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旨在了解 NO、活性氧在 SLE中的作用及与各项免疫学指标的相互关系,探讨其与 SLE发病、免疫机制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院风湿科住院 SLE患者 35例 ,女 32例 ,男 3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 SLE诊断标准。其中活动期 20例,年龄 18~ 45岁,平均 30.87岁;非活动期 15例,年龄 20~ 42岁,平均 30.93岁。另选择健康献血员 30例,其中男 …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甲泼尼龙 (MP)冲击治疗前后 SLE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 MP冲击治疗后 SLE患者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按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 SLE诊断标准,选择活动期 SLE患者 10例,男 3例,女 7例;年龄 15~ 44岁,平均 33.8岁。选择正常对照者 10例,均采自本院正常献血员。男 2例,女 8例;年龄 24~ 44岁,平均 34.7岁。 2.对 10例活动期 SLE患者,按 MP冲击治疗的原则,每公斤体重给予 MP20 mg,连续 3 d静脉滴注。并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  相似文献   

4.
SLE38例血清β2—微球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SLE与β2-微球蛋白(β2-MG)之间的关系,我们对38例SLE病人进行了血清β2-MG水平检测,并同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SLE组(符合1982年ARA诊断标准)38例,均为本院内一科门诊病人。男5例,女33例,年龄16~65岁,其中活动期25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非活动期13例。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献血员,男8例,女22例,年龄16~60岁。二、方法β2-M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三、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LE组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骨胶囊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6例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4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补骨胶囊治疗,B组32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30例同龄健康者和SLE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甲状旁腺素、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三角区(Wards)等骨密度的测定。结果B组和对照组IL-6、血钙和血甲状旁腺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有2例(5.88%)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而B组有9例(2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364)。结论补骨胶囊能防治SLE患者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发生.可能是通过恢复SLE患者体内IL-6、血钙和血甲状旁腺素的平衡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I3Kγ)抑制剂AS60524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黏附和趋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搜集SLE患者35例,健康人17例为正常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T细胞趋化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活性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AS605240显著抑制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体外增殖、黏附活性,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当AS605240浓度达到10~(-5)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605240显著抑制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体外趋化活性(P0.01);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AS605240处理组T细胞的AKT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P13Kγ抑制剂AS605240显著降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趋化和黏附活性,与抑制AKT异常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NF-kB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NF-k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IkBα蛋白及其磷酸化产物采用蛋白印迹,抗dsDNA抗体、IgG、IgM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结果:SLE患者PBMC NF-kB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显高于缓解期(P<0.05),SLE组IkB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低于缓解期(P<0.05)。SLE组IkBα磷酸化产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高于缓解期(P<0.05)。NF-kB活性和IkBα磷酸化产物均与抗dsDNA抗体、IgG和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而与IgM无相关关系。结论:SLE患者PBMC存在NF-k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且与抗dsDNA抗体、IgG分泌密切相关。检测SLE PBMC内NF-k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SLE疾病活动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早已注意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变化,并试图阐明SLE与甲状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对30例无甲状腺疾病史及临床上无甲状腺疾病表现的女性SLE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研究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 病例组:随机选择确诊的女性SLE患者30例(符合1982年ARA修订标准),年龄16~40岁,为初发病例,平均年龄为31.1岁。对照组:随机选择同地区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女性20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4.5岁。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于上午9~10h采血,分离血清后,置-20℃以下保存。两组近期内…  相似文献   

