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人类疱疹病毒 6型感染对单个核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的影响。以属A型的GS株和属B型的南京株CN5株分别感染脐血单个核细胞 ,72h后以APAAP法检测细胞表面CD2、CD3、CD4、CD8和CD45RA分子 ,比较GS感染组、CN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各CD分子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 ,(1)CN5、GS两株病毒感染均可使CD3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 ,尤以GS株感染更为明显 ;但对CD2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无明显影响 ;(2 )两株病毒均可使CD4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 ;但只有GS株感染导致CD8阳性细胞百分率降低 ,并使CD4/CD8比值显著增高 ;(3)GS株感染还可使CD45RA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 ,但CN5株无此作用。人类疱疹病毒 6型感染可干扰某些CD分子的表达 ,A型株GS较B型株CN5对CD分子表达的干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人类6型疱疹病毒的研究进展孙劲,谷淑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北京100052)人类6型疱疾病毒(humanherpesvirustype6,HHV-6)1986年首次从淋巴增生疾病患者的血液淋巴细胞中分离得到[1],是人类疱疹病毒科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病与人类6型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补体免疫荧光法(ACIF)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了40例类风湿病人和80例对照外周血中人类6型疱疹病毒的抗体及DNA。若以抗体滴度≥1:20为阳性,对照组抗体阳性率为72.50%,类风湿病人抗体阳性率为97.50%。两组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类风湿病人感染HHV-6的危险度对对照人群高14倍以上。且病例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当采用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HHV-  相似文献   

4.
人类疱疹病毒6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一种新发现的疱疹病毒,其感染在人类非常普遍,HHV-6感染与幼儿急疹,器官移植后并发症,AIDS以及人类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就HHV-6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检测人群中HHV-6抗体的水平。方法:用HHV-6GS株感染脐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抗原片,建立检测血清中HHV-6抗体的IFA法,并对长春市人群血清中的HHV-6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地建立了检测XHV-6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长春市人群血清中的XHV-6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表明,XHV-6抗体阳性率为65.2%。结论:建立了特异性的IFA法,用于HHV-6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4例婴儿玫瑰疹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脐血淋巴细胞共培养,3例病人标本见有细胞病,其中1株病毒经多次传代和冻存后,仍能产生CPE。该病毒株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可见疱疹病毒性颗粒,感染细胞涂片与抗HHV-6单抗产生明显荧光,用该病毒株制备的单抗与HHV-6 Z29株荧光试验呈阳性,表明分离的病毒为HHV-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HHV-6诱导单核细胞表达和产生IL-10,细胞因子mRNA动力学研究发现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1β及IL-6随IL-10mRNA积累而减少,用抗人IL-10单克隆抗体阻断HHV-6诱导的内源性IL-10,TNF-α、IL-1β和IL-6mRNA的表达和因子产生明显增加,表明HHV-6诱导的内源性IL-10在转录水平能抑制单核细胞因子产生。结论IL-10具有抑制I类辅助性T细胞(Th1)反应、下调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等多种生物作用,推测HHV-6诱导产生的内源性IL-10与该病毒长期潜伏感染及其参予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产生细胞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在人的外周血中专职产生α/β干扰素的细胞,被命名为干扰素产生细胞或IPCs。IPCs在外周血中产生干扰素的量是其它血细胞的200-1000倍,而干扰素在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对病毒的清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发现在许多疾病中存在着IPCs数量和功能的缺失。本文综述了IPCs的相关功能特点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是罕见的人畜共患病,2021年4月,在中国北京一位实验动物饲养员出现发热、皮疹、行走无力等症状,后被诊断为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病毒性脑脊髓炎,为我国首例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病患。这名患者在入院前出现心脏呼吸骤停,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出现坏死性病毒性脑脊髓炎,住院期间脑功能损害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干扰素(IFN-α)对Jurkat E6-1细胞内CCR5 mRNA表达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探讨采用干扰素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FN-α刺激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D4+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培养48小时后,提取细胞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进行RT-PCR和Real time-PCR扩增目的基因CCR5;利用脂质体转染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Jurkat E6-1细胞内CCR5活性变化情况。结果:(1)IFN-α在浓度为100 U/ml时对CCR5 mRNA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 000 U/ml时对CCR5 mRNA的表达表现为增强作用;在浓度为10 000 U/ml时对CCR5 mRNA的表达增强作用有所减弱。(2)当IFN-α的浓度为100 U/ml时荧光素酶的活性最低;当IFN-α的浓度为1 000 U/ml时荧光素酶的活性最高;当IFN-α的浓度为10 000 U/ml时荧光素酶的活性又有所减低。结论:IFN-α作为一类很好的免疫调节、抗病毒生物制剂,不同剂量在一定范围内会对细胞CCR5的表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 HHV-6诱导单核细胞表达和产生IL-10,细胞因子mRNA动力学研究发现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1β及IL-6随IL-10mRNA积累而减少,用抗人IL-10单克隆抗体阻断HHV-6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人干扰素α的高效表达质粒pEE14.1-IFN-α,并在真核细胞中验证其表达。方法:通过PCR获得人IFN-α基因,连入过渡载体pCI-GPI,然后克隆入高效表达载体pEE14.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E14.1-IFN-α。瞬时转染293T细胞后48 h收获上清,采用ELISA,Western blot分别验证目的基因表达。