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变化,探讨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及各亚群、CD8~+及各亚群、TCRαβ~+DNT、TCRγδ~+、CD4/CD8、CD19~+及各亚群、CD16~+CD56)的数量,并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变化并分析临床指标与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关系。结果 2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KD的诊断标准,与对照组相比,KD组的CD8 naive、TCRαβ~+DNT、CD4/CD8、CD19~+及各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CD4 EM(CD4~+CD45RA-effector memory T cells)、CD4 Temra(CD4~+CD45RA~+effector memory T cells)、CD8~+T、CD8 CM(CD8~+CD45RA-central memory T cells)、CD8 Temra(CD8~+CD45RA~+effector memory T cells)、CD16~+CD56水平明显降低(P0.05)。有冠状动脉损害的KD患儿与未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KD患儿相比,TCRγδ~+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4 Temra细胞水平有下降趋势。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系统并发症的KD患儿与未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系统并发症的KD患儿相比,CD3~+T、CD8 CM、CD8 EM、CD8 Temra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Transitional B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期KD患儿的T、B淋巴细胞均处于异常活化的状态,其中TCRγδ~+T和CD4 Temra细胞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相关,CD3~+T、CD8 CM、CD8 EM、CD8 Temra和Transitional B细胞与川崎病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系统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12月至2008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ITP患者47例,分为激素依赖(SD)组29例和激素抵抗(SR)组18例,以急诊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者12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组织标本CD3~+、CD4~+和CD8~+细胞的表达情况,观察脾脏组织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中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并计算CD4~+与CD8~+细胞的比值.分析3组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的差异. 结果3组间PALS中CD3~+、CD4~+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PALS中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SD组和SR组(28.70±22.19比43.80±20.77,49.27±14.10,均P<0.05),而CD4~+/CD8~+比值高于SD组和SR组(6.27±4.64比0.95±0.93,0.89±0.51,均P<0.05).SD组和SR组PALS中CD8~+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TP患者脾脏细胞免疫存在异常.术前激素治疗反应性与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的改变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以免疫系统功能缺陷为特征的慢性高致死率传染病.CD4+T细胞是HIV损害的主要靶细胞,HIV可引起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丢失与功能受限[1-2].在HIV感染早期,CD8+T细胞增多并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杀死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其高表达与病毒量载量呈正相关[3],而随着疾病进展,CD8+T细胞会消耗性减少.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一直为研究者关注[4-6].本研究检测了无症状期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博尔纳病病毒(BDV)是单股负链RNA病毒,在体内和体外都缺乏细胞致病性。BDV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持续感染并导致博尔纳病(BD),即免疫介导的脑脊髓炎。浸润的免疫细胞以CD4~ T细胞、CD8~ 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为特征。CD8~ T细胞代表对核蛋白呈抗原特异性的效应细胞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输注对川崎病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Treg)与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川崎病患儿和30例体检健康儿童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108例川崎病患儿和41例体检健康儿童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布。ELISA法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浆中TGF-β1浓度。108例川崎病患儿中有30例收集到对应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TGF-β1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川崎病患儿CD4~+CD25~+Treg细胞及血浆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CD3+、CD8~+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D4~+T细胞、B细胞及CD4~+/CD8~+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IVIG治疗前相比,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血浆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外周血CD3+、CD8~+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CD4~+T细胞、B细胞及CD4~+/CD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血浆TGF-β1浓度及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Treg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失常是导致儿童川崎病免疫紊乱的重要原因。