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心肌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5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金标法检测cTnI和Mb,采用速率法分别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AMI患者检测eTnI阳性结果109例,健康体检者无一例阳性,在入院后24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4.8%,85.4%和75.6%;AMI患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结果分别为,AST:(167.83±49.52)1U/L、CK:(1206.42±324.45)IU/L、CK—MB:(171.25±68.92)IU/L、LDH:(458.64±149.27)IU/L、α-HBDH:(538.74±214.18)IU/L;cTnI和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99.1%,特异性为87.3%,阳性预期值为94.5%,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cTnI检测对预测所有病例30d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风险比率为3.08。结论: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它有利于对AM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风险评估,以便于对AMI患者实施及时的救治措施,并有助于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王永革  张建刚 《中原医刊》2005,32(16):37-38
目的研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47例,检测其血清中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Ⅰ〉0.5ng/ml为阳性,CK—MB增高超过正常值为血清酶异常,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MI组cTnⅠ检测为阳性结果的例数明显高于UAP组及OMI组(P〈0.01),cTnⅠ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45/45),CK—MB为86.7%(39/45);cTnⅠ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6.7%(86/89),CK—MB为55.1%(49/89)。rTnⅠ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K—MB。结论cTnⅠ对于诊断AMI较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测更方便、快捷,对AMI的诊断、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新的更有价值的AMI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Ⅰ(cTn-Ⅰ)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敏感度与特异性。方法采用微粒子免疫发光自动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各类别血清中cTn-Ⅰ与CK-MB含量。结果cTn-Ⅰ检出AMI的敏感度为92.0%,特异性为100%;CK-MB敏感度为96.0%,特异性为77.4%。结论cTn-Ⅰ与(CK-MB诊断AMI相比具有血中出现时间早,特异性高,升高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治疗很重要。WHO研究疾病患病率中规定:下述三个特征任意具备其二便可诊断为心梗:典型症状(如胸部不适),酶活性上升和典型的ECG模式包括Q波的产生。起初选用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作为心肌梗死的标志物。后来则选用特异性更高的标志物如CK的同工酶C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实际上,这些标志物不仅用于AMI的诊断,还用于评价有急性缺血性综合症病史的患者的心肌坏死情况。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用于辅助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的实验室指标是所谓的心肌酶,包括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的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当心肌损伤或有心肌疾患时,它们释放到血中而使测定值升高,但经多年应用证明,它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的检测评价其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凯美雅S3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速率法检测了273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浓度,采用抗体抑制分析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水平,以144例健康儿童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对照。结果已确诊的273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酶中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水平与144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290100)U/L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7524)U/L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过程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 酶同工酶MB(CK-MB)的检测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MI和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cTnI、CK-MB指标进行了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对AMI不同时间段的cTnI、CK-MB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cTnI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CK-MB,AMI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UA组。结论:cTnI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高峰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的关系。方法:对34例AMI患采用免疫抑制法制定系列血清CK-MB,并观察其并发心衰的情况。结果:AMI并发心衰患9例(心衰组,其中约40%在24h后并发心衰),AMI无心衰患25例(无心衰组)两组血清CK-MB高峰时间均在24h内,但心衰组血清CK-MB峰值比无心衰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测定血清CK-MB峰值有助于预测AMI并发心衰。  相似文献   

9.
马群  刑国臣  罗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46-647
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由于在心肌组织中含量丰富,一直是衡量心肌受损的指标,特别是CK—MB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很强的指标。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K—MB异常增高,现报道如下,并对其中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苗霞 《中原医刊》2013,(23):58-59
目的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各指标对UA的诊断价值。方法126例uA患者分别用生化分析仪检测cTnT、CK—MB和LDH1,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RP。结果cTnT升高23例(18.3%),CK—MB升高26例(20.6%),LDH1升高41例(32.5%),CRP升高73例(57.9%)。5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心源性猝死3例。其中上述各指标升高组AM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nT、LDH1、CRP升高、陈旧性心肌梗死和胸痛次数是预测近期AMI和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nT、LDH1和CRP对UA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UA患者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测定36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水平。结果表明,重度中毒患者血清CK、LDH、LD.均明显升高;轻度及中度中毒患者中有部分患者血清CK、LDH、LD。也明显升高。中毒程度与血清酶学变化存在不平行关系,认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变化缺乏心肌特异性,其中CK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8h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定量测定cTnI、Myo、CK—MB;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47.06%,特异性58.33%;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8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3.
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文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4):364-364,366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8例AMI和30例AP患者的同一血样本,同时检测心肌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MI组患者血系列采血测定CTnI和CK-MB。结果: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6.75。其阳性率在发病后2-4h内达44.7%,72h为73.7%,168h为23.7%。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6%和80.0%。结论:CTnI是诊断AMI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对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口服毒鼠强急性中毒患者27例,年龄9~70岁,入院后即应用动力学法行心肌酶谱检测;以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心肌酶谱对照组。结果:27例毒鼠强中毒者心电图检查23例正常,其余4例出现有ST—T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约占正常者16%。急性毒鼠强中毒对心肌有明显损伤,相关心肌酶明显增高,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时,需注意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心肌梗死(AMI)时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项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法:我们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对40例AMI患者进行cTn—T、cTn—I、CK—MB动态检测。结果:发病4小时,cTn—T和cTn—I的阳性率分别为82.5%和87.5%,CK—MB为85%。胸痛发生后12小时血清CK—MB阳性率最高,但72小时基本恢复正常,发病第6天,eTn—T和cTn—I阳性率分别为70%和75%。结论: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n—T和CK—MB。在AMI时,cTn—I升高时间和高峰时间与CK—MB相当,但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是适用于AMI的早期和晚期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与CK—MB联合检测提高AMI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廖淑珍 《右江医学》2001,29(4):324-324
目的 :探讨皮肌炎心肌酶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动力学法对 5 5例对照组和 49例皮肌炎的心肌酶乳酸脱氢酶 (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H 1)、羟丁酸脱氢酶 (HBD)、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结果 :皮肌炎心肌酶水平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心肌炎心肌酶测定对皮肌炎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在判断缺氧程度与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择5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无合并症)组、窒息合并轻中度HIE组、窒息合并重度HIE组,均于生后12~24h内采动脉血,分别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L-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 心肌酶谱活性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HIE的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01),即病程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结论 心肌酶对判断缺氧程度、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相关性,评价血清NT—ProBNP水平预测AMI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功能状况。方法入选初发AMI患者41例,正常对照39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于胸痛发作48~96h抽取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并常规检测CK和CK—MB,记录峰值浓度,同期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MI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AMI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肌坏死标志物CK和CK—MB呈正相关。AMI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NT—ProBNP水平可反应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并初步评价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定量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萍 《广东医学》2016,(13):2015-2018
目的:探讨加用卡托普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常规治疗加用卡托普利,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电图、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搏、ST-T疗效显效率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LDH、cTnI、CK-MB、CK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的指标为左室射血分数、心室短轴缩短率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卡托普利能明显减轻患儿临床症状,明显降低AST、LDH、cTnI、CK-MB、CK等指标,明显改善心功能,对早搏及ST-T改变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