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PICC置管的女性肿瘤患者,分别在手掌张开、普通握拳与握大鱼际肌三种手势下,置管侧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的血流速度,探索有效提高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握拳方式,为PICC置管后预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最佳握拳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9—12月医院PICC置管女性患者1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进行手掌张开、普通握拳与握大鱼际肌三种手部姿势,使用彩超分别检测PICC置管患者三种手部姿势下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的血流峰值流速。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患者手掌张开、普通握拳、握大鱼际三种手势状态下,贵要静脉、肱静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握大鱼际时血流速度最快,手掌张开时最慢。结论 女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进行握大鱼际肌手势能提高患者PICC置管侧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1],近年来,逐渐在国内大医院广泛应用于化疗[2]、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连续麻醉用药及大手术的患者[3]。PICC置管多选择上臂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了使患者穿刺部位在沐浴时保持清洁干燥,我们设计了上臂静脉置管患者沐浴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位置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700例PICC置管病人,分析不同置管位置的血栓发生率。[结果]右侧贵要静脉血栓发生率11%,右侧肘正中静脉血栓发生率21%,右侧头静脉发生率48%,左侧贵要静脉发生率16%,左侧肘正中静脉33%,左侧头静脉发生率59%。[结论]PICC置管病人从右侧置管血栓发生率相对较低,其中右侧贵要静脉血栓发生率最低,是最理想的置管静脉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将40例住院需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贵要静脉组22例和头静脉组18例,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置管早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部位置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头静脉PICC置管易致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置管时的最佳部位,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为临床PICC专科护士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300例行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7例置管异位的置管途径、发生部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生导管异位27例,其中头静脉组占31.43%,肘正中静脉组占8.16%,贵要静脉占4.79%;头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左侧置管占9.18%,右侧置管占8.91%,左侧置管异位发生率高于右侧。结论 PICC异位发生率与置管部位有关,选择优先情况为: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右侧>左侧,可降低PICC异位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79例贵要静脉显露差或贵要静脉经过穿刺后不能再次行PICC置管的患儿,通过头静脉和正中静脉行PICC置管。按照头静脉和正中静脉的血管解剖及儿童静脉细等特点,在穿刺时采取了小儿导管测量法、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术前术中持续镇静、横向单次切皮法、送管时上肢下垂等方法。79例患儿均成功从头静脉和正中静脉置入PICC导管,总异位率为5.06%。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静脉炎后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对60例PICC置管病人分为3组,3组分别选择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的血管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管,评估静脉炎的发生概率及治疗效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要静脉20例簧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2例,全部治愈;正中静脉20例置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3例,全部治愈;头静脉20例置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11例,9例治愈,2例被迫拔管.结论 头静脉PICC置管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最高、治疗时间最长、治愈率最低,减少头静脉置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等置入,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是患者输液治疗的可靠静脉通道~([1])。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高、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可避免因静脉重复穿刺的痛苦,防止因药物刺激局部组织而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2-3])。但PICC置管后也易  相似文献   

9.
总结42例患者经上臂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致神经损伤的原因和护理对策。主要原因可能与静脉和神经解剖结构、置管人员技术等因素有关。为避免上臂PICC置管时神经损伤的发生,置管前应通过超声影像全面评估神经走行及形态结构,宜选择上臂中下段区域的贵要静脉,提高护士穿刺技术,重视患者的主诉,一旦出现神经损伤立即拔针,更换穿刺静脉和/或部位,并加强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2例肿瘤幼儿肘上贵要静脉穿刺困难或失败后经肘下贵要静脉行改进PICC置管方法的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幼儿的静脉特点,在超声引导下使用24 G留置针行肘下贵要静脉PICC置管,并结合"拔河式"穿刺、纵向扩皮等改进方法.结果 32例肿瘤幼儿均经肘下贵要静脉置管成功,其中27例一次穿刺成功,3例在同侧穿刺两次后成功,2例在同侧穿刺失败后转为对侧穿刺成功.32例肿瘤幼儿穿刺成功后均顺利送入PICC导管,其中2例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即刻重新调管后使导管尖端位于正常位置,总异位率为6.25%.结论 肘下贵要静脉行进改PICC置方法显著提高了肿瘤幼儿PICC置管成功率,为其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1.
