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门诊肌性斜颈患儿,采用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32例肌性斜颈患儿,痊愈25例(78.13%),好转7例(21.87%),总有效率100%。结论推拿治疗能明显改善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传统推拿方法结合颈肩肌群按揉牵拉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34例肌性斜颈患儿按日龄和患儿病情配对分为观察组(传统推拿方法结合颈肩按揉牵拉)、对照组(传统推拿方法)各17例。两组患儿分别按各自推拿方法进行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儿头部运动情况,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16/17),高于对照组87.5%(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颈肩肌群按揉牵拉的推拿方法优于单纯传统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按揉牵三法治疗不同证型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采用点穴及按揉牵三法等推拿手法治疗,疗程60 d,观察各证型及总体疗效。结果痊愈461例,好转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7.6%;患儿就诊时年龄越小,疗效越显著;肿块型疗效优于非肿块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点穴配按揉牵三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简便安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小儿斜颈原因很多,其中肌性斜颈发病率最高,也最适合做推拿治疗。但临床不可盲目治疗颈部的肌肉挛缩,而应对其病因进行鉴别,排除骨性、继发性和代偿性斜颈,方能选择推拿手法、中药外敷、理疗等中医方法达到舒筋通络、松解粘连、软坚散结的作用,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推拿手法早期干预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规范临床操作,提高疗效。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收集1994/2010国内医学期刊中关于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相关文献,对比单纯推拿疗法与配合辅助疗法的治疗效果;对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计17篇,单独使用推拿手法疗效明显,同时配合辅助手法疗效更佳。结论推拿疗法应用于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创伤小,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方法对60例厌食患儿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同时通过辨证以中药制剂配合治疗,疗程7 d,观察各证型及总体疗效。结果 60例患儿痊愈4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以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行之有效,且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的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40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以脏腑图点穴法予以治疗3 d后,观察疗效。结果 40例患者中治愈3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脏腑图点穴法用于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保守综合治疗11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估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ti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综合治疗疗效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确诊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采取手法牵拉、按摩包块、超声短波理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并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辅以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按改良Cheng~([1])评估治疗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1 142例患儿中,男性684例,女性458例,最短随访时间1年,最长9年,平均为3.14年。有103例(占9.03%)最终行手术治疗,有效率90.97%。影响最终疗效的相关因素是有无肿块(P=0.049)、是否拉断(P0.001)、初诊年龄(P0.001)、旋转受限度数(尸0.001)和性别(P=0.038);物理治疗中发生拉断(Give-way)患儿与初诊年龄(P0.001)、是否难产(P=0.011)有关联;根据有肿块(P=0.044)、是否拉断(P=0.005)、初诊年龄(P0.001)和旋转受限程度(P0.001)分组后各组的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牵拉、按摩包块、超声短波理疗三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CMT,并根据患儿恢复情况辅以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的综合疗法,对于CMT患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止泻膏外敷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补液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泻膏外敷穴位治疗。10d后观察两组症状恢复情况、止泻时间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3.0±0.6)d,对照组为(5.8±0.8)d;观察组总有效率92.3%(48/52),显效率57.7%(30/52);对照组总有效率54.2%(26/48),显效率22.9%(11/48)。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副反应。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贴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起效快,药效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斜颈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疾患,如胸锁乳突肌挛缩症,颈椎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视、听觉异常等。就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偏斜,典型病例根据视诊、触诊可以明确作出诊断,但不典型病例诊断有一定困难,原因在于头颈偏斜而胸锁乳突肌挛缩不十分明显。这种情况就必须有一种特殊检查的方法了解肌肉结构的变化。我院采用超声波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止泻膏(小茴香、干姜、吴茱萸、木香等)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婴幼儿风寒泻的疗效。方法 80例风寒泄泻患儿采用止泻膏穴位贴敷及推拿进行治疗,3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痊愈6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止泻膏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风寒泄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小儿推拿在小儿情志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却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依照祖国医学心身一元的整体思想,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积极开展小儿推拿治疗情志疾病的理论建设和科学实践研究,是继承发扬小儿推拿疗法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作者采用胸锁乳突肌止点切断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19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2.5岁。右侧胸锁乳突肌挛缩12例,左侧胸锁乳突肌挛缩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疳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制药丸,用胶布贴敷在脾俞、足三里、神阙、中脘,隔日1次;针刺四缝穴,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化积口服液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敷贴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且见效快,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抑木扶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将遗尿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观察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予以推拿治疗,10d为1疗程,2个月后评价治疗疗效;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24/24)优于对照组87.5%(21/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在夜尿减少时间、情绪改善时间、学习成绩提高及自闭改善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睡眠觉醒障碍改善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小儿遗尿疗效确切,易于为患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现代文献中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情况,总结推拿疗法治疗的优势。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2001-01-01/2011-06-30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全文数据库获取全文,对小儿遗尿的诊断标准、推拿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进行文献归纳、整理、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共计37篇,多通过临床症状自拟诊断标准;单独使用推拿手法疗效明显,配合内服中药、灸法、耳穴、针刺、药物敷脐等疗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其操作方法包括捏法、按法、揉法、摩法、点法等,主要穴位包括:三阴交、百会、丹田、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捏脊、摩腹、点揉气海、中极、关元、外劳宫、腰骶部等,各穴位具体操作时间不等。结论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遗尿症是小儿常见病,治疗难点主要是易反复。对于难治性遗尿症单纯采用中药口服治疗,疗效不明显;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加入,不仅能有效提高治愈率,还能缩短疗程,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综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14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中药保留灌肠。普通型治疗5d后,重型10d后分别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治愈率为94.65%。对照组平均治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综合治疗手足口病儿童易接受、药物吸收全、疗程短、显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厌食患儿采用中药经皮给药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5 d,观察患儿的食欲、食量以及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3例病例中,痊愈48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57%。其中辨证为脾运失健43例,痊愈26例,好转16例,无效1例;脾胃气虚为37例,痊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3例;脾胃阴虚为3例,均无效。结论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