结果:pEE14.1-IFN-α经酶切和测序分析,与预期设计完全一致,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ELISA法检测瞬时转染细胞上清中α干扰素含量,浓度约为3.15 ng/mL,说明表达的蛋白有免疫活性,Western blot检测也显示该重组质粒在上清中分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高效表达质粒pEE14.1-IFN-α,为慢性乙肝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远策素喷雾剂)人群应用预防SARS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平行对照的现场流行病学实验方法进行评价,用药5d,随访10d。结果用药期间,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体温未见异常;用药期间用药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头痛(4.83%~7.09%)、头晕(7.17%~11.63%)、乏力(8.55%~15.06%)、肌肉酸痛(4.43%~7.09%)、咽干(12.10%~17.85%)、咽痛(6.25%~8.72%)、腹痛(2.30%~5.50%)、腹泻(2.45%~5.66%)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用药的前3天;除咽干和乏力外,其他症状在停药后显著下降,其发生率甚至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期间鼻塞、咳嗽和咯痰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用药组。在整个用药过程中未发现国外志愿者试验发生的血涕现象。结论应用远策素喷雾剂可引起一些较轻的流感样不良反应,但所有症状均为可逆性反应,停药后可消失;未见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人群中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为研究对象,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于体外培养的RIMMVECs表达细胞黏附因子-1(ICAM-1)和IFN-γ受体α(IFN-γRα)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RIMMVECs,用不同浓度的IFN-γ对所培养的RIMMVECs进行诱导,通过荧光定量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活化后的RIMMVECs表达ICAM-1和IFN-γRα的情况.结果 浓度为20 μg/L和40 μg/L的 IFN-γ可以激活RIMMVECs,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能提高ICAM-1的表达,并且6 h时达到高峰;20 μg/L的IFN-γ刺激RIMMVECs后,可使其上调表达IFN-γRα mRNA,但是蛋白表达量却随着刺激时间逐渐降低;而40 μg/L的IFN-γ刺激RIMMVECs 2 h后,IFN-γRα mRNA 达到峰值,6 h之后,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IFN-γRα蛋白浓度也随之逐渐降低;10 μg/L的IFN-γ对于ICAM-1和IFN-γRα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IFN-γ可能是通过影响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表面IFN-γRα分子和ICAM-1的表达,从而调控和参与细胞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目前仍是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用结核菌素反应诊断难以区分结核病人与BCG免疫人群的差别。因为目前结核菌素试验所用的纯化蛋白衍生物 (PPD)为结核分枝杆菌毒株与减毒株所共有 ,所以PPD作为结核病诊断试剂有一定的局限性。结核分枝杆菌差异蛋白ESAT 6仅存在于毒株中 ,而不存在于BCG中。研究发现ESAT 6可在动物感染模型引发T细胞反应和皮肤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DTH) ,可望替代PPD作基金项目 :军队重点课题 ( 0 1Z0 83) ;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作者单位 :西安结核病医院 (段艳 ) ;第四军医大学微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FN-α)中和抗体(NA)产生的情况,并探讨其对IFN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检测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血清中NA产生的情况;同时,也检测了10名健康人血清中NA.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和健康人血清中均无NA产生.48例患者IFN-α治疗6个月后,完全应答有15例,部分应答23例,无应答10例;IFN-α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血清中NA阳转率分别为25%和37.5%(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NA阳转率均显著高于无应答组;同时,治疗后6个月时完全应答组NA阳转率较无应答组也显著升高.结论 IFN-α治疗后机体可产生NA;NA的产生可影响IFN-α抗病毒疗效,尤其是IFN-α治疗后早期(3个月)即产生了NA.  相似文献   

17.
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8,HHV.8),又称为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属DNA病毒、1疱疹病毒亚科,与HBV和EB病毒(EBv)DNA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基因组全长为170kb,中间140kb为低GC(53.3%)DNA区,含HHV.8保守基因序列以及编码调节因子、细胞因子特有的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干扰素-α(IFN-α)佐剂在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重组疫苗免疫应答中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T helper cells,Tfh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为IFN-α佐剂免疫调节的新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实验组联合免疫表达猪IFN-α的重组腺病毒(r Ad5po IFN-α)和表达FMDV VP1的重组腺病毒(r Ad5VP1),另设2对照组,分别注射r Ad5VP1和空载体腺病毒(Advirus)。免疫后7 d,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Tfh细胞(CD4+CXCR5+PD-1+)和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B细胞(B220+GL-7+)的增殖分化;real-time PCR技术检测Tfh细胞转录因子Bcl-6m RNA的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独免疫r Ad5VP1组相比,联合免疫r Ad5po IFN-α和r Ad5VP1能明显促进FMD重组腺病毒疫苗诱导小鼠Tfh细胞和GC B细胞的增殖分化;重组IFN-α能明显促进FMD重组腺病毒疫苗诱导小鼠Bcl-6 m RNA的表达,提高小鼠血清中IL-21蛋白的分泌水平。结论重组IFN-α能有效增强FMD疫苗诱导小鼠Tfh细胞免疫,为IFN-α佐剂免疫调节作用的新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吗啉胍、大蒜素和α-干扰素及其联合应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结果3种药物各自在HeLa细胞上对RSV都有抑制作用。吗林胍的有效剂量为100mg/L,大蒜素为纯品的1/8×105浓度,α-干扰素为1.5×104U/L。当3种药物配伍联合应用时,均可产生协同作用,既可降低用药量,减少毒副反应,又可有效地抑制RSV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淋巴瘤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PCR,分别检测淋巴瘤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6 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HV-6 DNA序列。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中HHV-6抗原。结果:淋巴瘤患者血清抗HHV-6抗体的阳性率为95.5%,几何平均滴度为1:123,PBMC中HHV-6 DNA的检出率为5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的5例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中,4例HHV-6抗原阳性。结论:HHV-6感染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