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 观察200例PICC患者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00%.不同年龄、性别及穿刺体位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P<0.01)和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的效果比较。方法对24例经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11例经头静脉穿刺置管组从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术后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路径行PICC置管者在这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经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者在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时间、术后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经头静脉穿刺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时常见并发症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4Fr)穿刺置管,选择贵要静脉48例,正中静脉45例,头静脉19例。结果 PICC穿刺置管时常见并发症有:首次穿刺失败5例(4.46%),导管推进困难4例(3.57%),导管异位5例(4.46%),二次穿刺失败2例(1.79%),穿刺处渗血、血肿3例(2.68%)。结论 PICC穿刺置管时并发症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或避免其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PICC置管在白血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白血病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和局部组织产生不良反应。方法 经患者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插入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中、下1/3处行化疗。结果 20例患者19例置管成功,占95%(19/20),置管时间最短为5日,最长超过300日。结论 PICC置管是一安全、简便、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能有效保护外周静脉网、避免局部组织损伤的静脉通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原因和纠正方法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354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时32例导管异位发生的相关因素,在未拔导丝前予以正位。结果导管异位发生在年龄〉60岁者较≤60岁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3,P〈0.05);87.5%发生于置管侧静脉中;左上肢置管的异位率较右上肢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52,P〈0.01);头静脉置管者异位率为15.79%,而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置管者分别为8.89%和8.12%。导管异位率与患者的性别、穿刺方法及病变部位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异位者正位均获成功。结论娴熟的技术是置管成功的保证,对高龄患者置管要谨慎,尽量选择右上肢静脉置管,以贵要静脉为首选,次之为肘正中静脉。带导丝立即在X线下视导管异位的具体情况,变动患者体位并随其吸气不失时机地正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给药,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无法实施或穿刺失败的患者19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跟踪引导下,选择上肢最合适穿刺静脉,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穿刺置管,将静脉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内,要求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结果 本组19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血管的选择:左上肢静脉95例,右上肢静脉102例;选择贵要静脉150例,肱静脉24例,头静脉14例,肘正中静脉9例;穿刺时间为20 s~22 min;仅有5例出现穿刺局部血肿,无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超声对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达96.95%(191/19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的方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明显缩短穿刺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时选择上臂贵要静脉或肱静脉的可行性优势,为寻找最佳的PICC穿刺静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0例预行PICC的晚期癌症患者,被随机分为贵要静脉组和肱静脉组,每组各40例,穿刺前分别测量自然状态下穿刺部位同水平面两组血管的内径及距皮肤表面距离,比较两组患者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以及肿瘤类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与肱静脉相比,同水平面的肘上贵要静脉内径大(4.979&#177;0.659 mm vs. 4.056&#177;0.713mm),距皮肤表面距离短(6.390&#177;1.844mm vs. 10.195&#177;2.111mm),且穿刺术中出血少(1.090&#177;0.215g vs. 1.403&#177;0.234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p=0.644)。所有80例患者均被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尽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66),但贵要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肱静脉组(97.5% vs. 90.0%)。结论:超声引导联合MST肘上PICC置管,经贵要静脉置管具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势,PICC置管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8.
PICC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经患者健侧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53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行大剂量化疗,导管留置20周以上.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护理并发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行PICC置管化疗并进行正确的导管护理。可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2004年12月-2007年12月乳腺癌术后经PICC置管进行化学治疗的218例患者,置管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结果218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贵要静脉组最高,为97.5%,而正中静脉组和头静脉组分别为89.3%和72.7%。置管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7%,其中一般并发症20.6%,较重并发症5.1%,元严重并发症发生,化疗过程均顺利。结论乳腺癌术后对需化疗的患者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以及周围组织,减少静脉炎及避免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而正确有效的护理是PICC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