检测CD4~+CD25~+调节T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对评估川崎病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及IL-2和IL-17等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并与患者血糖水平做相关性分析。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0例老年T2DM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并与150例老年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beta,HOMA-β)之间的相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IL-2和IL-17水平。老年T2DM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值以及NK细胞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与血糖呈负相关。老年T2DM患者外周血Tfh、CD8~+T细胞以及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老年T2DM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高与长期高血糖导致免疫功能异常,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下降以及Tfh和IL-17水平增高进一步加剧了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紊乱,致使胰岛细胞不断被破坏。  相似文献   

7.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对象为肺结核患者22例(病例组)以及健康对照者23例(对照组)。采用FACS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mRNA的表达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CD4~+T细胞、CD8~+T细胞、IFN-γ和IL-4的相关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病例组(3.38±1.23)%高于对照组(1.97±0.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34.54±6.76,高于对照组(40.98±2.34,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与IFN-γ和IL-4的表达呈负相关。结核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上升,由此引发的免疫抑制效应可能是结核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是否存在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急性期HZ 46例、PHN 15例、健康对照18例)外周血中CD3~+T、CD4~+T、CD8~+T、CD8~+CD28~+T、CD8~+CD28-T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HZ组CD4~+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PHN组CD3~+T、CD4~+T、CD8~+T、CD8~+CD28~+T细胞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 0.05);与急性期HZ组相比,PHN组CD3~+T、CD8~+T、CD8~+CD28~+T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60岁以上的HZ患者CD8~+CD28~+CTL水平较60岁以下患者明显降低(P 0.05)。躯干发病HZ患者组CD8~+CD28~+CTL水平较面部发病者显著下降(P 0.05)。以上结果提示急性期HZ和PHN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T细胞亚群水平下降,以PHN患者尤为显著;CD8~+CD28~+CTL水平下降与PHN的发生、HZ患者发病年龄及发病部位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表面6种细胞表型,并与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术前CD3~+、CD4~++、CD16~+、CD69~+细胞以及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CD3~+/HLA-DR~+细胞与对照组相同;术后CD8~+细胞降低,CD3~+、CD4~+、CD4~+/CD8~+、CD16~+、CD69~+、CD3~+/HLA-DR~+均升高(PM<0.01).CD3~+/HLA-DR~+的活化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活化T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及各亚群凋亡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以36例慢性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D4细胞计数分为3组:<200个/μl组,200~350个/μl组,>350个/μl组,同时选取16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采用CD45RO及CD27标记T细胞亚群,Annexin V标记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指标.其中4例患者及4例健康志愿者的PBMC在体外培养,比较分析体外培养0、3、6、12、24 h不同时间点T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1)HIV/AIDS患者CD4~+、CD8~+T细胞及各亚群上Annexin V表达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但3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IV/AIDS患者CD4~+、CD8~+T细胞及各业群上Annexin V表达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显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3)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HIV/AIDS患者CD4~+T细胞的凋亡及死亡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并且HIV/AIDS患者CD4~+T细胞较CD8~+T细胞更易发生凋亡和死亡.结论 HIV/AIDS患者的T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并且CD4~+T细胞较CD8~+T细胞更易发生凋亡和死亡,但是T细胞凋亡水平与HIV的疾病进展程度并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感染阶段HIV感染者胃黏膜中CD4+和CD8+T细胞数量和分布情况,及免疫细胞激活状态的改变.方法 有胃黏膜组织活检标本的HIV感染者42例,其中有明确临床分期诊断的36例,另选非HIV感染者胃黏膜组织活检标本10例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胃黏膜活检组织中CD4、CD8及CD38的表达,以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差异.