9.
层粘蛋白属结构性糖蛋白,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血清层粘蛋白水平常与Ⅳ型胶原、透明质酸等相平行。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SLE患者血清层粘蛋白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一 )一般资料: 61例 SLE患者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男 4例,女 57例,年龄 15~ 51岁,平均 30.4岁。对照组为健康者 41例,男 7例,女 34例;年龄 16~ 50岁,平均 31.6岁。 (二 )方法:血清层粘蛋白测定采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提供的 层粘蛋白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按说明书进行,对 SLE患者治疗前后均…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60年代开始国外陆续报道结缔组织病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甲状腺疾病有关,其中对SLE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40例SLE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一、病例和方法(一)病例:40例SLE患者为1990~1994年我院确诊病人,均符合ARA(1982年)诊断标准,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15~53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6年,平均1.50年.所有患者一年内均未使用过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对照组35例,均来自正常人,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20~55岁,平均31岁.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近年来建立的免疫学新指标较系统地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免疫功能,试图进一步揭示该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与临床病情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 25例为本院诊治的SLE患者,均符合风湿病协会(ARA)1982年修正的SLE诊断标准。男4例,女21例,年龄10~64岁。16例为初发或停用激素等药物复发的病例,9例是经激素为主的系统治疗的非活动期病例。二、观察内容 1.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测定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提供。2.β2-微球蛋白(β2-MG)采用放射免…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介素2与Th2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用 ELISA法检测了 SLE患者血清 IL-2、 IL-4、 IL-6、 IL-10细胞因子表达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7月共收集 SLE患者 3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和肾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 1例,女 29例,年龄 17~ 51岁,平均 28.5岁。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修订的 SLE诊断标准,均为活动期。病程 20 d至 6年,平均 19.1个月。正常人对照组 10例,为体检健康的女性,年龄 18~ 32岁,平均 26.2岁。 2.试剂与方法:所检测的白介素 (IL)2、 4、 6和 10为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口分装产品,实验均采用双抗…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一核细胞Fas和FasL 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相应配体FasL的表达水平及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Fas和Fas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FasL的阳性检出率为91.1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3.30%),差异非常显著(P<0.01);Fas的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Fas和FasL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Fas和FasL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凋亡增加有关,Fas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平表达可能与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凋亡增加有关,Fas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与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SLE患者治疗前后和11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3^+T(总T)、CD4^+T、CD8^+T、NK细胞、CD4^+CD25^+T、CD4^+CD25^-T细胞。结果:SLE活动期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导致CD4^+/CD8^+比例降低(P〈0.05),CD4^+CD25^+T、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而CD3^+T、CD4^+T细胞、CD4^+CD25^-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下降而NK细胞和CD4^+CD25^+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上升(均P〈0.01);SLEDAI评分与CD4^+CD25^+T细胞百分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SLE存在CD4^+T、CD8^+T细胞亚群分布和活化的异常;CD4^+CD25^+T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且量的变化与疾病活动相关;NK细胞数量虽然也明显降低,治疗后也上升,但量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云南白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HLA- DR、 DQ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 HLA DQ、 D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 SLE易感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我们运用单克隆抗体微量淋巴毒试验 (monoclonal antibodies microcytotoxicity assay),探讨云南白族 SLE患者 HLA DR、 DQ的多态性。 一、病例和方法 1.病例和对照:云南白族 SLE患者 30例,其中男 3例,女 27例,年龄 18~ 56岁,平均 33岁;云南正常健康白族人对照 30例,其中男 4例,女 26例,年龄 18~ 53岁,平均 33岁。所有 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诊断标准。白族 SLE患者和白…  相似文献   

16.
男女两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红斑狼疮连续性病谱中最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男性SLE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而且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与性激素有一定关系。我们对31例男性SLE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与随机选择的50例女性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有研究显示 HLA- DR、 DQ基因位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发病及某些类型自身抗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1,2]。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 (SSP)技术进行 HLA- DRB1、 DQA1、 DQB1基因分型,研究云南汉族 SLE患者抗双链 DNA抗体 (A- dsDNA)的产生与 HLA- DRB1、 DQA1、 DQB1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相关性。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和对照:病例组为云南籍汉族 SLE患者 63例,其中男 10例,女 53例,年龄 14~ 60岁,平均 31.3岁,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修订的 SLE诊断标准。所有 SLE患…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动脉血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并发肺动脉高压近年来已引起临床重视,国内外报道的病例明显增多,但多数病例已发展到严重阶段 [1- 3],在有相应的明显临床表现后才进行检查。我们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血流,以此对 SLE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1996年 10月至 1997年 9月来我院就诊的 SLE患者 42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女 36例,男 6例,平均年龄 (31.2± 10.2)岁,病程 (31.4± 38.8)个月。以年龄、性别相近的 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经询问病史、体检和 X线胸片除外慢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细胞黏附分子-1(VCAM-1)、sE-选择素水平在皮损表达及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的水平均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活动期ICAM-1水平较非活动期升高(P〈0.01)。SLE患者活动期皮损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E-选择素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血管内皮细胞各黏附分子表达的水平依次为VCAM-1〉ICAM-1〉E-选择素。结论:VCAM-1、ICAM-1、E-选择素等粘附分子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组织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及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21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76.0%(19/25),对照组为47.6%(1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MNL.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12/25)和45.7%(1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BMCP16基因高甲基化的SLE患者中,IgG升高者占78.9%(15/19),与该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阴性的SLE患者IgG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明显异常,IgG升高与之相关,p16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