结果 (1)AIDS患者胃黏膜中CD4+T细胞与对照组和无症状者相比,均显著减少(P(0.01),无症状者多数淋巴滤泡中仍有一定量CD4+T细胞,间质中多呈不均匀聚集分布,统计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IV感染者胃黏膜内CD8+T细胞普遍噬腺体和黏膜上皮,部分病例胃黏膜内CD8+T细胞局部过度增生,与对照组相比,CD8+T细胞在感染者胃黏膜中显著增多(P<0.01),无症状者与AIDS患者CD8+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HIV感染者胃黏膜内,CD38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表层至浅1/3~2/3层,与对照组相比,HIV感染者胃黏膜中CD38表达增强(P<0.01),无症状者与MDS患者CD3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胃黏膜中CD4+T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与疾病进展有密切联系,HIV对CD4+T细胞的感染和破坏导致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是胃黏膜内CD8+T细胞数量增加,CD38表达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免疫抑制、多发性神经炎、内脏和组织中形成T淋巴瘤为特征[1].根据血清学不同,MDV可分为致瘤性的Ⅰ型MDV、非致瘤性的血清Ⅱ型以及可作为疫苗用的火鸡疱疹病毒血清Ⅲ型(HVT)[2].MDV在体内感染可分为4个时期:早期溶细胞感染期,感染后3~7 d,病毒处于生产性感染,主要感染法氏囊;潜伏期,感染病毒7~10 d,病毒复制减退,主要存在于胸腺的CD4+T淋巴细胞内;第2次溶细胞感染期,感染后14~21 d,MDV复制活化;肿瘤细胞增生期,淋巴瘤生成与否取决于宿主的遗传易感性及病毒毒力[3].所有品系鸡均可感染MDV,但存在抗性差异,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所在的免疫遗传基因[1]及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4].近年来随着禽免疫学的发展,MDV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及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研究MD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中国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LTNP)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在LTNP保护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74名HIV-1感染者(LTNP、典型进展HIV组、AIDS组)及16名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在单细胞水平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D4+ T细胞数量、病毒载量、淋巴细胞活化、凋亡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HIV感染LTNP CD4+CD25+Foxp3+ 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典型进展HIV、AIDS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HIV/AIDS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百分率与CD4+ T细胞显著负相关(r=-0.509,P<0.001),与病毒载量明显正相关(r=0.414,P<0.01),与CD4、CD8+ T细胞表面CD38、CD95表达水平明显正相关(P<0.05),与CD4、CD8+ T细胞表面HLA-DR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中国HIV感染LTNP 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典型进展者,提示调节性T细胞与LTNP保护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型辅助T(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及多功能T细胞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2基因敲除(NOD2~(-/-))小鼠中的作用。方法 NOD2~(-/-)小鼠与野生型C57BL/6小鼠气管分别滴入MTB减毒株H37Ra建立肺部感染模型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4周后,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评分;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TNF-α和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多功能CD4~+ T/CD8~+ T细胞的比例。结果 NOD2~(-/-)小鼠感染H37Ra后肺组织炎症加重,肺组织TNF-α和IFN-γ含量增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两种小鼠感染后, CD4~+/CD8~+T细胞中TNF-α~+、 IFN-γ~+单阳性细胞及TNF-α~+IFN-γ~+细胞均显著增加;与C57BL/6小鼠感染组相比, NOD2~(-/-)小鼠感染组体内TNF-α~+ CD4~+ T细胞、 IFN-γ~+ CD4~+T细胞及IFN-γ~+ CD8~+ T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H37Ra可诱导NOD2~(-/-)小鼠的Th1细胞型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38、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KI-67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探讨HIV-1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与免疫活化和免疫耗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HIV-1感染者87例,健康志愿者22例,密度梯度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CD8+T细胞PD-1、CD38、HLA-DR、ki67的表达水平;观察用抗PD-L1 m Ab阻断PD-1/PD-L1通路后CD8~+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HIV-1感染者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PD-1水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CD8~+T细胞PD-1与CD38、HLA-D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体外阻断PD-1/PD-L1通路后TNF-α、IFN-γ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HIV-1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表达增加;PD-1过表达与HIV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功能受抑、免疫耗竭及疾病进程相关;体外阻断PD-1/PD-L1通路可恢复CD8~+T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对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86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CD4~+T细胞的中位数为分界值,将患者分别分为高CD4~+T细胞组和低CD4~+T细胞组,每组43例;以CD8~+T细胞的中位数为分界值,将患者分别分为高CD8~+T细胞组和低CD8~+T细胞组,每组43例。比较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不同水平CD4~+T细胞和CD8~+T细胞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D4~+T细胞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指标之间均成显著负相关(P0.05),而CD8~+T细胞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指标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P0.05);低CD4~+T细胞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9.07%,显著低于高CD4~+T细胞组的95.35%(χ2=5.108,P=0.024);而低CD8~+T细胞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高CD8~+T细胞组的8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此外,高CD4~+T细胞组患者疼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和腹胀的评分值也明显低于低CD4~+T细胞组(P0.05);但CD8~+T细胞组疼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和腹胀的评分值均明显高于低CD8~+T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可影响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D4 0L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的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异常与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 4 6例RA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人外周血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的表达情况及CD4 0L在CD4 + T和CD8+ T细胞上的表达。用IMMAGE免疫分析仪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 RA患者CD3+ CD4 +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CD3+ CD8+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CD4 + T细胞和CD8+ T细胞上的CD4 0L的表达都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血清中 3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RA患者以CD4 + T细胞活化为主 ,CD4 + T细胞和CD8+ T细胞上高表达的CD4 0L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促使R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同时诱导B细胞增生 ,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CD4 0 CD4 0L途径在RA免疫功能紊乱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72例中晚期胃癌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措施均为先行单纯化学治疗随后接受DC-CIK细胞免疫治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NK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水平,观察并比较2阶段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到影响免疫状态的因素。结果 72例中晚期胃癌患者经单纯化学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显著变化;不同性别、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中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治疗后的免疫状态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P=0.041)、不同肿瘤大小(P=0.025)、不同TNM分期(P=0.017)中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治疗后的免疫状态有差异,并且是影响其免疫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TNM分期、年龄和肿瘤大小是DC-CIK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后的免疫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CHI)不同临床阶段患者外周血T细胞状态,为CHI临床分期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录CHI患者,按照患者临床症状将其划分为免疫耐受(IT)、免疫活跃(IA)、免疫控制(IC)、再活化组(RA),健康志愿者(HD)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亚群频率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量。结果:与HD相比,CHI组T细胞及亚群变化无显著差异;RA组CD3~+T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对于CD8~+T细胞亚型,IC和RA组初始CD8~+T细胞(Na?ve T cell,Tn)频率下降;IT组效应记忆CD8~+T细胞(Tem)频率降低;而IC组效应CD8~+T细胞(Te)频率显著增高(P0.05)。相较于高HBV DNA载量组(IT),低HBV DNA载量组(IC和RA)Tn频率降低,Te频率增高(P0.05);IA组CD8~+T细胞PD-1表达量最高,其次是IC组(P0.05)。对于CD4~+T细胞亚型,与HD相比,CHI中IT和RA组中枢记忆CD4~+T细胞(Tcm)频率明显升高;各组Treg频率均上升,IA组Treg频率升高较明显(P0.05),Treg频率与ALT呈正相关(r=0.7436,P=0.003 6)。结论:临床诊断指标联合CHI患者T细胞亚型频率变化及免疫抑制功能检测,对慢性HBV感染疾病的分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预测预后转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新生儿脐血及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探讨Treg在新生儿脐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CD4+CD25+/CD4~+、CD4~+CD25~(high) /CD4~+T细胞百分比以及绝对计数,进一步分析CD4~+CD25~+及CD4~+CD25~(high) 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以及利用RT-PCR方法检测Foxp3 mRNA表达水平,并与27例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成人PBMC比较,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百分比及绝对计数均增高(P<0.01=;CD4~+CD25~+/CD4~+及CD4~+CD25~(high) /CD4~+百分比减低(P<0.05=,但绝对计数增高(P<0.01=;新生儿脐血CD4~+CD25~+ 及CD4~+CD25~(high) T细胞中Foxp3~+表达较成人外周血减低(P<0.01=;新生儿脐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亦较成人外周血减低(P<0.05=.结论:新生儿脐血中存在单纯且数量较多的CD4~+CD25~(high) 调节性T细胞,但Foxp3的表达水平低于成人外周血,它们可能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功能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